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華 王俊霞 錢紅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感染等因素,導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組織破壞的一種病變[1],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嚴重者需截肢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約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糖尿病足在許多國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2],因此正確的預防及治療對糖尿病足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采用聯合中藥制劑股動脈加壓灌注治療糖尿病足,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唐山市協和醫(yī)院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110例,其中男87例,女23例;年齡55~88歲。臨床診斷糖尿病5年以上。排除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感染急性發(fā)熱期,外科會診需要截肢的患者。患者隨機分為2組,2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
1.2 治療方法 糖尿病足的發(fā)生與下肢血管病變、神經病變以及感染三大因素有關[3]。糖尿病的處理強調注意預防、防止外傷感染、積極治療末梢神經血管病變[4]。
1.2.1 基礎治療:①控制血糖達到理想水平。嚴格控制飲食、適量運動以及使用胰島素、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②抗感染治療。定期采集破潰處滲出物做細菌培養(yǎng)加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③應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血栓通以及擴血管藥前列腺素E等。
1.2.2 股動脈加壓灌注治療組(A組)治療方法:①選擇藥物:紅花、丁咯地爾、川芎嗪等中藥注射液。②操作方法:將紅花10 ml、川芎嗪40 mg和丁咯地爾100 mg,溶于1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配好后插上特制加壓泵輸液器,排好氣,將輸液器固定在加壓泵上,調節(jié)好加壓泵速度15 ml/min。患者取平臥位,患側下肢曲膝外展。術者用左手食、中指觸摸股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常規(guī)消毒后,快速行股動脈穿刺,見有鮮紅血液回流輸液管,立即打開輸液閥,使液體順利滴注。完畢后用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部位,快速拔出針頭。注意壓迫穿刺部位15 min(防止出血及形成皮下血腫)。一般隔日1次,10~15次為1療程。
1.2.3 股動脈注射組(B組)治療方法:①選擇藥物:鹽酸山莨菪堿注射劑。②操作方法:用20 ml注射器抽吸規(guī)定劑量的鹽酸山莨菪堿,再抽吸0.9%氯化鈉溶液20 ml備用。股動脈注射需兩個人操作,患者所取臥位與股動脈加壓灌注相同。常規(guī)消毒后,術者持20 ml注射器進行股動脈穿刺,見有鮮紅血液回流注射器,助手立即緩慢推注注射器針栓,待注射完畢,術者用無菌紗布按壓穿刺點,快速拔出注射器針頭,按壓穿刺點15 min。一般隔日1次,10~15次為1個療程。
1.3 護理措施
1.3.1 基礎護理
1.3.1.1 對患者進行飲食控制、運動鍛煉、藥物或胰島素治療。患者由于飲食控制,長期服用藥物帶來的煩惱,以及對合并癥的憂慮,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的心理,使其對生活失去激情、信心,以至于消極、悲觀,易于煩躁。針對這些心理特征,護士要增進與患者的情感交流,做好護患溝通,爭取搏動患者信任,給予說服、勸告、鼓勵、支持,穩(wěn)定情緒,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1.3.1.2 監(jiān)測血糖、足部護理等方面的教育;改善患者無知狀態(tài),提高其自我效能和自護行為[5]。有效地控制血糖及正確的足部護理可減少糖尿病足80%致殘率[6]。積極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延緩血管和神經病變的前提,所以要密切監(jiān)測血糖,根據血糖變化調節(jié)胰島素用量,盡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
1.3.1.3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掌握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對疾病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7]。
1.3.2 股動脈加壓灌注及注射的護理
1.3.2.1 護士在對2組患者治療前,均需進行評估,觀察患肢足部損傷程度,并做好記錄,囑患者在治療前半小時勿做劇烈運動,勿洗熱水澡。檢查患肢股動脈搏動是否明顯,如果股動脈搏動不明顯,就要根據解剖位置定位股動脈穿刺點,即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jié)連線中點;對于體重偏瘦的患者,股動脈穿刺點一般位于解剖位置內側,體重偏胖的患者,股動脈穿刺點一般位于解剖位置外側。股動脈穿刺部位要備皮,以免影響消毒效果,還要加強股動脈灌注、股動脈注射知識的宣傳,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并取得患者配合。
1.3.2.2 股動脈灌注或注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映。穿刺前掌握股動脈解剖位置:在股三角里,從內向外是靜脈、動脈和神經。術者在穿刺時,患者出現下肢抽動并主訴大腳趾麻木,說明穿刺時針尖觸碰到了患者的神經,此時術者應快速提針,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觸摸股動脈搏動最強點,再次穿刺時應偏內側一些;若穿刺時輸液管回流血液為暗紅色,輸液管回血最高點并不隨股動脈搏動逐漸增高,而是靜止不動,證明穿刺時誤入患者靜脈,此時應快速拔針,按壓穿刺點5 min,再次穿刺時需更換針頭,重新消毒,嚴格無菌操作,并延上次穿刺點外側進行穿刺。
