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王書文,王春芙,羅世忠,解從霞
(青島科技大學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42)
開設研究性實驗對于培養(yǎng)本科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尤為重要[1-3],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大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從基礎性實驗直接向研究性實驗過渡難度較大,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準研究性化學實驗[4-5]是在教師指導下,運用一定的實驗方法創(chuàng)設不同的實驗情境,引導學生對一些化學反應從多方法、多層面進行分析,研究某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規(guī)律,從而解釋客觀事實的實驗屬性[6]。我們在成功開設基礎化學準研究性實驗“BaCl2·2H2O中鋇的質量分數及硫酸鋇溶度積常數的測定”的基礎上,又研究開發(fā)了“兩種Co(Ⅲ)配合物鍵合異構體的制備、表征及轉化分析”實驗。
(1) 通過制備配合物[Co(NH3)5NO2]C12和[Co(NH3)5ONO]C12,了解配合物的鍵合異構現象。
(2) 鞏固天平、酸度計的使用以及濃縮、蒸發(fā)、抽濾和純化等基本操作。
(3) 了解紅外光譜的原理、儀器的使用及壓片技術;學會利用紅外光譜圖鑒別這2種鍵合異構體。
(4) 探討溫度、放置時間等條件對鍵合異構體結構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
(5) 通過討論、質疑、解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
(1) 儀器:Nicolet 510P FT-IR紅外光譜儀(美國Nicolet公司),恒溫磁力攪拌器,雙孔恒溫水浴鍋,長頸漏斗,布氏漏斗,吸濾瓶(250 mL),研缽,酸度計
(2) 試劑:氨水,無水乙醇,30%雙氧水,亞硝酸鈉,溴化鉀,丙酮,鹽酸,氯化鈷,氯化銨。實驗中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3.1.1 中間體[Co(NH3)5Cl]Cl2的合成
在一只250 mL燒杯中,將4.2 g氯化銨溶解在25 mL濃氨水中,不斷攪拌下將8.5 g研細的CoCl2·6H2O分批加入到溶液中,并且應在前一份鈷鹽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不斷攪拌下緩慢滴加6.5 mL 30% H2O2,緩慢地加入25 mL濃鹽酸,將混合物放在水浴上加熱15 min,冷卻到室溫,抽濾,得到顆粒極細的石膏狀的紫紅色沉淀,即[Co(NH3)5Cl]Cl2。用20 mL冰冷的水將沉淀洗滌多次,然后用20 mL6 mol·L-1HCl洗滌,再用乙醇20 mL洗2次,丙酮10 mL洗1次,在100~150 ℃下干燥1~2 h。計算產率,保留產品供后面的實驗使用。
3.1.2 鍵合異構體[Co(NH3)5NO2]Cl2的制備
在15 mL 2 mol·L-1NH3·H2O中溶解1.0 g[Co(NH3)5Cl]Cl2,水浴上加熱使其全部溶解(一定要保證 [Co(NH3)5Cl]Cl2全部溶解,形成深紫紅色溶液,否則易造成產品產率過低,影響后續(xù)實驗。),過濾除去不溶物,溶液冷卻后用4 mol·L-1HCl 酸化到pH=4,加入1.5 g NaNO2,加熱使析出沉淀全部溶解,冷卻溶液后,慢慢地加入15 mL濃鹽酸,在冰中冷卻,濾出棕黃色晶體,以20 mL無水乙醇洗滌,風干保存,并攝取該異構體的紅外光譜。
3.1.3 鍵合異構體[Co(NH3)5ONO]Cl2的制備
在20 mL水和7 mL濃氨水混合物中溶解1.0 g中間體,在水浴上加熱,使其全部溶解,過濾除去不溶物,濾液冷卻后,以4 mol·L-1HCl酸化到pH=3~4,冷卻后,加入1.0 g NaNO2,攪拌使其溶解,再在冰水浴中冷卻結晶,有橙紅色晶體析出,過濾晶體,用20 mL冰冷的水和20 mL無水乙醇洗滌,室溫干燥,并攝取該異構體的紅外光譜。
取制備的[Co(NH3)5ONO]Cl20.3 g加入30 mL H2O,水浴加熱并不斷攪拌使其溶解,在不同溫度下結晶,過濾晶體,在室溫下烘干,觀察不同溫度下晶體的顏色[8]。
將新鮮制得的[Co(NH3)5ONO]Cl2放于干燥器中保存2 d,觀察其顏色變化,攝取紅外光譜,并與新鮮制品的譜圖進行比較。
將上述新鮮制備的2種異構體粉末用KBr壓片,在400~4 000 cm-1范圍內攝取紅外光譜。
亞硝酸根離子以N原子作配位原子與Co3+配位時,則形成Co-NO2硝基配合物。因為2個N-O鍵是等價的,硝基配合物的2個N-O鍵共同擁有一個特征吸收峰[9],如圖1所示,在1 428 cm-1左右出現[Co(NH3)5NO2]Cl2的特征吸收峰。此外,在接近600 cm-1處,還觀察到硝基配合物的搖動振動吸收。
