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燦新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廣東 廣州 510053)
改革開放后,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崛起。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前提是經(jīng)濟主體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只有相對獨立的經(jīng)濟主體的存在,才需要通過市場進行交換相互之間的勞動。而市場經(jīng)濟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是現(xiàn)代的商品經(jīng)濟。商品交換的動機和目的都是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商品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的競爭規(guī)律,則是冷冰冰的“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的鐵律,“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觀念必定由此產生。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個人的獨立意識必然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并在一些人中逐漸膨脹為個人主義甚至是極端個人主義。
計劃經(jīng)濟時代強調集體主義,然而這種集體主義受到傳統(tǒng)中國整體主義和家族主義的深刻影響,導致在實踐中,我們常常過多過高地強調了集體利益的至上性,而完全否定了個人的正當權益。而在商品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時代,我們在否定傳統(tǒng)集體主義對個人正當利益的抹殺時,則過多過高地強調了個人利益的至上性,從而導致集體主義不斷弱化和虛化,從而對極端個人主義的泛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極端個人主義在家庭中表現(xiàn)出來就是一種家庭極端個人主義。這種家庭極端個人主義給家庭和諧帶來的挑戰(zhàn)主要有:一是把個人利益的得失放在首位。家庭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是受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jīng)Q定的,是人類兩性關系和血緣關系借以建立、賴以確定的社會形式。因此可以說,“婚姻是男女兩性結合的一種社會形式,其結果形成了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夫妻關系;家庭是存在于夫妻及其子女后代等人之間的一種社會生活的共同體”。這種命運共同體,是天然的“集體主義”的溫床。數(shù)千年來,正是這種高度重視家庭集體利益的“家庭集體主義”,保護著家庭延續(xù)至今。而把個人利益的得失放在首位的家庭極端個人主義,往往為了個人利益的得失,不惜損害家庭的整體利益,甚至導致家庭的破裂與解體。二是過度強調權利,而忽視家庭義務,喪失家庭責任感。權利與義務本是統(tǒng)一的,有權利必有義務,而有義務也應有權利。然而家庭極端個人主義,則往往割裂權利與義務的統(tǒng)一關系,只講權利,只講所得,而不講義務、不負責任。我們知道,高度的家庭責任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所必不可少的,是構建和諧家庭的基石;而缺乏家庭責任感卻是家庭不和與不幸的一大根源。男女兩性從領取結婚證書開始,就確立了夫妻雙方的家庭責任;爾后,發(fā)展起更加豐富的家庭關系,也發(fā)展出更多的家庭責任。如果家庭成員尤其是夫妻缺乏家庭責任感,必將使整個家庭陷入無盡的痛苦當中,也給社會帶來嚴重傷害。有資料顯示,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孩子所為,這些孩子幼小的心靈往往因為父母的離異遭受了終生無法彌補的巨大創(chuàng)傷,有的甚至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
我們要克服家庭極端個人主義,就必須張揚家庭集體主義。集體主義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道德價值觀,它主張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兼顧和共同發(fā)展,但在必要的時候,個人利益要自覺地服從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表現(xiàn)于家庭中,就是一種家庭集體主義。這種家庭集體主義精神,重視家庭的整體利益和家庭責任感,自覺協(xié)調個人利益與家庭整體利益的關系,在必要的時候,個人利益自覺地服從家庭整體利益。它主張夫妻之間、家庭成員之間,應當相互愛護,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支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努力建設和諧家庭。
拜金主義的泛濫與市場經(jīng)濟的崛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同以往一切經(jīng)濟形態(tài)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其他經(jīng)濟形態(tài)本質上是追求“使用價值”的,而市場經(jīng)濟則是追求“交換價值”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jīng)用兩個不同的公式來表達這一根本的區(qū)別:W—G—W(自然經(jīng)濟),G—W—G′(市場經(jīng)濟)。無疑,市場經(jīng)濟的核心是“資本(G)”,而“資本家”則是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寵兒”。作為人格化的資本,資本家的本性是由資本的本性所決定的。無限地榨取剩余價值(利潤),是資本家從事一切經(jīng)濟活動乃至非經(jīng)濟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不僅資本家本性如此,所有相對獨立的經(jīng)濟主體作為經(jīng)濟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市場經(jīng)濟(資本)本性之影響。
另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作為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它以商品交換為基礎。馬克思曾經(jīng)這樣描述過商品:“它卻是一種很古怪的東西,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鄙唐分宰屓烁械缴衩兀瑲w根結底是由商品形態(tài)本身引起的。因為隨著人們的勞動產品取得商品形態(tài)之后 ,人類勞動的同一性質,便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值;用時間計算的人類勞動力的支出,便表現(xiàn)為商品的價值量;而人們之間互相交換勞動的關系,則表現(xiàn)為商品與商品互相交換的關系。因此,在人們眼中商品這種勞動產品就取得了一種神秘的性質。勞動產品之間的價值關系,本來是人和人之間的生產關系,然而在商品生產者看來,這種生產關系卻成了物和物之間的關系,乃至物對人的統(tǒng)治關系。馬克思就把這種人們在自己觀念中對商品的歪曲反映,稱之為商品拜物教。由于貨幣是商品價值的代表,商品拜物教就自然演變成貨幣拜物教。而貨幣拜物教作為一種道德觀念,就成為拜金主義。因而,隨著商品經(jīng)濟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拜金主義必然滋生起來。