1.3.2.3 股動脈灌注或注射治療后,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做好記錄。每次股動脈灌注后,詢問患者對治療的主觀感受。觀察患者足部變化,包括足部皮膚顏色、潰瘍面、足背動脈搏動等。檢查股動脈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腫、水腫發(fā)生,如果存在這些問題,采取局部熱敷(穿刺24 h以內)、冷敷(穿刺24 h之后)、放置沙袋等措施,必要時適當延長灌注間隔時間。
1.4 療效標準 有效:足部疼痛減弱或消失,足背動脈搏動較治療前明顯,間歇跛行好轉,足部潰瘍面結痂愈合。無效:指患者足部病變無明顯改善,甚至未得到控制而繼續(xù)發(fā)展。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A組有效率為92.7%明顯高于B組的7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n=55,例(%)
2.2 不良反應2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礎是周圍神經和血管病變,由于糖代謝紊亂,導致和加重了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異常。脂代謝異常是血管硬化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因素,糖蛋白沉積是微血管基膜增厚的主要原因[8]。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復小損傷是糖尿病足潰瘍形成并致截肢的最主要的誘因[9],血糖控制不良者下肢截肢可高出2倍[10]。
股動脈注射和股動脈加壓灌注治療糖尿病足,均為無創(chuàng)性治療,患者痛苦小。股動脈注射治療糖尿病足雖然無需加壓灌注儀,操作前的準備工作看似簡便,但是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由兩人配合才能完成;股動脈注射過程中藥液進入股動脈的速度不均勻,若兩人配合不默契,一旦助手推注藥液時向下壓的力量過大,注射器的針頭容易刺穿股動脈,或者向上提針栓檢查回血時將針頭拔出股動脈,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藥液注入血管外引起皮下水腫,影響再次注射。相比之下,股動脈加壓灌注治療糖尿病足利用股動脈治療儀,只需一人操作,灌注過程中藥液進入股動脈的速度均勻,灌注過程中只需輕輕擠壓輸器管就能檢查針頭是否在血管里。
紅花是一傳統(tǒng)的活血化瘀藥,其臨床應用廣泛,紅花性溫,味辛,活血通徑、散瘀止痛。適用各種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huán)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癥。紅花有效成分HSYA的抗氧化效應對其活血化淤的作用具一定的貢獻。
鹽酸丁咯地爾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藥物,具有多重藥理作用,如阻斷α-腎上腺素能受體,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及改善紅細胞變形性及濾過性,降低血黏度,弱鈣拮抗作用及增加氧分壓等。藥理作用:(1)抑制α-腎上腺受體,其能非特異性地阻滯血管平滑肌腎上腺素能α受體,導致周圍及中樞血管擴張,改善缺血部位的血流和氧供;(2)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改善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同時改善血液黏度;(3)非特異性和弱的鈣拮抗作用。臨床主要應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
川芎嗪具有全身性抗凝血作用,可減少血栓形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防止血管內膜過度增生引起狹窄;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huán)和活血化淤作用。
山莨菪堿藥理作用,目前主要用于許多危、重、急癥患者綜合搶救,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很強,還能鎮(zhèn)痛,解除微血管痙攣。
綜上所述,股動脈注射所用藥物山莨菪堿注射劑藥效單一,擴張動脈血管作用雖然顯著,但持續(xù)時間短。股動脈灌注所用藥物為中藥聯合制劑,藥效溫和,具有治療及調理雙重作用,明顯改善患者不適癥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廖二元主編.內科護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584-1592.
2 Andrew B.The diabetic foot:epe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the status of care.Diadetes Voice,2005,50:5-7.
3 劉眉,張金輝,鄒安華.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藥物治療現狀.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6,12:37.
4 鄧淑玲,辛俊平,鐘慧紅,等.尼莫地平聯合龍血竭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觀察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0,25:805-806.
5 王君俏,劉明.成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自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9.
6 陳瓊芳.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2,18:22-24.
7 Bryant JL,Beinlich NR.How to start a nurse-managed foot care chinic orthoopaeclic.Nursing,2003,22:437-441.
8 耿淑坤,李軍,楊麗輝.糖尿病足67例的治療與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694-5695.
9 范麗風.我國糖尿病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實用護理雜志,2002,18:55-56.
10 蘇峰,張春林,馬朋朋.糖尿病足截肢患者坐骨神經的病理學研究.河北醫(yī)藥,2012,34:1315-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