圖1 硝基配合物[Co(NH3)5NO2]Cl2的紅外譜圖
當O原子作配位原子時,則形成Co-ONO亞硝酸根配合物[Co(NH3)5ONO]Cl2,此時2個N-O鍵是不等價的,配位的N-O鍵力常數減弱,如圖2所示,其特征吸收峰出現在1 064 cm-1左右,而另一個沒有配位的N-O鍵力常數比用N原子配位的N-O鍵力常數大,其特征吸收峰出現在1 454 cm-1左右。此外,在接近600 cm-1處,觀察不到硝基配合物的搖動振動吸收。
圖2 亞硝酸根配合物[Co(NH3)5ONO]Cl2的紅外譜圖
實驗發(fā)現,隨著溫度的升高,晶體顏色逐漸由[Co(NH3)5ONO]Cl2的橙紅色向[Co(NH3)5NO2]Cl2的棕黃色轉變,見表1。當升高溫度至70 ℃時產物由橙黃色轉變?yōu)樽攸S色,說明[Co(NH3)5ONO]Cl2全部轉化成了[Co(NH3)5NO2]Cl2。該實驗表明,溫度是2種異構體轉變的重要影響因素。
表1 隨溫度的變化[Co(NH3)5ONO]Cl2的轉化情況
從圖3可以看出,在干燥器中放置2 d后,[Co(NH3)5ONO]Cl2的紅外譜圖發(fā)生了改變(而晶體顏色并未明顯改變),在1 422 cm-1處出現了較強的特征吸收峰,而[Co(NH3)5ONO]Cl2在1 454 cm-1與1 064 cm-1左右的特征吸收峰強度均減弱。該吸收峰的變化,說明鍵合異構體[Co(NH3)5ONO]Cl2逐漸向[Co(NH3)5NO2]Cl2改變。而放置數天后,鍵合異構體由橙紅色變?yōu)樽攸S色,說明[Co(NH3)5ONO]Cl2最終穩(wěn)定在[Co(NH3)5NO2]Cl2。
圖3 鍵合異構體[Co(NH3)5ONO]Cl2放置2天后的紅外譜圖
教學單元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教學單元安排
通過本實驗,不僅能夠加強對學生相應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而且能較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對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質疑、解釋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10-12]。該準研究性實驗作為基礎性實驗與學生高年級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之間的橋梁,可挖掘學生的科研潛質,實踐證明,該實驗可操作性強,很受學生歡迎。
[1] 張劍榮,劉超,孫爾康,等.實驗教學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8):20-21.
[2] 王春玲,孫爾康.大學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 (10):27-30.
[3] 張瑞紅,鄭萍,吳揚,等.新化學綜合實驗:單核配合物CuL(CH3OH)合成與表征[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7):138-140.
[4] 解從霞,于瑩,張振英,等.基礎化學準研究性實驗:BaCl2·2H2O中鋇的質量分數及硫酸鋇溶度積常數的測定[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2):151-153.
[5] 張振英,于瑩,解從霞.開設基礎化學準研究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增刊):24-26.
[6] 王鳳榮.化學研究性實驗初探[J].職大學報,2005(2):128.
[7] 崔學桂,張樹永.綜合化學實驗充滿生機和活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20-21.
[8] 羅婭君,胡曉黎,李松,等.探索綜合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100-102.
[9] 馮清.問題引導下的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5):164-165.
[10] 鐘山.中級無機化學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 覃松,黃成華,蘭子平.鍵合異構體二氯化一硝基五氨合鈷(Ⅲ)的合成與轉化[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23(6):61-63.
[12] 羅炳初,張復興,陳志敏.兩種鈷配合物鍵合異構體的制備及結構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28(9)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