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香菊
(中共茌平縣委黨校 理論教研室,山東 茌平 252100)
價值觀是人們對周圍客觀事物總的看法和評價,它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承載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黨的十八大確立以“三個倡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涵蓋主流社會的價值追求。青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他們選擇什么樣的價值觀就等于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發(fā)展方向,就等于未來中國整個社會將走向何處。習近平同志近日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正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1]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發(fā)展轉型期,利益主體、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等呈現多樣化。這些多樣化促進青年價值觀在傳統(tǒng)與當代、中國與西方之間有了更多選擇。歸納青年價值觀的諸多外在表現,有以下共性:
堅持自我。當代青年是1979年實施獨生子女政策以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主體性與自我意識很強,崇尚自由,崇尚張揚個性,注重自我感覺,注重內心的滿足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對于學業(yè),許多青年把它們當做是一種必要的投資,并且認定這種投資一定有回報。對于人生理想,他們比較關心如何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達到個人事業(yè)成功和自我小家庭幸福,團隊意識和公共意識有待加強。對于這種堅持自我,我們不能把它簡單地與個人主義劃等號,它最終會在自我基礎上調整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2]越來越多的青年在關注自我的同時會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例如,在社會各領域的志愿者隊伍中,到處都能看到青年忙碌的身影;在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等國家重大事件中,當代青年展現出自信、陽光、執(zhí)著和冷靜的整體氣質,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但是在人際交往中,這種堅持自我的個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團隊工作氛圍。有些青年人喜歡陶醉于自我的小世界,忽略與人真摯情感的積累與交流,缺少感恩的心,習慣于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愛“鉆牛角尖”,抗挫折能力差,輕視生命。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崇尚實用。當代青年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成長起來的,他們比較喜歡以物質水平衡量現實生活質量,認為金錢與人的尊嚴同等重要。同時他們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很強,實際工作生活中看重效率,看重投資帶來的回報與收益,更喜歡用契約方式連接各方利益,在理想追求、專業(yè)選擇、職業(yè)規(guī)劃、擇偶標準等方面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當前社會對這種實用性價值觀還是接受的,因為物質基礎是人生存、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利益主體合理、合法的利益必須得到尊重和保護。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青年人對各種物質生活享受的“膜拜”,他們把能否擁有高層次的物質享受當做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這就導致一些青年人總在幻想一夜成名,總在幻想尋找成功的捷徑。據有關部門的調查,多數大學生認為他們目前急需提高的素質是外語水平和社交能力,這從另一側面反映了大學生實用性價值取向。
追求非主流。價值觀的多元化是文化特有包容性的體現。但是包容并存不是要放棄主流,放棄價值主導,放棄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必須用主流價值觀去統(tǒng)領人民的理想信念,用一元化的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年是對社會變革反應最敏銳的群體,他們的價值觀還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極易受外界思想觀念、輿論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青年人背離“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多元化中沒了信仰,沒了方向,沒了精神支柱,模糊了是非和善惡評判標準,丟掉了傳統(tǒng)的道德修為。他們中的一些人標榜自由、民主,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普世價值觀的擁泵、代言人,在行為上表現出激進或極端的另一面。
青年價值觀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青年擁有青春活力,他們熱情、自信、勇敢,大都有責任感、使命感,他們是推動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主力軍,能帶來新風尚和潮流,能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注入活力和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青年具有反叛性,反對保守,不愿受束縛,易情緒化,如果不加以引導,任其放縱,極易成為一種社會不穩(wěn)定的潛流。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引導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神追求,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1]價值觀的形成與變遷都是對社會發(fā)展與變革的折射。剖析當代青年價值觀形成的時代背景是引導和培育青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切入點。
