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莎
新課程改革提倡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那么,教師應該怎樣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以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呢?對此進行了探討。體育健康教育有效教學一、小學體育教師應堅持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根本目的,樹立生本意識
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以促進學生身體、心里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教學根本目標,因此,就必然要求小學體育教師認真研讀新課程教育教學有關內(nèi)容,積極構(gòu)建融匯人文、生理、社會、科學、思想品德等諸多學科知識于一體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應該真正關注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意識、良好的鍛煉能力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始終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成長貫穿于全過程,以確保“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思想真正落到實處,爭取讓每個學生每天都日有所進,使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健康、全面與和諧地成長。
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
新課程倡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主動參與,勤于動手,積極參與實踐,這就必然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時和學生一起共同建構(gòu)知識和人生的體驗過程,把老師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智慧、理解、問題、困惑、看法、結(jié)論和行動做法等因素真實引入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就是自己的人生過程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充滿激情的參與課堂教學,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充分關注學生內(nèi)心的發(fā)展需求,充分考慮學情,設計能讓學生自由自配的、表現(xiàn)自我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體育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充滿創(chuàng)造性、充滿主動學習氣息、展現(xiàn)學生獨特自我的一個實踐與交流的平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重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交流,創(chuàng)設學習樂于學習的教學氛圍,確保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時間,有時間思考、提問、討論、練習,把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意識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才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三、小學體育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培養(yǎng)學生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正常交往是團結(jié)的紐帶,是友誼的橋梁;是真誠的體現(xiàn),也是親情的流露。在正常的交往中,人們會不斷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繼而學習他人的長處。同時,也在與人交流、比較的過程中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從而增強自信心和自我約束力,等等。目前,部分小學生喜歡并做到了正常交往,同學之間共同學習、研究、探討甚至辯論一些問題。在交往中他們懂得了尊老愛幼;在交往中,學會相互幫助,相互勉勵;在交往中還學會寬容,增強協(xié)作意識。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能進行正常的交往,這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而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活動性強,采取的教學形式有集體練習、分組練習等,學生間的交往表現(xiàn)比較突出。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訓練過程中要求并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彼此尊重,講究文明禮貌,虛心向別人學習,樹立團結(jié)、友愛、上進、好學的觀念。首先,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為交往不利的學生創(chuàng)造受表揚的機會,扭轉(zhuǎn)他們在班內(nèi)孤獨寡歡的現(xiàn)狀,指導那些不善于交往的學生進行正常交往,并教給他們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其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注意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身教”。借家長會、班會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對交往的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尊重的關系、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關系。第三,在全面了解學生交往狀況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談心活動。可以是師生間,也可以是生生間,相互交流、了解,增進感情。在談心中相互學習交往經(jīng)驗、交往策略和交往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使班集體形成正常交往的良好風氣。
四、小學體育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以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大化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zhì),是在單位時間內(nèi)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時間管理,充分發(fā)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jié)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jié)構(gòu),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tǒng)一性與學生的自主性有機結(jié)合起來。其次,要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同時,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nèi)容等因素聯(lián)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教育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學勇.新課程教學法.
[2]張莉.向青草更青處漫溯[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5,(01).
[3]丁振剛.論新課改形式下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N].江蘇科技報,2008,(0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