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萍, 鄧 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胸科醫(yī)院, 新疆 烏魯木齊,830049)
中國AIDS流行已進入快速增長期,AIDS合并結核患者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加,HIV/AIDS患者中約1/3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1]。結核是HIV/AIDS患者常見感染,同時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機會性感染[2]。結核合并HIV/AIDS患者病情重、進展快,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肺外結核多發(fā)、治療難、易復發(fā)、傳染強,痰抗酸桿菌涂片陽性率檢出高??菇Y核與抗病毒治療均是多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藥物種類多,不良反應大,從而造成患者依從性差,在嚴格按照結核病手術適應證、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規(guī)范操作的情況下,適時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是安全和有經濟效果的。但這類患者手術危險增加,對手術耐受性下降,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概率增加[3]。同時,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接觸密切,護士心理負擔較重,故探討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及醫(yī)務人員的自身防護顯得十分重要。
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組病例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齡7~48歲,平均34.1歲;漢族5例,維吾爾族17例;結核病變部位:12例肺結核,2例胸壁結核,5例為頸淋巴結核(其中2例合并腋下淋巴結核),2例為腰椎結核合并椎旁膿腫,1例為右腕關節(jié)結核。22例患者手術后經過正確處理,均獲得好轉,無死亡病例,無職業(yè)暴露發(fā)生。
結核合并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問題。由于患者每日服用多種藥物,各種并發(fā)癥帶來極大痛苦,且病程長、反復發(fā)作,恐懼心理加手術創(chuàng)傷直接影響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動,對術后康復產生不利影響[4]。良好的心理疏導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針對此特點,護理人員需關心體貼患者,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術目的及方法,介紹有關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對醫(y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信任,有利于手術治療及術后配合[5]。
指導協(xié)助患者配合醫(yī)生完成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血氣分析、肺功能、胸部CT及免疫檢查等。了解患者所用藥物的注意事項,加強用藥指導,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注意預防各種并發(fā)癥及感染的發(fā)生。給患者飲食指導,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纖維、低脂肪的飲食。
由于肺結核合并HIV/AIDS的患者手術耐受性下降,術后易并發(fā)肺不張、肺炎等,因此護理人員需強調肺功能訓練,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式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配合吹氣球、登樓梯等活動提高鍛煉效果,提高對手術的耐受性。
觀察生命體征及心電、血氧情況,了解術中病情及用藥情況,定時擠壓胸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等,觀察胸腔負壓情況、肺漏氣情況。
術后平臥6 h,病情平穩(wěn),取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協(xié)助翻身叩背,配合霧化治療,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給予有效止疼,鼓勵早期活動,促進肺膨脹及胸腔積液的排出,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注意觀察手術部位敷料包扎情況,創(chuàng)口滲血、敷料潮濕及時更換[6]。
用藥治療的原則嚴格按照早期、聯(lián)合、規(guī)律、適量及全程給藥的方式進行。對于結核合并HIV/AIDS的治療還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實施治療方案,包括給藥時間,藥物劑量等[7]。結核合并HIV/AIDS最顯著特點就是加重了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損害,感染更易出現(xiàn),癥狀更重。術后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8]。
術后6 h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利于提高機體組織修復力。加強結核合并HIV/AIDS患者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正確認識病情及并發(fā)癥的危害、治療措施、護理方法,了解所用藥物的注意事項,提高服藥依從性;指導患者進行適時適度的活動;注意個人衛(wèi)生,預防各種并發(fā)癥及感染的發(fā)生;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患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教會患者對痰液的消毒處理方法;指導患者配合免疫監(jiān)測和胸透檢查,無論有無癥狀,都應每3個月檢查1次CD4+淋巴細胞計數(shù)和胸透1次,每隔4周至2個月進行全血常規(guī)及血生化檢查。
應盡量將患者單獨安置在1間病房,病房內備有清潔用具。病房地面每天用拖把清潔2次,空氣紫外線消毒1次,每天用2 000 mg/L二溴海因消毒液擦拭2次房間桌椅、床欄、門。墻壁、地板、桌椅沾有血液、體液時,隨時用2%漂白粉或漂白水消毒作用1 h后擦洗。
患者的食具、水杯,必須患者專用,每天煮沸消毒1次。便具用2%漂白粉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洗,床單、被服應標明“隔離”標記,盡量先高壓消毒再進行清洗,如污染嚴重可直接焚化處理。血壓計、聽診器專用,用2 000 mg/L二溴海因消毒液做一次性終末處理。
護理人員根據(jù)情況選擇手套、隔離衣、防護眼鏡等,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及不完整的皮膚、黏膜時,都應戴雙層手套。當處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可能產生外濺,應戴好手套、口罩,必要時還應戴防護眼鏡、穿隔離衣。所有工作人員手有皮膚破損處都應用防水繃帶包扎,并戴雙層手套。有研究[9]表明,被血液污染的針頭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yī)務人員接觸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減少50%以上。在接觸患者后都要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并使用手消毒劑。接觸AIDS患者的針頭和其他銳器,傳播HIV病毒的危險性很大,因此用過的針頭及其他銳器,處理時應十分小心,用后的針頭不再套回針頭帽內,也不要拔掉針頭,直接放入堅固、不能穿透的銳器盒內[10]。采血作檢查時,盡量集中采血,避免多次、反復抽血,用安全的真空采血器,以降低直接接觸血液的危險。醫(yī)院領導應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積極改善護理人員待遇,增加護士的編制,提高中夜班護士的待遇,如增加夜間營養(yǎng)餐、提高夜班費、不定期為護士進行心理疏導講座等。加強護士職業(yè)意識教育,塑造健康的職業(yè)心態(tài),建立科學的認識以護理此類患者,樹立護士的信心及克服困難的決心。
[1] 翟淑麗.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26例臨床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2, 10(8): 180.
[2] 周春萍, 陸怡辛. 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臨床醫(yī)學, 2013, 3(26): 56.
[3] 張秀, 姜天俊, 吳丹, 等. 艾滋病護理人員職業(yè)防護的管理[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20): 98.
[4] 唐素榮, 張桂秀. 綜合護理干預對艾滋病合并結核病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J]. 護士研究, 2012, 9(6): 2464.
[5] 李雁凌, 李太生, 謝靜, 等.艾滋病恐懼癥46例臨床分析[J]. 中華內科雜志, 2011, 50(8): 650.
[6] 高菲菲, 鐘曉妮, 彭斌, 等.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暴露前預防用藥臨床試驗參加意愿分析[J]. 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3, 35(3): 255.
[7] 廖炯, 黃萍. 60例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觀察[J]. 河北醫(yī)學, 2012, 4(18):459.
[8] 陳秋華, 劉若琴, 王英.艾滋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護理體會[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2): 57.
[9] 倪紅. 艾滋病合并肺結核的護理[J]. 當代護士, 2009, 10(12): 57.
[10] 沈婭. 艾滋病并發(fā)癥的護理體會[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10):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