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國家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明確指出:要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fā)社會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guī)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給當代青年帶來了生存壓力,也給當代青年搭建了充分展現自我魅力,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當然,我們應該看到在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拉大了收入差距,拉大了各階層心靈和情感的距離,導致人與人之間唯有利益才能聯系;因為主張利益最大化,一些人只注重減少個人成本,卻忽略了社會成本的增加;一些人只注重個人利益,而置社會公共利益甚至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顧,喪失了做人做事的底線。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引導青年人拒絕各種低俗誘惑,拒絕冷漠,樹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愛核心價值觀,做有擔當、有道德、有愛心的新一代。
新媒體時代。早在2008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網絡、智能手機等新媒體工具改變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閱讀習慣,改變了中國人相對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2013年中國網民數量達到6.04億,互聯網普及率45%,其中手機網民4.64億,微信、微博等成為人們獲取訊息、表達個人意愿和觀點的交流平臺。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實時發(fā)布信息,人人都可以是“社會監(jiān)督員”,能無障礙的表達個人觀點或情緒。網絡信息紛繁復雜,魚目混珠。青年是新媒體最龐大、最活躍的群體,對網絡中的海量信息缺乏辨識能力,容易被一些觀點左右情緒,出現核心價值觀的偏離。[3]如何利用這個平臺,以宣揚真、善、美為突破口,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把核心價值理念植入青年人喜愛的動漫、音樂等時尚元素中,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涌入形態(tài)各異的文化思潮。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我們黨文化建設的一貫方針,言論自由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力。但是一些人忽視我國國情,忽視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理論研討為幌子,將一家之言穿上學術的隱身衣,大肆宣揚西方發(fā)達國家理論思想和價值觀,成為境外勢力的傳聲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已滲透到從群眾到干部,從學生到專家學者不同群體。當前,意識形態(tài)考察還沒有列入干部、專家考察范圍,我國國民尤其青年意識形態(tài)教育缺失,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不堅定。另外,從輿論氛圍和導向來看,一些主流媒體播放的影視作品、文化娛樂節(jié)目已經丟掉了武裝人們頭腦、引導社會風尚、傳播正能量的基本職責,越來越變成制造噱頭、博點擊率、收視率的工具。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人們漸漸沒有了是非、善惡判斷標準,人們的生活、工作、做人漸漸忘記底線,缺乏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一個沒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沒有理想信念的人是沒有前途的。因為理想信念堅定,中國共產黨經受住各種考驗,帶領全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界無法復制的奇跡。未來我們要實現國家強大,實現百年來幾代中國人追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還必須依賴堅定的理想信念。當代青年大都有著較高的文化水平,也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理想,但是青年必須對社會、對國家有擔當、有責任。學校和組織通過引導青年學歷史尤其是黨史,通過學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進行常態(tài)化理想信念教育,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校園文化、組織文化當中,使當代青年從內心認同,從行動上自覺踐行,盡快成長起來,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社會實踐中。
樹立先進典型。當代青年價值觀的形成還必須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因為先進典型的事跡是鮮活的、生動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傳幫帶是既簡便又實用的傳統(tǒng)工作方法。當前一些主流媒體評選的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和官方樹立的時代楷模等都是很好的學習典型,他們的事跡可以給青年帶來心靈觸動,靈魂洗禮。對照先進,查找自我差距,可以找到前進的方向,構筑青年強大的精神支柱。
凈化文化市場。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創(chuàng)造文化。引導青年樹立核心價值觀,不能忽視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汲取營養(yǎng),不能忽視輿論氛圍的影響。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消失的時代價值。[1]反思當前中國的一些影視文化作品,有的充斥著暴力和不文明,有的沒有自然的情感交流,看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無法帶動觀眾應有的感動,還有的打著回歸本性的旗號顛覆主流評判標準,等等。這些問題都不利于青年正確、客觀地認知社會,不能陶冶他們的情操,不利于培養(yǎng)青年樂觀、豁達、堅韌的品格,更不利于引導和培育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因此,引導和培育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從凈化影視文化作品市場,凈化語言體系開始。
青年是社會的先鋒、民族的希望,引導和培育當代青年樹立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搞形而上學的玄虛飄渺。青年要牢記時代賦予的使命,知行合一,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踏實工作,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中國青年報,2014-05-05(1).
[2]葛晨虹.當代青年價值觀透視五大特征凸顯自我[N].人民日報,2014-05-11(5).
[3]楊宇霞,陳躍.網絡時代青年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與培育[N].光明日報,2012-1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