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兩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筆談
李前(統(tǒng)戰(zhàn)與文化教研部主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笔冀K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走好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新時期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重要法寶。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習總書記指出,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笔紫龋獔猿止ぷ鞒霭l(fā)點的人民導向。我們要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及時準確了解群眾的需求、群眾的憂慮、群眾的愿望,腳踏實地地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其次,要堅持工作評價標準的人民導向。 “中央的考慮,是要為人民做事。各級干部也不能眼睛總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比嗣袢罕娛欠窀吲d滿意,應成為對我們工作評價的主要標準。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習總書記指出, “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須始終牢記宗旨、牢記責任,自覺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因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宗旨。首先,要樹立公仆意識。領導干部要正確清醒地認識自己的職務,手中的權力,擺正自己和群眾的位置,要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服務,而不是謀取私利。其次,要樹立責任意識。 “責任重于泰山,事業(yè)任重道遠”,領導干部 “要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真抓實干,勇于擔當,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再次,要樹立服務意識。領導干部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拉近距離、溝通感情、了解實情,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切實維護人民利益。習總書記指出, “要正確處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系,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fā)展好。”首先,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我們共產黨人決不能搞封建社會那種 ‘封妻蔭子’、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腐敗之道?!逼浯?,要依法保障公民權利。 “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再次,要真心關注百姓疾苦。 “對各類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 “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心,更多關注困難群眾,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生活水平”。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習總書記指出, “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yè),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tài),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huán)境?!币虼?,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保障。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只有我們?yōu)榱巳罕?、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密團結,萬眾一心,凝聚力量,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王志強(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論述,當前尤其要結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精神,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圍繞 “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為促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 “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边@一講話既明確了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又強調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自身的重要性。一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任務,并明確了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中心地位。因此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必然要為中心工作服好務,決不能本末倒置,決不能干擾中心工作;另一方面,在黨的全部重要工作中,中心工作并不是全部工作,在這其中意識形態(tài)工作就處于一個極端重要的地位。沒有意識形態(tài)工作做保障的經濟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還有可能 “變色”。因此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偉大旗幟。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為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指明了正確方向。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老祖宗不能丟、大道理還要講。當然,結合時代談老祖宗、結合實踐講大道理也是更高的要求,譬如結合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大勢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就能更好地認識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當前,全黨尤其要加強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學習,加強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努力做到真、深、實,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有走上 “邪路”的危險,這方面,蘇東劇變的悲劇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的高度凝練的 “三個倡導”,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和價值取向。2013年12月23日, 《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正式向社會發(fā)布。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出臺重要文件。與此同時,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也以 “四個講清楚”進一步詳盡闡釋了中國特色的豐富內涵,為引導人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35年來的實踐一再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正是基于這種清醒認識,習近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
楊曉猛(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堅持好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即堅持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這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闡述了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性,指出: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敝v話提出的基本原則,明確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和歷史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正確把握和判斷。歷史和現實證明,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歷史情景,遇到什么樣的現實困難,堅持好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尤其,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共富、公正、自由、平等、民主、互助、和諧等價值理念,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能夠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現實需求。堅持好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我們的制度必將越來越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必將進一步顯現,我們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堅持實踐探索的歷史繼承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既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不同時期,不能割裂開來、相互對立,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相互否定。這兩個歷史時期,雖然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是,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具有歷史繼承性。習近平同志能夠直面歷史和現實,客觀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同歷史階段的發(fā)展,指出: “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睆臍v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邏輯高度,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同歷史時期實踐探索發(fā)展的結果,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所取得的成就。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把黨和人民90多年的實踐及其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性。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征,是引領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正確方向。習近平同志高度評價了改革開放的意義,指出: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 ‘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闭_認識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性,堅持正確方向發(fā)展,堅持思想解放,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將更加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布局和特征,更加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和方向。為此,把握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基本原則、歷史性、現實性統(tǒng)籌起來,不能割裂、更不能相互否定,在改革中開放,在開放中發(fā)展。
[責任編輯: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