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爽
(1.黑龍江工業(yè)學院 外語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2.黑龍江大學 應用外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信息劇增、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聽力技能的訓練是大學俄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俄語教學工作者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進行了多種嘗試。例如,聽俄語新聞廣播,看俄文電影及廣告,聽俄文原聲歌曲等,但卻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習慣性地將之歸結于“單詞量太少,語法概念混淆,語感不強”等原因。但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俄語學習者無法在聽力材料中捕捉語境信息,將自己學過的知識點和聽力材料中新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這才是干擾俄語聽力理解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語用學中的語境研究就是專門分析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話語的理論。因此,創(chuàng)設語境,利用語用學框架下的語境因素來指導大學俄語聽力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大學俄語聽力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語言語境對聽力理解的制約較為直接,因為說話人的語用意義直接靠上下文獲取;情景語境對聽力理解的影響最為突出,因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人們就某個話題,以某種方式,為某個目的而進行的相同話語交際,其意義可能也不盡相同;文化語境往往在更高的層面上控制說話人的真實意圖,因為它涉及到的是文化背景和人的思維。三種語境并非截然分開,而是共同作用于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其中前兩者作用較為突出。為了便于分析,這里對三種語境分別加以說明。
1.語言語境。
語言語境也稱為上下文語境,上下文語境可大可小,小到一個詞組、語句,大到一個句群、一個語段、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語言語境可以決定一些詞匯(尤其是多義詞)或詞組在句子或篇章中的含義,也就是說句子中的詞或詞組因處于不同的上下文語境而具有不同的意義。如下例。
例1. Вот видишь ли, —сказал Степан Аркадьич, ты очень цельный человек. “你要知道,”奧勃朗斯基說,“你是個一絲不茍的人。”(草嬰譯)
例2. —Люди как люди... —Нет, это люди особые. “不過是些普普通通的人?!薄安唬@是些特殊的人?!?袁建平用例)
例1中后半句 ты очень цельный человек 表達了說話人對受話人的一種評價,譯成“你是個一絲不茍的人”,受之控制帶語氣詞的短語 вот видишь ли 應相應地譯成表示認知意義的短語“你要知道”,而不是直譯為“你快看”或“你看到了嗎”等。
例2中это люди особые的譯文是“這是些特殊的人”,受此答句譯文控制,Люди как люди中как隱含的評價意義“普普通通的”應外現(xiàn),與“特殊的”相對應。除了下文管控上文外,上文也可以管控下文。下面例3中вот что具有總括意義,是對上文“Молод, слабосилен я”所作的總結,轉譯為獨立小句“的確如此!”明確了說話人的態(tài)度。
例3. И вдруг тихо заговорил:—Молод, слабосилен я, —вот что! Не поверили мне, не пошли за моей правдой, —значит,не умел я сказать ее!..接著他忽然自言自語地說:“我太年輕,勢單力薄,的確如此!我說的話他們不信,我講的真理無人響應,看來我還沒有把真理說明白!……(鄭海凌譯)
2.情景語境。
情景語境主要指語篇產(chǎn)生時的時間、場景以及參與者之間的關系等。語言交際總是在特定的時間進行的,把話語置于特定的時空語境下才能準確理解其意義。俄語聽力材料與情景語境關系密切,教師更應該根據(jù)情景語境培養(yǎng)學生捕捉說話人增生的語用意義。 如下例。
例4. —Я и то еду послезавтра, Агафья Михайловна. Надо дело кончить.—Ну, какое ваше дело! Мало вы разве и так мужиков наградили!“我后天就走,阿加菲亞·米哈伊洛夫娜,得把事辦完?!薄翱龋鞘鞘裁词?!難道您賞給農(nóng)夫們的還少嗎!”(克冰譯)
例5. —Вчера он опять звонил.—Ну?—Четвёртый раз на этой неделе.—Ну?—Мне всё это кажется странным.“他昨天又打電話過來了。”“怎么了?”“這已經(jīng)是這個星期第四次打過來了?!薄澳怯衷鯓??”“我覺得這一切很反常?!?周淑娟用例)
情景語境中說話人對話題的態(tài)度影響語氣詞翻譯方法的選擇。例4中語氣詞ну是說話人對交際對象所提話題的一種反應,表明了一種疑惑和輕微的否定態(tài)度。漢語譯文中將其轉譯為嘆詞“咳”,還原了原文中說話人的態(tài)度,完成了其交際功能。例5中兩個ну都體現(xiàn)了說話人對交際對象所說話語的一種反問態(tài)度,第二個ну還夾雜著對交際對象疑慮的一種否定。漢語中沒有相應的語氣詞,只能把隱含的信息外化,轉譯成句子“怎么了?”和“那又怎樣?”來表達說話人對話題的態(tài)度,再現(xiàn)原文的交際功能。
3.文化語境。
文化語境是指語篇所涉及的文化及社會背景。文化語境對聽力理解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使用兩種語言的人的文化背景差異和思維方式不同。使用兩種語言的人的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影響語氣詞所含語用信息的表達方式,往往不能用對等方式直接翻譯,而需加以注釋,或補充說明。就思維方式而言,“不同民族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故反映思維的語言表現(xiàn)方式也有差異”。(何自然、冉永平2002:168)有時學生覺得聽力材料難度大,原因不只是語言上的障礙,而是對聽力材料中所表現(xiàn)的文化背景和相關信息掌握不夠。背景知識在聽力理解中起著很大的作用。下面以幾個幽默對話為例來闡釋文化背景知識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例6.А у приказчиков клади сахара в стакан хоть по пять кусков.管事先生那里可往杯子里隨便放糖,哪怕一下放五塊!(華劭譯)
例7.В магазине:—У вас есть мыло?—Да, mike24@yahoo.com. 在商店里“有肥皂嗎?”“有,我的電子郵件是mike24@yahoo.com.”
