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紅(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湖北 荊州 434020)
楊亞利(公安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荊州434300)
曾同祥(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y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湖北 荊州434020)
患者男,35歲。2013年04月18日因“全身起疹伴瘙癢5d”入院,患者5d前因“感冒”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2d后,全身出現(xiàn)皮疹,伴瘙癢不適感。當?shù)蒯t(yī)院治療后無好轉(zhuǎn),全身皮疹及瘙癢感逐漸加重,并出現(xiàn)高熱,遂至我院就診。既往史:有同性戀史3年余,有多個性伴侶。
查體合作,T:39.8℃,R:20次/min,P:80次/min,BP:110/70mmHg,神清,步入病房。全身皮膚無黃染,淺表淋巴結(jié)未觸及明顯腫大,口唇破潰,咽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心肺腹部及四肢未見明顯異常體征。??茩z查:全身可見大片暗紅斑,部分水皰,皮膚尼氏征陽性,部分皮疹可見靶形損害。
血常規(guī):白細胞2.7×109/L,嗜酸性粒細胞0.01×109/L。谷丙轉(zhuǎn)氨酶110.6U/L,谷草轉(zhuǎn)氨酶128.7U/L,血鈉127.3mmol/L,血鈣1.98mmol/L,血糖6.91mmol/L,抗核抗體正常。尿常規(guī):白細胞434.3/μl,隱血2+,血沉26mm/h,C反應蛋白48.03mg/L。血培養(yǎng):耐甲氧西林型金葡菌。乙肝表面抗原陽性,HBV-DNA定量4.6-10E+7/ml,HIV抗體陽性。流式細胞儀T細胞亞群檢測:CD3+0.92,CD4+0.16,CD8+0.62。丙肝、梅毒陰性。
①大皰表皮松解型藥疹;②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敗血癥;③乙型病毒性肝炎;④艾滋?。ˋIDS期)。
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左氧氟沙星針),抗炎(甲強龍針80mg/d),以及相關(guān)對癥支持治療。第2天患者皮疹逐漸增多,全身皮疹融合,全身大片表皮剝脫,并仍有高熱。予以加量甲強龍針為120mg/d,但發(fā)熱及皮疹無明顯好轉(zhuǎn)。入院第3日化驗室口頭報告提示血培養(yǎng)球菌生長,改用去甲萬古霉素針(0.8/日)抗感染。局部皮膚糜爛及潰瘍處稀釋碘伏消毒后用凡士林紗條包扎,并予以清除腫脹糜爛的包皮與冠狀溝之間積聚的大量膿液,消除細菌感染源。第4天發(fā)熱好轉(zhuǎn),但患者全身皮膚剝脫加重,且全身皮疹基本融合。遂予以加用丙種球蛋白針(以下簡稱丙球針)沖擊治療3d(25g/d),加用丙球針2d后可見皮膚尼氏征明顯減輕。因患者藥疹病情嚴重,暫未予以抗HIV及HBV治療,以免加重過敏反應。治療9d后患者全身皮疹基本恢復,無發(fā)熱等不適,生命體征穩(wěn)定。告知患者HIV感染后,患者及家屬要求回當?shù)蒯t(yī)院繼續(xù)治療,予以出院。
本例患者發(fā)病前有明確的用藥史,全身皮膚出現(xiàn)對稱性紅斑及其上的水皰、大皰,診斷為大皰性表皮松解壞死性藥疹。追問病史提示3年前有多個同性戀性伴史,HIV抗體初篩及確證試驗陽性,因此確診HIV感染。HIV感染后免疫機能失調(diào)所致的CD4+與CD8+的比例失??赡苁钦T發(fā)嚴重藥疹的高風險之一,較一般人群易發(fā)生嚴重藥疹[1]。大皰性表皮松解壞死性藥疹屬于嚴重的藥疹之一,其病死率約30%[2]。發(fā)生于艾滋病的大皰表皮松解型藥疹治療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目前國內(nèi)報導的數(shù)例重癥藥疹伴艾滋病病例大部分合并金葡菌性敗血癥,亦有不少病例合并真菌感染[3-5]。
糖皮質(zhì)激素是治療重癥藥疹的主要藥物之一,但大劑量使用時可能導致感染加重[7],而對于AIDS期HIV感染者,產(chǎn)生嚴重感染的可能性更大。國內(nèi)報導的重癥藥疹合并HIV感染者死亡病例均使用大劑量的糖皮質(zhì)激素,死亡原因均為感染性休克[2-3]。通過文獻檢索發(fā)現(xiàn)有4例HIV感染合并重癥藥疹:存活1例,使用了萬古霉素針、甲強龍針(80mg/日)及丙球針(20g/d*3d);死亡3例,有2例未使用丙球針,1例使用丙球針,但未說明劑量及療程[2-5]。單純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有:①單用糖皮質(zhì)激素不足以控制病情。②HIV感染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糖皮質(zhì)激素可進一步降低機體抵抗力而加重感染。聯(lián)合使用丙球針后死亡率低的原因可能為:①丙球針可減輕藥物性免疫反應[6];②丙球針可提高機體抵抗力[7]。
根據(jù)以上資料,筆者認為,對于合并AIDS的重癥藥疹,在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的基礎(chǔ)上,選用敏感抗生素,并早期聯(lián)合丙球針沖擊治療,可提高治愈率。
[1]Weeranut C,Leena C,Kanokvalai K,et al.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 to sulfonamide antibiotics[J].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2011,29:284-289.
[2]張曉莉,霍亞蘭.別嘌呤醇致大皰性表皮松解壞死性藥疹合并艾滋病1例[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6,4(9):50-51.
[3]魏光華.氟康唑致HIV感染者重癥多形性紅斑型藥疹[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6,8(6):458-459.
[4]李紅賓,李金蘭,王永蘭.HIV感染并重癥藥疹1例[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2):124.
[5]房思寧,杜曉紅,童秋生.艾滋病合并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1例報告[J].中國綜合臨床,2008,24(4):392.
[6]劉純卉,曹莉一,王俠生.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甲潑尼龍治療重癥大皰型藥疹16例臨床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21(2):102.
[7]楊永生,徐金華,李鋒,等.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和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重癥大皰性藥疹65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9,42(5):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