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軍,李亞玲
(1北安市第三中學校,黑龍江北安164000)(2北安市二井鎮(zhèn)建華學校,黑龍江北安164000)
試論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楊寶軍1,李亞玲2
(1北安市第三中學校,黑龍江北安164000)
(2北安市二井鎮(zhèn)建華學校,黑龍江北安164000)
有活力、創(chuàng)新的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高民族創(chuàng)新素質的必由之路,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筆者就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研究,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有人會說,現在的本科生遍地都是,博士生也不奇缺了,殊不知,這群“天之驕子”中有一部分人是“徒有虛名”,他們在知識的掌握上足夠精準,但在實際操練中都屢屢敗陣,這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們“復制”了太多別人的東西,而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這樣,我們培養(yǎng)的還叫人才嗎?我們的教育豈不太悲哀了嗎?作為基層的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基礎教育不僅指基礎的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階段,最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我們要竭盡全力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拙見。
如今,我們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但為了體現教育的公平,選拔高精尖人才還主要通過高考這一路徑。為了過這個獨木橋,千軍萬馬日夜兼程,只為搶奪勝利的“制高點”。這種高強度、大規(guī)模的訓練,有的同學事半功倍,而有的同學則事倍功半,這是能力的問題。說到底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訓練基地,開展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挖掘創(chuàng)新教育因素。
教師要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并用這份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其中對學生用心最重要。教學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用心,都要從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出發(fā),從復習舊知識、導言的設計、新知識的傳授、到拓展延伸、直到課堂小結,都要按照新課標要求,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來設計適量的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問題。然后讓全體學生以組為單位,各有分工地完成任務。讓學生充分地思考和討論后,展示學習成果。小組推薦匯報人匯報合作的分工、討論的意見、探究到的結果。幾組匯報完畢后,老師要作精準的點評,給出準確的知識性結論,肯定某些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路,中肯地指出個別同學的學習誤區(qū)、思路不暢的原因。當然語言要適當,鼓勵中要不乏提醒,不能傷到學生脆弱敏感的神經,開啟學生思維才是最重要的。這個設疑解疑的過程是在師生對話交流中完成的,這個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新知的簡單過程,也是師生知識、思想、情感、能力交流的過程。它不僅優(yōu)化了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實行了民主教學,還讓學生心靈得到極大滿足,因為他們全程參與,每個人都有成就感,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種全體參與的課堂教學,極大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特長?!拔液苤匾薄拔乙材芡瓿梢豁椚蝿铡钡墓鈽s使命感,會讓學生在下一節(jié)課中,甚至以后的每節(jié)課中都會以極高的熱情自覺地進入情境。久而久之,他們都愿意享受這個過程。這種“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時,學生的潛能就會被無限地挖掘出來。當這種氛圍成為一種習慣時,學生就會善于發(fā)現、樂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當然,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仍有不能解決的疑惑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師生互動起來,學生的熱情會更加高漲,思維也會被再度開啟,這種共融、和諧的學習氛圍一定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一定會落到實處。
“學問”,就是既要學,還要問。向老師同學學、向老師同學問。當小組合作完成后,老師要讓學生再總結一下自己組、自己的思路以及別的組、別人的思路有什么優(yōu)點或不足,在此基礎上還有什么新想法,學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輪、第三輪討論,在彼此啟發(fā)交流中生成更新的思路,完成更高層次的問題,讓教學效果達到最高。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思想意識都會有很大的不同。教師要具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學生與眾不同的特質,能給學生客觀地備一份成長檔案,記錄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然后根據他的特點,量身“打造”適合每個學生的“品牌”。不能給每個學生都穿一個尺碼的衣服,或束縛或放任的教育都是對教育的褻瀆,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給他們提供獨立的思維時間與空間,并及時檢查督促,關注、尊重學生的個性品質的養(yǎng)成。學生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的,尤其是老師的認可,一句鼓勵的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份信任會讓學生成為一顆璀璨的星。那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定期搞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展示,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與甜蜜。
另外,教師不要閉門造車,不要以為自己的經驗很豐富,要長于學習、樂于借鑒,學習先進的理念,利用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資源,設計和安排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內容,不要從教師的教出發(fā),而要從學生的學出發(fā)。教無定法,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銳意創(chuàng)新。
“好好的活就是有意義”,就是好好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上好每節(jié)課,做好每一個練習題,讀一些有價值的好文章,寫一些有意義的成長日記。學生性格千差萬別,有的天生愛表現,有的靦腆矜持,我們都要給予公平的機會。說出來和放在心里對學習的效果是非常不同的。當你的觀點被認可時,你會自豪地記住它;當你的觀點被否定后,你也會記住它,但你會在反思與求證中掌握新方法,獲得新知識。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答案,哪怕是錯的離譜的。當給了學生機會后,還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無論學習中處于哪個層次的學生,他們都會在不經意間給你驚喜,我們必須對所有學生用心傾聽、答疑解惑,適時鼓勵、指點迷津。這樣,教師才不會讓世俗玷污了雙眼,才會永遠保持一顆親近教育本真的純潔心靈。學生也會在教師的欣賞中積極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發(fā)散思維。學以致用是教學永恒的追求,教師要根據一些知識,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即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用得好證明他真的融會貫通了,這樣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才達到了目的。
教師要對自己的學生有足夠的了解,要清晰地知曉他們的特長和屬性,知道他們的真正需求,擁有了這種貼心的發(fā)現,才不會因為自己的學生不如別人而沮喪氣惱,怨天尤人,只要用心比較,就會發(fā)現所有學生都有優(yōu)勢和劣勢,教師要揚其長避其短,因材施教。學生將來都要獨立面對社會,去打拼自己的人生,教師不能僅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會學,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適合個體提高的獨特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可能都成為各界的精英,但他們必須有為本職工作鉆研的精神,有先進的理念,有獨特的構想。而不是重復別人的老路,如果我們能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之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會保持并發(fā)揚光大這種精神,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那時,我們會欣慰地說,我們的教育目的達到了,為了這個偉大的目標,我們必須潛心投入,不斷探索出適合自己學情、校情的創(chuàng)新之路,培養(yǎng)出更多富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編輯∕岳鳳
楊寶軍(1968-),男,黑龍江拜泉人,研究方向: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