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摘 要:優(yōu)化詞語教學,筆者的實踐體會是精教,做到有效訓練;活教,做到不拘程式;深教,做到強化運用。堅持如此“三教”,就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實現(xiàn)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精教 活教 深教
小學語文是一門側重于語言技巧和詞匯積累的教學。其教學所具有的特點,往往是展開其他學科的基礎。但我們教師往往面對的是,如何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題。要想獲得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首先要從語文的根本詞匯教學入手,教師只有通過“優(yōu)化詞語”的教學,才能引導學生理解、運用詞語,從而加強語言的積累,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
一、精教——有效訓練
在有限的課堂上,教師往往不能面面俱到地教學。教師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時往往更應該注重課堂的實效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重點來教學。同時,語文離不開文本,文本離不開詞匯。所以高效的語文課堂應從加強優(yōu)選詞語的訓練開始。
(1)精選新詞。學生正處于認字識詞的階段,往往對于“生字”的認識是模糊不清的。所以,“生字”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教師如何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生字”呢?首先,應該重點講解“生字”的意思及運用;其次,應該重點解決“生詞”所帶出的“新詞”。如《寓言二則》中提到的“鷸蚌相爭”這個成語,學生往往不知道其中“鷸蚌”一詞的意思與應用。所以,教師應先解釋“鷸”是一種棲息于水澤間的愛吃小魚的鳥,“蚌”一種生活在淡水里有著橢圓外殼的軟體動物。然后再解釋“鷸蚌相爭”的意思是鷸蚌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容易了解到“鷸蚌相爭”這類“生字”帶出的難懂的“新詞”。
(2)優(yōu)選關鍵詞。文章時常通過“文眼”般的詞語來暗示大體主旨。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掌握文章大意和深層含義來找到文章的“文眼”。學生能在一篇文章中找到起“文眼”作用的詞語是對詞語的掌握乃至對文章的理解。如在古詩《峨眉山月歌》中,“思”在這里理解為思念,是整首詩的重點所在。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文章起“文眼”作用的“思”—詞,從而分析“文眼”的作用。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在“文眼”的幫助下牢牢把握文章大意,并且能理解文章中李白思念友人的意境。
(3)巧選疑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核心。學生在教學中往往對于詞語的認識有偏差或疑惑不解,我們應該以學生為重,盡可能把不容易理解的詞或多義詞提出來,給學生以機會,以便他們有時間質疑求解。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實現(xiàn)課堂的實效性。
二、活教——不拘程式
語言不僅能描述客觀的事物,還能闡述主觀的心理。我們所闡述主觀心理的詞語往往是抽象的。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常常遇到抽象的詞語解釋,但教師往往在課堂高效性和抽象詞語講解中不知取舍。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本著“活教詞語”的宗旨來解釋抽象詞語。學生只有在教師具體的講解中,才能了解抽象名詞的含義;學生也只有在應用抽象名詞的同時,才能理解到抽象名詞的具體意思。如何達成這一目的?活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1)借助插圖,具體感知。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教學,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低年級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插圖更有興趣。因此教師應該采取圖文并茂的教學方法,讓詞語和圖畫相結合。這樣一來,學生能在具體的圖畫中理解抽象詞語,化抽象為具體,從而讓教育具有感知性。如一年級《東方明珠》一文中“夜晚”“五光十色”“美麗”等詞語教學,教師采取借助一組插圖來引導學生認識東方明珠,了解作者為什么要用這些詞語來描寫這些景色。從而讓學生在插圖的幫助下,了解到何為美麗的夜晚,領悟到夜晚的五光十色是怎樣的景象。這樣的插圖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詞語的含義,更能感知到詞語的意思。
