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杰鋒
(寧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600)
跨傷椎固定與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對照
雷杰鋒
(寧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600)
目的 觀察跨傷椎固定與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對照。方法 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1例,予經傷椎固定治療,對照組41例,予跨傷椎固定治療;觀察兩組術后JOA、VAS評分,觀察手術前后椎體壓縮率與后凸Cobb角情況,對患者行6個月隨訪,觀察Cobb角與椎體高度丟失情況。結果 研究組JOA、VAS評分情況相比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且研究組術后椎體壓縮率與后凸Cobb角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隨訪末期研究組骨折恢復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優(yōu)于跨傷椎固定,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經傷椎固定;跨傷椎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
胸腰段骨折在脊柱骨折中較為常見,多由間接性的外力沖擊引起,嚴重時會致傷者截癱甚至死亡。傳統胸腰段脊柱骨折臨床治療采用跨傷椎內固定術,但存在螺釘斷裂、椎體高度丟失等問題,治療效果欠佳[1]。本研究對跨傷椎固定與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對照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8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41例,男女比例23∶18,年齡23~46歲,平均(32.97±2.63)歲,對照組41例,男女比例36:15,年齡22~47歲,平均(33.48±3.05)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行全身麻醉,取俯臥位,腹部懸空,利用C型臂確定骨折椎體,取后正中縱向入路,剝離椎旁肌顯露結構。對照組予跨傷椎固定,將4枚椎弓根螺釘分2組置入傷椎上下各一鄰椎的兩側椎弓根中,放置已預彎的鈦棒,預緊一側螺帽,縱向撐開使傷椎高度恢復,矯正凸畸形,結束后擰緊對側螺帽,檢查固定。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于雙側椎弓根置2根相對較短的椎弓根螺釘,以避免擠壓傷椎內的骨塊為螺釘長度選擇標準。螺釘放置完成后置入預彎好的鈦棒,擰緊傷椎螺帽,選擇椎體終板受傷較重的一側縱向撐開,傷椎高度恢復后擰緊該側的螺帽,對另一側進行適度撐開或可選擇不撐開,后擰緊螺帽,檢查固定。
1.3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JOA、VAS評分,JOA的分值越高說明脊柱功能越好,VAS的分數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強烈;觀察手術前后椎體壓縮率與后凸Cobb角,值越小說明骨折恢復情況越好[2,3];對所有患者行6個月隨訪,觀察并記錄Cobb角丟失、椎體高度丟失情況,對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4,5]。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統計分析應用SPSS 18.0軟件包,一般資料以標準差(xˉ±s)完成表示,計量資料以t完成檢驗,P<0.05表示具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JOA、VAS評分情況:研究組JOA、V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JOA、VAS評分情況(xˉ±s,分)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骨折情況:研究組后凸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的值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骨折情況(xˉ±s)
2.3 兩組患者隨訪末期骨折恢復情況:研究組Cobb角與椎體高度丟失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末期骨折恢復情況(xˉ±s)
胸腰段脊柱骨折多由高處墜落觸地后,外力沖擊上傳至胸腰段脊柱造成,少數傷者由直接性的外力沖擊(如車輛沖撞、重物砸傷等)造成[6]。在本研究選取的82例患者中,高處墜落致傷47例,占總病例數的57.32%,間接外力沖擊是本研究中患者致傷的主要原因。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療采取跨傷椎四釘內固定術,由于操作手法相對簡易,術后即時復位效果好,是較為常見的脊柱骨折固定手段,但隨著術后康復時間的推移,跨傷椎固定術易出現椎體高度丟失及Cobb角丟失情況,部分患者還需進行二次手術,造成對患者的二次打擊[7]。本研究對隨機選取的41例患者予經傷椎固定治療,該治療法在跨傷椎固定基礎上增加了2枚椎弓根螺釘,從而幫助分擔原有的軸向壓力,增強固定段的牢固性,有效降低了術后椎體高度丟失及Cobb角丟失的發(fā)生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觀察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JOA與VAS評分結果對比,可得研究組兩項評分值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說明術后兩組患者的腰背痛均處于輕度水平,同時脊柱功能處于良好階段。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骨折情況,可得研究組的后凸Cobb角與椎體壓縮率的值顯著低于對照組,該結果的原因為跨傷椎固定術將使用椎弓根螺釘由4個增加至6個,其增加的2枚較短的螺釘直接固定于傷椎,從而減輕了其余螺釘的負擔,同時在縱向撐開時選擇終板受傷較嚴重的一端,能夠避免正常椎間盤受到過度牽拉,因此復位效果較好。觀察隨訪末期兩組患者的骨折恢復情況,可得研究組Cobb角與椎體高度丟失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經傷椎固定由于增加了2個固定點,使固定方式由原來的平行四邊固定轉變?yōu)?點固定,彌補了平行固定側向不穩(wěn)的缺陷,同時增強了傷椎螺釘的頂推力,延長了復位的有效期,有效降低了遠期后凸Cobb角變大的發(fā)生率,使固定處在術后的較長時期內不易發(fā)生Cobb角及椎體高度的丟失。另外,術后的康復訓練也是骨折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醫(y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恢復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功能鍛煉計劃,并監(jiān)督實施,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8]。綜上所述,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優(yōu)于跨傷椎固定,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 辛宏力.胸腰段脊柱骨折經傷椎椎弓根釘固定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29):155-156,158.
[2] 張騫.跨傷椎固定與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9):811-813.
[3] 倪凌之.經傷椎六釘法固定和跨傷椎四釘法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對照[J].吉林醫(yī)學,2013,34(18):3564.
[4] 陳永恩.經傷椎與跨傷椎萬向釘置釘固定脊柱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哈爾濱醫(yī)藥,2014,34(1):28-29.
[5] 黃金平.跨傷椎固定與經傷椎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對椎體高度及側彎角度改善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3):49-50.
[6] 鄧曉強.傷椎置釘短節(jié)段內固定治療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進展[J].骨科,2014,5(1):59-61.
[7] 劉平平.經傷椎椎弓根內固定治療胸腰段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3,24(1):26-28.
[8] 王朝海.后路經傷椎置釘短節(jié)段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在治療中青年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3.
R681.5
:B
:1671-8194(2014)32-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