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梅
【摘 要】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也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并進而影響高中學生的學習素質(zhì)與能力。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改進教學模式,激活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14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是課堂教學的永恒追求。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梢?,教學有沒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本文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歷,談談對提高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一、有效備課
一堂課的好壞,備課很關鍵。語文教學遵循的原則是“因文而定、因課而改、因時而變,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樣的文本,教學內(nèi)容側(cè)重的方面不同,思維訓練目標選擇的重點不同,語文課堂教學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結(jié)果。因此只有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學情的實際出發(fā)設定教學目標,方能構(gòu)建出真正的效率課堂。
教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教師單方面的準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準備。學生的準備就是預習即將所學,當然預習什么、如何預習,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給予充分的指導。學生的預習,教師必須可檢測,預習的形式可以有口頭、書面等形式。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反饋,再次調(diào)整教學設計。
二、精心導入
語文課堂的導入是一種精彩的開端,教師要善于運用導語激趣煽情。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歌曲引趣”、“圖片展示”等。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只要有了一個引人注目的開頭,就會為這堂課獲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導入的趣味性。
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钡拇_如此,師生關系融洽,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學生尊重、敬仰教師,可以營造積極、健康、愉快、活躍氣氛,促進師生在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如果缺乏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不愿或不敢參與教學活動,那么,任憑教者功夫多高,教學設計多么完美,也極易上演教師“自問自答”的“獨角戲”。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課之所以受歡迎,我認為有一點不容忽視,他從接觸學生的那一刻起,就充分地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表達著對學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寬容,這是我們很多老師所缺乏的一種博大的師者胸懷,一種成熟的人格魅力。擁有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焉能不成功?
四、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過程,不是一個單項傳遞過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課堂永恒的主題。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互動過程,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心里話,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圍繞同一問題說話,可以發(fā)表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當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不應該只拘泥于參考書上的既定答案。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時,要因勢利導,適時鼓勵。特別是后進生,要尊重學生,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敢于發(fā)現(xiàn),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體悟。
(二)有效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教是為了不教。學習是一項艱巨復雜的長期的腦力勞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其收效是很微小的?!缎抡n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這是一種讓學生團結(jié)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全面的思考,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五、教學反思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一般包括教學準備、教學實施、評價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的目的是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優(yōu)化教學和學習效果。.只有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研究學生,才能更好地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才能使教學更加有效。
有效課堂既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行動,是教學中一種理想的追求。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睒?gòu)建有生命、有活力的高效課堂,亟待我們?nèi)嵺`,去創(chuàng)新。讓我們每天都記住問自己:今天我上的課有效了嗎?
參考文獻
[1]張業(yè)海,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02期.
[2]雷艷儀,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語文學刊》,2012年第5期.
[3]王德會,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研究,《學周刊》,2011年第11期.
[4]彭建東,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育》,2009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