(2)借助實物,直觀認知。語文教學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之上,是無多大教學效果的。講解詞語時,教師應該把詞語的應用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這樣一來,學生可通過事物來了解詞語。如《二泉映月》一文:“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教師教學“蜿蜒”一詞,首先讓學生知道“蜿蜒”表示曲折延伸;接著教師借用“蜿蜒”來表示山脈的曲折。這就對“蜿蜒”一詞有了清晰的認知。
(3)借助表演,形象展示。有些詞語是借助表演才能形象展示其本意的。教師在面對這一類的詞語時,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來表演,從而深刻認識到此類詞語的意思。如《鄭和遠航》一文,教師在面對“炫耀一詞時,便想到借助表演來形象展示其意思。教師首先要求同學甲表演:考試后,老師告訴他得到100分的好消息,并向全班同學“炫耀”的場景。接著,再讓全班同學談談同學甲 “炫耀”一詞的表演怎樣?這樣一來,課堂氛圍不僅活躍,而且形象地給學生留下“炫耀”一詞的意思。
(4)借助情境,生動再現(xiàn)。文章的段落往往能被一個詞語所概括,而這個概括的詞語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重點詞語。我們在教學詞語時,可以返回到類似文本的段落,讓學生借助情境,生動再現(xiàn)詞語。如《滴水穿石的啟示》中“持之以恒”一詞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堅持的精神。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情境來再現(xiàn)“持之以恒”。首先,教師播放關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然后,教師讓學生談談李白在故事“鐵杵磨成針”中悟出什么道理來。這樣的情節(jié)能再現(xiàn)堅持的道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到“持之以恒”的意思。
三、深教——強化運用
詞語教學的本質目的在于讓學生能理解、積累乃至運用。學生只有在長期大量的積累下,才能到達高效語文課堂的目標。因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有效地總結,還要引導學生運用詞語。
(1)引導比較,升華理解。小學生的思維有限,導致他們對一些相近的字或詞的辨識能力有限。例如《煙臺的?!芬晃闹校孩佟跋奶欤瑏碜阅咸窖蟮娘L……只剩下涼爽和愜意?!雹谛∶髑右獾氐椭^對著媽媽承認錯誤。教師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并讓他們比較,說出“愜意”與“怯意”的不同。首先引導學生看清字形有差異,再講對于字形的理解;然后告訴學生“愜意”表示“心情感到愉快”,而怯意”卻是“膽小地做某事”的意思。最后,讓學生試著總結出以前見過的類似詞語,從而加強系統(tǒng)記憶。
(2)循環(huán)往復,再三訓練。通過對詞語反復的聯(lián)系和訓練,同時回到文本中不斷閱讀和揣摩,不僅能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能在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有效鍛煉他們的口才。例如,在教學課文《暴風雨》時,文章中有一句描寫是這樣的:“一道閃光,一聲清脆的霹靂,接著便下起瓢潑大雨。宛如天神聽到信號,撕開天幕,把天河之水傾注到人間。”針對此句中的“宛如”一詞,教師在講解了標準含義之后,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那遠處綿延的山脈,宛如______;宛如______;宛如______……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了詞語的活學活用,又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3)縱橫拓展,斟酌明義。中國文字有著很長的發(fā)展歷史,通過這段歷史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才形成了今天我們所學所用的漢語語言。在漢語語言中,我們時常能找到很多的詞語來表達同一個意思。這些詞語或是相近,或是可以用到不同的語境中。因此,我們在教學時一定要重點教學此類詞語,幫助學生斟酌品味出他們之間的實際差異,從而實現(xiàn)準確運用。例如,在教學課文《番茄太陽》時,文中有一段描寫是這樣的:“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這句描寫表現(xiàn)了女孩高興的心情。這時候教師提出問題:“除了用笑來表達人的高興外,我們還有哪些表達高興的詞語?”學生思考片刻后說:“開心”“神采飛揚”“怡然自得”“興高采烈”“心花怒放”等相關詞語,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些詞語按高興的程度排序。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學生感覺到了詞語間存在的細微差異,同時也懂得了應該將它們用到怎樣的語境之中,從而實現(xiàn)了高效的詞語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鎮(zhèn)馬豐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