拜金主義在家庭中一旦泛濫,就會給家庭帶來無窮無盡的苦難。一是在擇偶過程中,拜金主義婚戀觀泛起。許多男女在戀愛婚嫁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對象、情侶的“人”的問題,而是“物”的問題;如果收入低,沒房沒車,一切免談。從而使自己的婚姻建筑在金錢的基礎之上,成為婚姻悲劇的定時炸彈。二是把自己的貞操與金錢進行交換。貞操是人的尊嚴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男女,沒有貞操觀念必然喪失尊嚴。因此,注重操守、重視貞操是人倫文明的重要根基。然而,在拜金主義的猛烈沖擊下,一些青年男女不愿意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勤懇努力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只是一味地幻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于是,他們不惜喪失自己的尊嚴,把“性”作為商品與金錢進行交換,甘心情愿地去當有錢人的“玩偶”和“發(fā)泄物”,給自己的家庭和他人的家庭造成損害。三是把家庭變成利益角逐的場所。家庭本是人生的港灣,是享受親情溫暖的安樂窩,是人生不斷奮進的加油站。每個家庭成員都有享受這種親情溫暖的權利,但是,要享受這種權利,就必須有一種奉獻的義務。而家庭中的拜金主義者,注重的不是親情,講的也不是奉獻,而是利益和索取。他們斤斤計較,千方百計爭奪個人利益,把家庭中這種溫情脈脈的親情關系,變成了冷冰冰、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致家庭矛盾和悲劇層出不窮。
縱欲主義雖自古以來就存在,然而,只有市場經(jīng)濟才為其提供了最為肥厚的土壤。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在其核心——資本的本性支配下,無限地追求利潤;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不斷地擴大市場;而擴大市場至少有兩種常見的方法:一是在空間中不斷擴大,正是這一點,造就了如今的經(jīng)濟全球化浪潮。二是最大限度地刺激人們的種種欲望,各種各樣的商品廣告滿天飛,也正是這一點造成了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與此相適應,各種“理論”和“思想”也都千方百計地為種種欲望的滿足,提供貌似正當性、合理性的辯護。在家庭生活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理論”和“思想”之一就是西方的“性解放理論”,它把人退化為自然動物,否定人類社會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把“性”至上化,把人動物化。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加上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極左思潮下的“禁欲主義”被歷史所拋棄之后,原本壓抑過甚的性欲望在市場經(jīng)濟和“性解放理論”的猛烈刺激下,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另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推動了商品交換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發(fā)展,它像巨大的龍卷風,把人間的一切都卷入到商品交換的風暴中。于是,本來不是商品的種種東西,如良心、名譽、權力、愛情、道德、情操等等,都可以變成商品被交換、被出賣。在家庭生活領域中,性與“愛情”成為縱欲主義的舞臺,上演了無數(shù)的人間丑劇和悲劇。其一,婚外情迅速發(fā)展。當今社會上不少富翁養(yǎng)幾個情婦已不是什么秘密;而在曝光的貪官污吏中,絕大多數(shù)都曾包養(yǎng)過情婦,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其二,婚外性行為不斷增長。今天的快速生活方式,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社會生活空間;而從熟人社會進入到陌生人社會,道德的外部制約力迅速弱化。在這種情形下,縱欲主義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于是,婚外性行為不斷增長起來。其三,“換妻制”開始抬頭。一些縱欲主義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畸形性欲,居然荒唐透頂?shù)馗闫鹆恕皳Q妻制”之性游戲。其四,把愛情退化為“性”。家庭縱欲主義對家庭和諧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家庭和諧,首先要婚姻和諧,這是兩性情感的神圣殿堂。幸福美滿的婚姻必須以男女雙方的愛情為根基。而家庭縱欲主義恰恰相反,它對男女兩性的神圣而純潔的愛情,進行了巨大的侮辱、污蔑和壓制,這必將造成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解體,即使有的勉強維持,也是烏煙瘴氣、雞飛狗跳、永無寧日,又何談和諧與幸福。許多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后,因為婚外情的激增,僅20年間,上海的離婚率就增加了20倍。上海離婚率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伴侶和他人發(fā)生性關系。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員對500位離婚當事人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主要的離婚原因為一方或雙方有婚外戀(占40%以上),婚外情成為離婚的主要原因。
大男子主義是封建主義在家庭生活中的典型表現(xiàn),在家庭生活中比比皆是。一是男權主義(夫權主義)。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是天經(jīng)地義的,在依然是父權制的社會條件下,大男子主義首先以男權主義的形式在家庭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許多家庭中,男子可以不承擔家務、子女撫養(yǎng)教育等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女子不僅在社會上工作,在家庭中還要承擔全部家務、子女撫養(yǎng)教育等責任和義務。男性家長往往還主宰著家庭的全部權力與運作,女性只有服從的義務,等等。二是重男輕女。封建社會奉行的是嫡長子繼承制等宗法制度,父權制社會流行的是男性繼承制,男子才享有繼承祖宗香火的權利,而女子則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因此,至今還流行著重男輕女之觀念。三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主要表現(xiàn)為: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本來夫妻雙方都是家庭中的平等主體,應互相尊重和互相體諒。但是,由于封建主義的影響,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惡習還沒有根除,男人認為教訓女人是應該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打人是家庭內部的事,其他人無權過問。家庭暴力會給受害方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創(chuàng)傷,并可能導致婚姻最終走向解體。要消除大男子主義的影響,必須從社會法制和思想觀念兩個方面入手。在法制上,要以法律的形式,保護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落實,其中包括男女平等的生育權、教育權、就業(yè)權、工作權、分配權、參政權、退休權等等,特別要就禁止家庭暴力、性賄賂等立法,加大懲罰力度,以更好地保障和保護婦女的基本合法權益。在思想觀念上,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讓這種宣傳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qū)。要努力克服大男子主義,使男女平等真正實現(xiàn),推動和諧家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家庭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縱欲主義、大男子主義是當前影響中國家庭和諧的幾大負因子。有關部門可以運用制度和教育兩個最基本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克服四大負因子的影響,從而不斷推進中國和諧家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