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煥笑
數學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本文結合實踐,談談對數與計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一、巧用主題圖,啟蒙解題方法
主題圖與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新課改帶給計算教學的生機,它改變了計算教學的枯燥、乏味,使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但是,主題圖與情景的豐富多彩更需要我們教師的理性思考和合理引導。
那么如何呈現形式多樣、圖文并茂的教材?如何巧用主題圖,以此重塑人文課堂呢?利用主題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形成的基本技能。作為低年級的學生,面對教材中豐富多彩的主題圖,面對比較大信息量的插圖,學生觀察時隨意性大,目的性不強,往往只注意插圖中較明顯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有目的的觀察能力。
理解主題圖的意義是教師把握教學目標、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前提,而讓學生發(fā)現主題情景中隱含的數學問題則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把握新教材中“主題圖”這一特色,理解它的價值所在,讓主題圖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因此,在使用“主題圖”時,要讓學生多看,看清楚圖意;要讓學生多想,想有價值的問題;要讓學生多說,說出心中的所想,真正地讓學生自主學習。
二、鼓勵自主探究,體驗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教學的重難點,設計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
在教學中,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大膽探究,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不斷擴充、構建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由兩位數乘一位數向兩位數乘兩位數轉變,教學重點應該是十位上的1,而教者讓學生自學后便匆匆匯報,小結方法,學生難以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原因之一是新舊知識之間缺乏引導,原因之二是教者對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在教學時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板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教材,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合理運用遷移原理,努力做到過渡自然,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加強算理交流,促進算法多樣化、算法最優(yōu)化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因此,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理清并熟練掌握計算方法、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簡算意識。
在設計情景時,教者意在創(chuàng)設旅游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圖的信息引出學習的計算內容。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主要解決為什么要這樣列式,是怎么計算的,即分析數量關系。計算教學的情景創(chuàng)設目的是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即重點研究算理和算法。而解決問題要從具體情景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的數學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來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兩者的重點不同,一旦偏離了這個中心,計算教學就會失去方向。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觀察,判斷能否簡便計算,怎樣簡算。合理分析、推理,盡快找到計算的捷徑,以保證計算的速度與正確率,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通過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應用新穎、靈活的解題方法,開拓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有效提高計算效率與計算能力。
四、練習設計講究趣味化、層次化
以練習為主要內容來鞏固知識、培養(yǎng)技能是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形式的單一化造成計算的教學枯燥無味,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生成一定的能力是計算教學應該重視的問題。因此,設計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趣味化。如: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問題情境等,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始終處于蓬勃狀態(tài),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滿足。與新課標中所倡導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讓學生體驗“做中玩、玩中學、學中樂”的學習過程。
2. 層次化。主要體現在:練習安排由易到難;練習要求由準確到又對又快過渡;練習目標要好中差均有所得等三方面內容。
五、強化口算和估算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毙W階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測,它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學習內容,應引起我們的重視。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估算訓練,明確估算的意義、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 近似估算法。根據實際情景把兩個數估成整十、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一是在計算之前,通過估算,能推斷出計算結果的大致范圍,以提高計算結果的可信度;二是在計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為檢驗手段,對結果進行估算。例如,計算192+219,通過估算知道其結果大約400~420;計算39×69,先估算,把39看成40,把69看成70,40×70=2800,那么,結果接近2800而小于2800。
2. 規(guī)律估算法。指運用各種運算定律、性質判斷運算的結果。如判斷①2.4×3=0.72;②1.2×0.4=4.8的結果正確嗎?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一個數(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一個數(0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這兩個規(guī)律,輕松地對結果做出推測和驗證。
3. 聯系實際估算法。例如,學習長度、重量單位后,可要求學生通過估算來填寫適當的單位名稱:粉筆長7( ),教學樓高20( ),雞蛋重50( ),西瓜重5( )等等。
總而言之,我們既要繼承扎實有效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要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學生后續(xù)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改善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fā)展與提高,真正推崇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