奇薩日娜
摘 要: 如今,我國教育已經從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根據(jù)近些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并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因此,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心理發(fā)育的特點,并提出了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途徑 學校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同樣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高中生的心理狀況通常是充滿幻想和迷惘,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同時,在這一時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平衡,高中生往往會產生叛逆心理,以致這一時期成為“危險期”。一些高中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問題,如自卑、焦慮、任性、嫉妒等,由此看出,對高中生的心理若不進行正確的指導和糾正,那么將會嚴重影響他們今后的生活與發(fā)展。因此,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教育的重中之重。
1.高中生的心理發(fā)育特點
1.1閉鎖的“心門”
高中生進入青春期后,最明顯的心理表現(xiàn)就是自尊心與獨立性都得到了增強,逐漸從過去的單純天真過渡到含蓄內斂,變得不愛交流和溝通。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段時期人類的心理活動具有含蓄內斂的特點,一些高中生性格比較內向,喜歡獨處,在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情緒容易激動,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順境時得意,逆境時自卑,等等,這些都是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1.2心理“斷乳期”
高中生由于有強烈的叛逆心理,對于父母的管束帶有抵抗情緒,強烈要求擺脫父母的控制和監(jiān)督,渴望獨立和自由。因此,這種心理特點被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反映了高中生渴望自由和獨立,實際卻又脆弱無助的心理活動。
1.3性心理的發(fā)育
高中生進入青春期后,不僅心理有明顯的變化,生理也有明顯的變化。隨著性生理機能逐漸成熟,性別差異日益明顯,高中生的性意識逐漸覺醒,主要表現(xiàn)為對異性產生強烈的好奇感,渴望追求異性,引起很多與性相關的情緒體驗。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2.1設立心理咨詢室
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學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由專職的心理教師為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心理教育,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各種需求。首先,心理咨詢室要做好新生入學的心理普查情況,并保持學生的心理檔案,定期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針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教師應認真、耐心地給予關懷和愛護,幫助其走出心理陰暗面,從而將心理障礙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對于有相同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體指導,例如每星期挑選一節(jié)課作為心理輔導課,教師可以將自身的成長經歷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擺脫成長中的心理困擾。對于不善表達的學生,教師應給予理解和關懷,并通過QQ聊天、發(fā)郵件、打電話等非面談的方式與其交流,從而及時緩解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
2.2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
心理課與其他學科不同,需要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與學等學科知識理論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活動中,主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利用創(chuàng)設活動的形式。目前,一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不甚正規(guī),甚至有人認為沒有必要設立這門課程,由班主任定期與學生談談心就可以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心理課程應由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擔任教師,并結合學生的身體發(fā)展水平與心理發(fā)育特點等影響學生,而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什么是心理健康知識。
2.3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
首先,學校應該定期普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記錄備案,對于發(fā)生較多的心理問題,學校應定期針對這方面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邀請家長共同參與。開展講座不僅有利于學生糾正自身的心理障礙,而且有利于促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例如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聘請心理專家對學生開展“青春期悄悄話”等系列講座,通過講授青春期心理和生理的變化特點,以及真人真事案例,幫助家長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身作則,用正確的行為方式教育子女。
總而言之,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要注重實效,從各方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還要促進學生實現(xiàn)自我潛能的開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能單單依靠開設心理課程和心理講座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還要發(fā)動班主任及全體教師,這樣才能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參考文獻:
[1]林國偉.網絡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J].今日科苑,2008(18).
[2]陽昌元.對留守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探討[J].科技信息,2010(16).
[3]周秀清.談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學大眾,2008(09).
[4]陳文玲.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6).
[5]呂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J].教育科學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