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峰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除了語言文字教學,還有思想情感教育、審美教育。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創(chuàng)設審美化的教學情境,使語文課既有情又有趣,充滿著藝術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化教育;導語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巳R德·E·柯倫所說:“當教師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質怎樣進入人的生活,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來完善、擴展這種美的體驗方法時,他們也就踏上了教學藝術之路。”因此在追求教學最優(yōu)化的教學實踐中,人們開始用審美的眼光透視教學活動,用審美的理想來考慮教學過程。
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魅力的學科??v觀語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課文都是一顆閃亮的珍珠。所以初中語文教學除了語言文字教學外,還有思想情感教育、審美教育。而以往的應試教育往往把作品分解為孤立的文字、語言,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完全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創(chuàng)設審美化的教學情境,使語文課既有情又有趣,充滿著藝術的魅力,這樣就能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和良好的審美體驗,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從而興趣盎然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語文教學內容審美化
語文教材本身是一個美的海洋,它給人以美感。其中的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教學內容中蘊涵著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語言美、形式美、藝術美等,特別是文學作品內容的美,是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是審美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具有審美的本質屬性。
語文教材編選的文章多屬文質兼美,歷代傳誦的佳作。例如,同是寫“蓮”,語文教材中的“蓮”是對蓮的形態(tài)和實質的生動形象的描摹、聯(lián)想和抒情;或描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摹寫“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神韻;或聯(lián)想“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鄉(xiāng)情;贊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情操……同時,語文課本中的古代詩詞,既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美;“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的氣勢美;也不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堅貞不二的柔情美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美以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哲理意蘊……如此種種,足見語文教材中反映美的領域無限寬廣。這為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功能奠定了客觀基礎。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像導游一樣,既引導學生領略課文結構精巧縝密之美,又有意識地抓住關鍵的字、詞、句、段,“披文入情”,充分挖掘教材的審美因素,引導學生細細咀嚼詞語在一定語境中意義、范圍、程度、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細微差別,體會作者推敲斟酌的藝術匠心,深入到作品描繪的美好境界中去領會教材所蘊涵的思想美、形象美、情感美。比如,學習陶淵明的《飲酒》一詩,可引導學生對“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與其同義詞“望”進行比較品味:“見”是不經(jīng)意而見,表現(xiàn)詩人田園生活的悠閑自在;而“望”則是有意而望;著一“見”字,境界全出;置一“望”字,則神氣索然。
二、語文教學過程審美化
1.精心設計導語
一個好的導語的設計,能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文化氛圍,情緒情感被打動,從而產(chǎn)生一種審美沖動,這同樣影響并決定整堂課的效果。如,在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這篇課文時,為使學生對祥子一生的悲慘命運有一個整體把握,在上課之前我介紹了原著《駱駝祥子》的故事梗概,當講到“失去勞動能力的祥子扛著靈旗把別人送進墳墓的同時也把自己送進了墳墓”時,全班學生都沉浸在一種“哀其不幸”的情緒中,從而對祥子產(chǎn)生極大的同情心,帶著這種同情心去理解課文,學生就會感到輕松,就能從中得到快感,達到審美效果。
2.多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不能長期保持集中,所以素質教育提出要采用適應學生的教法,而不是如應試教育般培養(yǎng)適應考試的學生。語文教育專家張志公也曾說過,方法制約效果,只有科學的、新鮮活潑的教學方法,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一代有進取精神的、有效率感和責任感的新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注意給學生營造一種自己的審美氛圍,讓學生參與教學,親自去品味審美對象。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讓全班學生推選一名學生當老師,師生角色易位,結果學生比以往更認真地預習課文,翻閱資料,整節(jié)課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體會童話這種文體獨特的魅力,寓教育于審美的愉快享受之中。
3.聯(lián)系實際設計練習
北宋理學家程頤認為:教人未見意趣,心不樂學。根據(jù)中學生“記憶力強但不能持久”這一特點,平時除了鞏固練習外,我們應該結合課文設計中學生較感興趣的練習,讓學生走出課堂,接受美的熏陶,并從中汲取知識。在上完《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兩篇小說之后,我設計了一道作文題——“孔乙己巧遇范進”,學生興味盎然。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在孔乙己與范進這兩個人物的對比中去審視現(xiàn)代社會及教育制度??梢?,聯(lián)系社會生活設計練習,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美,這也可以說是審美教育在課外的延伸。“愉快的記憶永不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就容易多了。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學習和理解語文美育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初中學生的特征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升華他們的感情,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美的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何永洪.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19).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路園鎮(zhèn)東鍬學校)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