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式蛋雞舍又稱無窗雞舍,這種雞舍保溫性能好,四面無窗,舍內環(huán)境主要通過人工或儀器控制進行調節(jié),造成舍內“人工小氣候”。
1.1.1 高溫時的控制
密閉式雞舍內氣候可以調整和控制,對生產的控制也有效,人工控制舍內氣候的成本較高,需要可靠的電力供應。蛋雞最適合的舍內溫度是25℃。當舍內溫度升高到30℃時,母雞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適應溫度的升高。若溫度>30℃,則需要人工降溫措施。若舍外空氣干燥炎熱,在舍內使用水冷降溫效果明顯。不要讓冷空氣直接吹到雞身上。增加額外的風扇可以幫助加快空氣流動,對雞在高溫時降溫也有幫助。氣溫>26℃時,過度制冷也不會對雞產生明顯影響。被陽光暴曬的屋頂可采用屋頂噴水的方法降溫。在雞舍內頂端安裝噴霧裝置,通過霧化加濕的方法降低舍內溫度。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相對濕度不高的情況下。
1.1.2 高溫時的飼喂
當雞舍內的溫度>25℃,雞表現(xiàn)為采食量減少。母雞的采食量下降,攝入的能量減少,蛋白質和礦物質都減少,影響開產的時間,特別是周齡較大的育成雞。蛋白質缺乏將導致產蛋量和蛋重下降以及死亡率增加。因礦物質的排泄量增加,血液pH升高和鈣吸收量減少,導致蛋殼質量變差。母雞需要多于自身合成量的維生素C,可將維生素C添加到飲水中。特別是當溫度>32℃,母雞需要含有高能量的特殊飼料,在飼料中添加脂肪,不要有太多的蛋白質(取決于產蛋量),過量的蛋白質攝入會在消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
1.1.3 高溫時的飲水
一般情況下,母雞的飲水量是采食量的180%,母雞飲水200mL·只-1·d-1。溫度>30℃,飲水量300mL·只-1·d-1。飲水量也同時取決于相對濕度、雞的健康狀況、采食量等情況,熱應激時需要增加50%的飲水量。
高溫環(huán)境下,要確保給母雞提供足量涼爽的飲水。飲水系統(tǒng)(水塔)建在陰涼處,且能較好的隔熱;將水管埋在地下;讓水線末端的水流緩慢一點;如果溫度太高,還可以把冰塊直接放進水箱里降溫。夏秋季氣溫高時,應將飲水器放在陰涼處;把黑色的貯水罐用油漆涂白,減少熱量吸收;在貯水罐上方架設遮蔭網,不要讓太陽直接暴曬。水箱外邊要設置隔熱層,否則陽光暴曬后,水溫升高,容易導致熱應激。
產蛋雞的最適溫度是25℃,如果環(huán)境溫度變化大,需要注意蛋雞的采食量。如果采食量增加,可能是因為雞舍的溫度<20℃,當?shù)陀谶@個溫度時,母雞需要更多的能量,采食量增加。每降低1℃,母雞的采食量增加1.5 g。當溫度降得太低,且母雞不能采食更多的飼料,需要飼喂高濃度飼料,否則會導致產蛋量下降。
雞舍內的小氣候取決于通風、加熱和降溫的結合。對于通風系統(tǒng)的選擇還要適應外部的條件。
自然通風不使用風機促進空氣流動。新鮮空氣通過開放的進風口進入雞舍,如可調的進風閥門、卷簾。自然通風是簡單、成本低的通風方式。機械通風可以更好地控制雞舍內環(huán)境,并帶來更好的飼養(yǎng)結果。通過負壓通風的方式,將空氣從進風口拉入雞舍,再強制抽出雞舍。機械通風的效果取決于進風口的控制。如果雞舍側墻上有開放的漏洞,會影響通風系統(tǒng)的運行效果。
橫向通風:風機將新鮮空氣從雞舍的一側抽入雞舍,橫穿雞舍后從另一側排除。通風系統(tǒng)可以設置最小和最大的通風量。
側窗通風:進風口設置在雞舍兩側,風機安裝在雞舍一端。這種通風方式適合于常年溫度變化不大的地區(qū)(如海洋性氣候地區(qū)),其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均較低。
屋頂通風:風機安裝在屋頂?shù)耐L管道處,進氣閥均勻分布在雞舍兩邊。該通風方法經常用于較冷天氣的少量通風。該系統(tǒng)少量通風時運行較好,大量通風時運行成本較高,因為需要大量的風機和通風管。