例8. Пьяный сидит на ведре у автобусной остановки. К нему обращается милиционер:—Гражданин! Это ж ведро для мусора!—Ой, извините, товарищ милиционер! Прошу вас, садитесь!一個醉漢坐在公車站附近的垃圾桶上,警察向他走來。“先生,這可是給垃圾準備的地方?!薄芭?,不好意思,警察先生,我占了您的地界了?!?/p>
例6主要體現(xiàn)了文化背景對翻譯的影響。在俄羅斯茶文化中,喝茶或咖啡時往往要放糖(多為方糖),放多少塊取決于個人口味,一般心理標準為一兩塊。此例的背景是物資缺乏的年代,普通百姓很少能吃到糖,而官員卻相反。原文語氣詞 хоть 隱含著“可以超過一般量,隨便放”的意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漢語讀者可能難于深刻理解這層意思。譯文增加了解釋性短語“隨便放糖”,使原文意義充分再現(xiàn),符合異族文化背景讀者的需求。
例7中,說話人本來要買肥皂,而聽話人卻誤以為是要問他的郵箱。
例8中的警察本來要警告醉漢垃圾桶上不能坐人,而遭到醉漢的侮辱。
例7和例8的背景知識在于對單詞“мыло”和“мусор”在普通的詞典中不能查找到所有的意義而缺少了全面地理解。在黑話中“мыло”對應的意義是“e-mail(電子郵件)” 的意思,而“мусор”對應的是“警察”的意思(類似中國港臺地區(qū)黑話稱警察為“條子”)。這種意義和普通詞典中能夠查到對應詞的基本釋義是不相符的。所以只了解語言本身是不夠的,還要有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
大學俄語學習中干擾學生聽力的因素很多,如生僻的單詞、復雜的句子結構、對聽力材料內(nèi)容的熟悉度、說話人的語速與語音語調(diào)的變化、相關文化的背景知識等。筆者則主要從語境的角度來分析聽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1.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應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讓學生多借閱書籍、報刊及各種視聽材料,以擴大知識面。通過知識的不斷積累,當學生再一次聽到聽力材料時,可以從頭腦中搜索到一些與聽力材料有關的真實語境,產(chǎn)生共鳴,這樣能更有效地理解文本意思,并激發(fā)其判斷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預測能力。
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其實就是提高學生對所聽內(nèi)容的情景語境時刻進行預測的能力。首先在聽錄音前,讓學生對聽力材料中設定的語境預先了解,然后從中預測可能的情景語境,讓學生預測可能會聽到的內(nèi)容。其次,進行直觀教學。當今網(wǎng)絡提供了海量標準、地道的,而且是真實中使用的自然語言。俄文影視使學生置身于自然、逼真的言語交際情景之中,在潛移默化之中使學生直觀地獲得較強的語境理解能力。
3.平衡聽說訓練的比例。
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許多俄語教育者單純地強調(diào)語言知識,而忽視語境中語言使用的得體性,也就使得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嚴重脫節(jié)。人類的語言環(huán)境是輸入與輸出的結合體,情境語境的教學就包含了聽與說。語境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將聽力與口語巧妙地在課堂上相融,聽力課堂才不會成為只會連續(xù)播音的教室,才能真正讓學生聽有所獲。
教師可以根據(jù)體力材料的具體內(nèi)容,結合材料中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目谡Z訓練,如角色表演和為語音材料進行配音等,所聽內(nèi)容即可以得到馬上的應用。例如,在一段描述做客方面的對話用語后,筆者做了表演訓練。讓每位學生扮演主人與客人的角色,并且為每個表演組配備一名翻譯,向大家進行即時翻譯。學生們都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在具體語境中學生能夠?qū)⒅R學以致用,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以上僅從語境的三個方面對提高大學俄語聽力教學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基于語境的復雜性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偟貋碚f,語境是語用學里一個重要成分,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因此,在大學俄語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根據(jù)所聽的詞、句意義來詮釋說話人真實意圖的教學方式,逐步將語境線索引入聽力課堂中,充分利用語用學中的語境理論來分析與講解所教內(nèi)容,積極調(diào)動學生大腦中已有的知識,結合情景線索,盡快完成“從單純的表層記憶轉向復雜的深層理解”的過程,才會真正提高學生對聽力學習的興趣及在真實語言環(huán)境中溝通交際的能力。
[1]郭春燕.認知語境與對話語篇的構建和理解[J].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07(3):66-72.
[2]關秀娟.語境——俄語語氣詞漢譯的鑰匙[J].俄語語言文學研究:2011(1):58-64.
[3]李西軍,張麗颯.合理運用語境,促進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中外教育研究,2009(4)
[4]王麗皓.語用學框架下的語境概念研究評述語[J].中美翻譯,2005.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