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蘭
東陽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 浙江 東陽 322100
3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護理
馬蘭蘭
東陽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 浙江 東陽 322100
目的:探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護理策略;方法:對我科收治的3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0例患兒,28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棄治療。結論:早期診斷、正確呼吸道護理、預防感染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通氣;營養(yǎng)支持;護理
呼吸窘迫綜合征是兒科比較嚴重的疾病,主要見于肺臟發(fā)育狀態(tài)不良、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的早產兒,主要特征為發(fā)紺、進行性呼吸困難,具有典型的載線表現(xiàn),病情比較復雜,護理難度較大,是引起早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探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對策,對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患兒的護理方法進行回顧分析,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患兒,男19例,女11例,胎齡27~35周,出生體重960g~2200g。住院時間11~32d,平均住院時間21.5d。
1.2 納入標準呼吸困難≥60次/分,并呈進行性加重;明顯的吸氣性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缺氧嚴重時四肢肌張力下降;PaO2下降、PaCO2升高;典型的x線表現(xiàn)。
1.3 治療方法通過給予呼吸支持,并且進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同時進行預防感染及營養(yǎng)支持。
2.結果 30例患兒,28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棄治療。
3.1 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密切關注嬰兒特別是早產兒的缺氧狀況,主要指患兒呼吸、口唇、面部及手足膚色,必要時用心電監(jiān)護儀對患兒體溫、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認真做好各項記錄。尤其注意[1]①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癥狀:吸氣三凹征及有無呼吸性呻吟;②顱內出血癥狀,主要觀察患兒有無陣發(fā)性或全身性抽搐;③先天性心臟病癥狀,主要觀察患兒有無呼吸困難及紫紺。
3.2 保持正常體溫患兒置于嬰兒培養(yǎng)保溫箱或輻射式紅外線保暖床上進行保暖,維持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保持患兒皮膚溫度在36.5℃或肛溫37℃ ,相對濕度55%~65% 左右。入院后2h內每30分鐘測量體溫1次,體溫平穩(wěn)后每4小時測量1次,盡量縮短治療、護理操作時間,減少熱量的散失。為了避免在各種治療、護理操作時不影響患者,室內溫度最好與保溫箱保持一致。同時做好保溫箱的消毒工作。
3.3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兒入院后及時清理口腔與呼吸道分泌物,定時清潔鼻孔,保持氣道通暢,妥善固定好鼻塞和呼吸機管道。使患兒保持正常的呼吸狀態(tài)[2],防止呼吸道堵塞,對治療呼吸窘迫綜合征意義重大。對于呼吸淺促的患兒,把患兒胸部稍墊高,打開氣道,防止頸部彎曲和呼吸道梗阻,給氧氣,流量為1~2L/min;對于呼吸嚴重困難者,x線顯示毛玻璃狀、支氣管征者,及時實施氣管內插管;及時為患兒翻身、拍背、吸痰,動作輕柔,防止損傷氣道黏膜。高頻呼吸機治療的患兒,需行胸部物理治療,每1~2小時為患兒翻身、拍背、吸痰。一旦有呼吸暫停,及時托背、彈足底,病情無改善后再采用氨茶堿給予呼吸支持、吸痰、排痰。吸痰動作輕柔,插入深度不能超過氣管插管終端,每次吸痰時間<10s。使用固爾蘇100mg/(kg·次),6h內禁止吸痰。
3.4 營養(yǎng)支持提供合理、充足均衡的營養(yǎng)支持是提高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存活率的重要一環(huán),能哺乳的按需哺乳,對于不能哺乳,吞咽、吸允能力差的患兒給予鼻飼喂養(yǎng),給奶過程要和緩,防止溢奶、嗆咳、嘔吐,選擇血管條件好的位置經(jīng)靜脈輸注營養(yǎng)物質,并密切觀察有無液體外滲的情況。保護每條靜脈,保證后續(xù)的搶救與治療。
3.5 防止感染由于早產兒的機體免疫功能不成熟,對感染的抵抗能力差,頻繁的醫(yī)療護理活動使其感染的機會增加,因此防止感染是提高患兒療效的重要手段。嚴格執(zhí)行隔離制度,限制探視的人員及次數(shù),醫(yī)護人員要嚴格無菌操作,接觸患兒要更衣、換鞋、洗手;做好患兒自身的衛(wèi)生工作,對早產兒的皮膚黏膜及臍部要注意消毒,其所使用的奶嘴水杯要定期消毒,防止細菌污染[3]。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患兒往往會在出生數(shù)小時后會出現(xiàn)呻吟、進行性呼吸困難、發(fā)紺、吸氣三凹征和呼吸衰竭等癥狀。呼吸窘迫綜合征主要與PS缺乏、失活等有關,致使患兒出現(xiàn)進行性肺不張、頑固性低氧血癥為特點的急性呼吸衰竭[4]。徐發(fā)林等[5]證實,早產兒較足月新生兒更易發(fā)生呼吸窘迫綜合征。胎齡越小、體重越低者病死率越高。臨床護理過程中,應當加強監(jiān)護,嚴格觀察患兒癥狀,及時發(fā)現(xiàn)有無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的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盡早維持呼吸道通暢,可給予面罩加壓吸氧。呼吸支持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自主呼吸的頻率、節(jié)律是否與呼吸機一致,一旦出現(xiàn)人機對抗,要上報上級醫(yī)生,給予適當鎮(zhèn)靜藥、肌肉松弛藥,減少呼吸做功。對于出生后6h內出現(xiàn)進行性呼吸困難的患兒,要盡早預防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注意氣管插管有無移動、脫落,深入一側肺內,應注意胸廓起伏程度是否對稱,聽診雙肺呼吸音性質的變化,警惕氣胸的發(fā)生。此外,治療期間應當注意合理喂養(yǎng),給予足夠的營養(yǎng)支持,促進患兒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對我科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兒的護理措施進行了回顧分析,結果顯示30例患兒中,28例治愈好轉,1例死亡,1例放棄治療。結果證明,加強護理觀察、保持正常體溫、正常通氣維持有效呼吸及防止感染對提高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患兒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義。
[1]甄麗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護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7):157-158.
[2]張迎春.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192):292.
[3]郭香芝,郭金叩,肖敏,等.早產兒鼻飼管長度測量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37-38.
[4]任慶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3,13(14):435.
[5]徐發(fā)林,白瓊丹,莊方莉,等.早期晚期早產兒與足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比較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1): 34-38.
R473.2
B
1009-6019(2014)11-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