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婷
“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是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中的名句。清雅的荷香吸引了作者,他有感而發(fā),因此詩句也非常美麗。其實,課本上的哪一篇詩文不是作者受現(xiàn)實之美的觸發(fā)而寫的?所以,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審美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受詩文之美,這是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
一、讀悟韻律美
“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熱愛朗讀并會讀書,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最大的財富。朗讀是一種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造。在語文教學中,因為考試的需要,我們往往重視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的訓練,目的明確,就是為成績。朗讀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背誦。這樣通過朗讀來提高學生對語言韻律美的感受能力也往往落不到實處。我們甚至忘記了“讀”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朗讀教學不能太過急躁。如果草草訓練即告收場,那學生讀書的問題會很多。即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那朗讀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事實證明,能真正把握好朗讀,能讀得有吸引力、感染力的,讀出自信的學生,他們的語文感受能力就較強,語文成績也往往是最好的。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從小就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要指導學生正確地把握朗讀的速度、音量、停頓、感情,利用普通話的聲韻美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得節(jié)奏鮮明;并能根據(jù)詩文的情感基調(diào)以鏗鏘、柔婉、豪放、歡快、平緩、低沉的語調(diào),用清脆、深沉、柔和、明快的語音,與停頓、重音、速度以及思想情感巧妙配合。這樣音韻和諧的朗讀像一首動聽的音樂,聽起來是一種享受,使他們感受到語文的美。
只有朗讀感動了自己,他們才能用心感受詩文的外在及內(nèi)在美。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初始階段。作為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孩子語文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讀悟音律之美。
二、品悟意境之美
讀出詩文的韻律美可以初步感受到美的情境,引起情感共鳴,但要達到深度的美感體驗還要通過品析詩文的意境之美來獲得。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選編了《觀書有感》這首詩。如果只將它當作為哲理詩來讀,“天光云影共徘徊”一句之美就不能完全品味出來。微風吹拂,池塘中清澈的水泛起一層層細細的漣漪,天空中輕盈的云朵與水波一起輕顫動,明朗又清新。一個“共”字將天水動靜融合在一起,多么美的畫面啊!
在教學這類優(yōu)美詩文的時候,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耐下性子,幫助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學生根據(jù)詩文中的地點、季節(jié),景物的色彩、形態(tài)、精神以及詩歌的氛圍,將自己想象成畫面中的角色,現(xiàn)場觀察,身臨其境,感受語言所展示的意境之美。通過詩文意境美的感受,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因為詩文中的意象恰好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內(nèi)容,改變孩子們生活中物質(zhì)充足,而高雅的精神意象缺乏的現(xiàn)狀。
小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穩(wěn)定性差。因此,我們應利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通過品析重點詞句、關(guān)鍵處等,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當感受到詩文的意境美,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產(chǎn)生,主動地學習語文。
三、寫悟文字之美
寫作是在直接感受美的“讀”,進行具體與抽象思維的“品”訓練之后的間接審美能力訓練。讀和品之后,學生會產(chǎn)生追求美、表現(xiàn)美的強烈欲望。我們再利用課堂上學到的審美能力,訓練他們體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苦樂酸甜的能力。有了教師教給他們的審美視角,他們就容易看到生活中美的因素。
寫作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看見過、經(jīng)歷過的有趣的、感人的事,在腦中再現(xiàn)那些美的場景——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景物等。這樣,他們腦海中的畫面就會有聲有色,鮮活動人。這樣的再現(xiàn)會讓學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有表達美的沖動。這時,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筆大膽而細致地描繪出來,就是美的文字了。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習作二”要求把動物的外形和動作寫下來。教材所給的例文有這樣的描寫:“飛上了藍天……白色的紙扇……時而快,時而慢……慢慢地踱著方步?!睆倪@些內(nèi)容來看,本次習作要求學生用優(yōu)美的且比較細膩的語言描繪自己熟悉的動物。雖然小學生還不懂得什么是表達方式,但不意味著在指導寫作中輕視甚至忽略描寫。因為例文中明顯是記敘與描寫相結(jié)合,而且以描寫為主的。從學生的作文來看,很多教師的寫作訓練指導卻忽略了這一點,很少有學生能用細膩的語言描繪景物,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粗枝大葉地敘寫。只有指導得法,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yǎng)起來了。這樣,他們就會熱愛美,能發(fā)現(xiàn)美的細節(jié),才能產(chǎn)生寫作細節(jié)美的欲望,才能寫作出美的作文來。
“美”是誘人的。學生喜歡的是學習對象、教學方法皆美的課,這是審美意識的本能。抓住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通過讀、品、寫感悟詩文之美,即培養(yǎng)文學悟性,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讓他們獲得審美體驗,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