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茂清
摘 要:心理學是中等師范類學校中的一門教育專業(yè)理論課,對于抽象邏輯思維水平較低的初中畢業(yè)生來說,在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列舉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要做好課堂教學中的舉例,教師需要處處留心,事事留意,日積月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恰到好處。
關鍵詞:心理學;課堂教學;舉例
心理學是中等師范類學校開設的一門教育專業(yè)理論課。它對中等師范類學生了解兒童心理特點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將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專業(yè)理論課,它很抽象,理論性也很強,對于抽象邏輯思維水平較低的初中畢業(yè)生來說,尤其是現(xiàn)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文化素質(zhì)相對較差,在理解和掌握心理學的相關概念和理論時,顯然存在一定的難度。
列舉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是所有理論學科教學中普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恰當和有啟發(fā)性的舉例能夠有助于開闊思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舉例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心理學課堂教學中舉例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性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既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行為習慣教育與和諧相處教育,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體現(xiàn)教學的教育性。在心理學教學中,舉例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更要體現(xiàn)教學的教育性。如,講人的主觀能動性時,通過舉例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貫穿其中;講人的心理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反應時,通過舉例告訴學生對事物認識要有辯證的觀點;講道德感時,通過舉例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講個性時,通過舉例把態(tài)度、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內(nèi)容寓于其中。
二、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舉例時,必須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課堂教學目標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講解感覺知覺的概念時,要讓學生理解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反映時,針對喜歡體育的學生,可以列舉學生學習廣播體操的事例,學生要學會一套新的廣播體操,就得逐個學會這套體操中的每一個單個動作,這是對整個體操中的一個動作的感覺,而當能連在一起完成一整套動作時,這就是對這一套體操動作的知覺;而對喜歡音樂的學生,則可以列舉學習一首新歌的事例,學生要學會一首新歌,就必須先一句一句地學會,這是對整首歌每一部分的感覺,當每句都學會后,能唱出整首歌時就是形成了對整首歌的知覺。
三、典型性
列舉事例應選擇那些典型的,因為典型的事例具有更強的說服力。通過學生對事例的認識和理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掌握教學內(nèi)容,不斷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解情感可以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三個概念及其作用,可以選擇三個事例來分別說明。用加拿大醫(yī)生白求恩同志之所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中做出那么大的貢獻,就是因為他的行為是正義的,與社會要求相一致,他在這種行為中體驗到了一種道德上的滿足,他的這種行為表達的是一種國際主義情感——道德感的一種;在分析和講解理智感時,可以舉出意大利著名科學家布魯諾,因為他接觸和認識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后,認為哥白尼的日心說是對的,并從中得到滿足,在日心說的激勵下,始終堅持真理,最終被當作異教徒燒死了,這就是強烈的理智感及其作用的表現(xiàn);而在分析美感時,可以選用一些藝術作品(如維納斯雕像)能給人帶來美的感受和體驗,這就是美感。
四、真實性
所謂真實性,就是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的內(nèi)容,讓他們在生活中去感受、去學習,從而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為將來在教學中妥善處理教學中突然發(fā)生的事件打下基礎。如,在講解兒童人際關系的性別特點時,其中講到,小學低年級的男孩往往借助于惡作劇來表達對女孩子的特有興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就要求他們回憶自己過去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愉快地接受和掌握知識,這樣遺忘也更慢。
五、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并從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在舉例解釋概念時,運用的事例應該是有趣的,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思維保持活躍并且敏捷,學生就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利用有限的時間接受知識,掌握所學內(nèi)容。如,在講到條件反射的概念時,我運用了《三國演義》中的“望梅止渴”這個典故,通過講解這個典故,來幫助學生理解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是無條件反射與無關刺激多次結合后而形成的。
六、適度性
就是說,舉例要把握好“度”。雖然事例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由抽象轉化為具體、由理論轉化為實際、由難轉為易、由枯燥轉為有趣。但是,這并不是說事例越多越好,而應該有一定的限度。因為事例太多,就會喧賓奪主、顛倒主次,反而影響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的掌握。所以說,在心理學教學中,既要運用事例來幫助教學,又不能過多舉例,而應該把握住一個度。
總之,課堂教學中舉例看起來簡單,實則不易。教師需要處處留心,事事留意,日積月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得恰到好處。
(作者單位 新疆塔城地區(qū)師范學校)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