縱向通風:風機安裝在雞舍末端,進風口設置在雞舍前端或前端兩側的一段側墻上??諝獗灰欢说娘L機吸入雞舍,貫通雞舍后從末端排出。縱向通風可加大空氣流動速度,最大至3.4米·s-1,從而給雞群帶來風冷效應。在通風量要求很大的雞舍,通常采用縱向通風系統(tǒng)。
復合式通風:縱向通風經常與屋頂通風或側窗通風等聯(lián)合使用。屋頂和側窗通風用于少量通風,當較大量通風時需要把這些閥門關閉且進風口打開。復合式通風將被逐漸廣泛應用。
要及時對通風效果進行評價。對于地面平養(yǎng)系統(tǒng),雞群在雞舍中的分布情況可以說明通風的效果和質量。簡單的方法是裸露并沾濕雙臂,站到雞聚集數(shù)量較少的區(qū)域,感覺是否該區(qū)域有賊風,墊料是否太涼。觀察整個雞舍中雞群的分布情況,判斷是否與風機、光照和進風口的設置有關系。一旦改變光照、進風口等設備的設置,數(shù)小時后再次觀察雞群分布情況是否有改變。
通風量的設定不僅僅依靠溫度,還需要考慮雞舍濕度以及雞背高度的風速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果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雞會變得嗜睡。在雞背高度持續(xù)工作>5min后有頭痛的感覺,二氧化碳的濃度>3 500mg·m-3,說明通風量不夠。
空氣中灰塵和氨氣濃度過高,會影響雞的黏膜系統(tǒng),使雞群易感疫病。使用空氣檢測儀,對照空氣含量標準,檢查雞舍內空氣組成。在籠養(yǎng)系統(tǒng),要同時檢測最上層和最下層籠有關氣候數(shù)據(jù)。
潮濕的墊料會升高雞舍內氨氣濃度,引起雞的消化問題以及發(fā)生球蟲病和腳墊等問題造成瘸腿。應通過良好的通風,排出雞舍內的潮濕空氣,保持墊料干燥。在飼料中增加纖維素的含量,使得雞糞較干。檢查飲水系統(tǒng),防止漏水造成墊料潮濕??梢栽趬|料上撒一些谷物,在雞刨食的過程中墊料得以變得蓬松。
要確保每只雞的光照強度均高于轉群前?;\養(yǎng)育雛靠近風機透光處的母雞和上層籠的母雞早已接受了比其他區(qū)域母雞更高的光照強度。將這些母雞轉群時,要轉入產蛋雞舍中光照強度相對較高的區(qū)域。
在完成轉群后的兩天內,給予不間斷的光照,幫助母雞尋找到飼料,更重要的是找到飲水。光照強度>10 lx,以刺激采食量,本措施在開產初期尤其重要和有效。
光照計劃的3個階段:育雛第1周給予完全的最大光照,幫助雛雞找到飼料和飲水;在育成期,光照時間不能增加,如果需要可以減少光照時間;增加光照時間將會刺激性成熟和產蛋。
在遮黑雞舍,可以完全自主控制光照。黑暗期,從雞舍縫隙中透過的光線<0.5 lx。育成期要維持10 h光照,或在夏季保持12 h光照。從開產到產蛋率達到50%,光照可以逐步增加到16 h。
墊料、飼料、羽毛、糞便都會最終變成灰塵?;覊m可分為可吸入性粉塵、胸廓微粒和可呼吸性粉塵??晌胄苑蹓m是指微粒大小為50~100μm粉塵,這類灰塵可被吸入肺中,但可以被呼吸道絨毛排出體外;胸廓微粒的微粒<10μm;可呼吸性微粒>4μm,可以進入肺泡并嚴重損害肺的功能。
雞舍內灰塵的清理和控制。保持雞舍走道和雞籠清潔,有助于減少雞舍內的灰塵。每周進行雞舍的清潔工作,防止灰塵大量沉積,從而重復影響雞群。同時,在清潔雞舍時,應戴上口罩防塵。免疫時戴口罩,做免疫時會揚起大量灰塵,所以做此類工作時一定要戴上口罩。正確的戴上口罩可以防止90%以上的可吸入微粒進入肺中。在地面平養(yǎng)系統(tǒng)中使用薄油膜,向墊料上噴灑菜籽油或葵花油形成薄油膜覆蓋墊料,可以減少50%~90%的灰塵產生。但污垢容易形成塊狀。用潔凈的水噴灑降塵,可以減少至少80%的大顆?;覊m和50%的細顆?;覊m。但雞舍內相對濕度會升高。通過過濾和清洗從雞舍排出的空氣,再循環(huán)利用,可以減少40%~60%的灰塵。利用電離作用人為創(chuàng)造空間電場,使用不同的電壓放電,使得灰塵顆粒帶電而吸附在墻壁和地面,可減少35%的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