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海
對付上課開小差的同學,我一般都是提個較難的問題,待其回答不上來,然后堂而皇之地罰站一節(jié)課。
“趙開,請你評價一下孫中山?!睂τ谶@個“慣犯”,我在課堂上一向是“青睞有加”,“孫中山是個花花公子?!壁w開理直氣壯地回答道。這個答案使我愕然,就連許多剛才幸災樂禍的學生也立刻停止了“咬耳朵”。
“趙開同學這個評價,可以說觀點‘新穎。你能說出你的理由嗎?我不打算正面激化矛盾,而是請君入甕,讓其自相矛盾。
“我不否認孫中山是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確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其個人品質(zhì),尤其是個人生活方面我不敢恭維?!?/p>
“你有什么證據(jù)嗎?”“小樣,看你有什么說道?!蔽倚睦锇迪?。
“老師,我記得你說過,孫中山同宋慶齡結婚前已有個妻子叫盧慕貞,她還為孫中山生了三個子女,是不是?”
“是的?!?/p>
“孫中山娶宋慶齡有沒有和盧慕貞離婚?”
“沒有?!?/p>
“宋慶齡是誰的女兒?”
“宋查理?!?/p>
“宋查理和孫中山是什么關系?”
“宋查理和孫中山是至交。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時,宋查理是他的堅定支持者,并多次出錢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p>
“那么,老師,孫中山是宋慶齡的父輩,他們年齡又相差近30歲,是不是?”
“是的,不過——”
“所以,”趙開迫不及待地打斷我將要做的解釋,“孫中山腳踏兩只船,如果按現(xiàn)在法律條款,他還有重婚罪。說他是花花公子有什么不對嗎?”
“坐下!”一反常態(tài),我已沒有心情想如何批駁趙開的強詞奪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平時我在“博”的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我審問了嗎?沒有!我慎思了嗎?沒有!我明辨了嗎?沒有!我篤行了嗎?還是沒有!因為我的“沒有”,導致了趙開同學歷史觀的偏差。事實上,在這個班里,又何止趙開一個同學呢?我想不是,應該還有更多的“趙開”。我不知道其他班級和學校的學生乃至全國的中學生,會不會也有“趙開”這樣的同學呢?我希望沒有。如果我能夠用批判性思維對平時我“博”的可靠性、精確性進行質(zhì)疑分析的話;如果我能在辨別我“博”的真?zhèn)渭俺浞滞诰颉安钡膬r值后,再以得體方式傳授給學生的話,還會有“趙開”這樣的同學嗎?
因此,歷史課堂上講故事,必須有助于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助于學生正確歷史觀的培養(yǎng),而不能是漫無目的的。否則,僅為了課堂趣味性而毫無選擇地把“博”的故事教給學生,會產(chǎn)生更多“趙開”式的學生。
編輯 李艷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