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內容摘要】繁簡訓練是圖形基礎課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格式塔心理學作為理論指導,讓學生在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把握形式表現(xiàn)的技巧,為下一步的專題性設計課程打下良好的思想和實操能力的基礎。
【關鍵詞】格式塔 圖形 繁簡訓練
在圖形構成教學中,造型的繁簡表現(xiàn)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訓練環(huán)節(jié),課程中,學生需要對相關概念進行深入的認識,再從方法上探討形式表現(xiàn)的多樣性。格式塔視覺原理正好為課程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持,從心理學層面解釋造型的繁簡問題,指出“好形”的判定標準,幫助學生走出單純感性認識的局限,并在實際項目中進行恰當?shù)脑O計處理。
一、繁簡訓練環(huán)節(jié)設置的必要性
圖形構成屬于設計基礎課,其特點是暫時拋開實際應用的考慮,單純做形式上的研究,給予心的思考和手的表達以極大的自由度,切實提高心手相應的設計能力。首先,學生要觀察客觀物象,進行外觀結構的分析,再提取特征性元素進行重組,進而逐步深化和改造,過程可概括為:看——記錄——提煉——重構。其中,看和記錄是獲得自然素材第一手資料的途徑,物象信息在“眼——心——手”的轉換中雖然已經(jīng)存在系列加工,但這種加工在實踐中更接近于寫生。對處于設計初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最迫切要解決的是如何把繪畫轉化成圖形。以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這種轉化實質就是元素的提煉和加工,屬于某種程度的“簡”。而“繁”是相對“簡”而言的,即特征的強化和美感元素的添加,起到豐富形象、擴充成分容量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只“簡”不會“繁”或只“繁”不會“簡”是學生在訓練中常出現(xiàn)的兩個極端。因此,要設置專門的課程環(huán)節(jié)以強化繁簡訓練,理論和實踐貫穿,講究方法手段的運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以便在日后對應具體設計項目時,能更好地結合功能與載體等要求,在綜合平衡間獲得最佳的突破口。
二、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繁”與“簡”
課堂實踐中,學生總會提出各種“為什么”,為什么這個樣式是好的?那樣是不好的……應該說,相關理論知識的貧乏是造成學習困擾、阻礙前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理論導向是必須的,且意義非凡。如學生的圖形作品,有時會內容空洞或表現(xiàn)單調;有時會元素多而無序,這同屬于“繁簡”處理中的典型失敗案例,這時,教師可以借助“簡化論”解釋概念、分析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首先,要闡明藝術表現(xiàn)中“繁簡”的涵義,糾正其和“多少”在概念上的等同觀念?!昂啞辈皇呛唵?,而是簡化。簡單通常針對量而言,指組成形式的成分少,且成分之間的關系簡單。而簡化,根據(jù)格式塔心理學家阿恩海姆的解釋,指的是“以盡量少的結構特征把復雜的材料組織成有序的整體”,其是在把握本質的基礎上使用的最聰明的組織手段。換言之,有些物體的成分很多,但得益于結構分布上的秩序感,也能表現(xiàn)出典型的簡化特征。“繁”是相對“簡”而言的,其在保持物象本質屬性的基礎上,強化本質特征或添加輔助元素,使整體效果更豐富悅目,起到美化和裝飾的作用。這里的“繁”同樣不以量為評判標準,應該解釋為形式和內涵上呈現(xiàn)出的豐富性與可讀性。“繁”的處理,重點在于視覺元素的組織規(guī)律性,反對隨意拼湊和組合,當成分多的時候,它們相互的關系將影響整體效果,作品優(yōu)劣起關鍵作用。
另外,“繁”和“簡”并不是全然決裂的對立,它們有著內在的統(tǒng)一關系。在成熟的藝術作品中,往往表面樣式顯得簡單,但內在構成關系卻是復雜的。“簡”不是沒有內容,其以簡化的樣式表現(xiàn)出豐富的內涵;“繁”也不是紛亂龐雜,其要求在眾多的視覺元素中見規(guī)整。繁復的表現(xiàn)中應蘊藏著嚴謹?shù)囊?guī)則和秩序,而這種規(guī)則和秩序又以簡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圖形構成中簡潔與繁復各有不同的外在表現(xiàn),但在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上卻是一致的,并無優(yōu)劣之分,繁復華麗如巴洛克、洛可可是美,簡潔純粹如現(xiàn)代主義推崇的幾何形也是美。
三、格式塔理論與“兩極漸進式”教學方法
在圖形構成課堂中設計“兩極漸進式”的教學方法。所謂“兩極”即“繁”與“簡”,“漸進”即在“兩極”間進行加減法的逐步推進。作為基礎課程,技法訓練需要兼顧全面,偏頗容易造成缺陷,影響意念的表達,因此,由“簡”到“繁”或由“繁”到“簡”,都是必不可少的練習步驟,中間層進的過渡是對加減、收放程度控制的磨練。從造型來說,方法是多樣的,要以格式塔理論為指導,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出豐富的、不同性格的各種圖式來,強調對度的控制和思考,研究不同繁簡程度下形式的表現(xiàn)技巧以及對人所產生的心理效應。
(一)減法——“簡”的開始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在認識復雜事物時,眼睛會傾向于把一個形狀看成條件所允許的最簡潔的狀態(tài)。研究者通過大量試驗證明,當人們面對簡單而有規(guī)律的圖式時,心情會自然愉悅和平靜;相反,對復雜無序的圖式,閱讀會明顯讓人感到緊張和郁悶。因此,可合理解釋出為何形式美感的制造離不開簡化,或者說人們?yōu)楹螌λ绱似珢?。雖然視知覺對物象有著自覺簡化的傾向,但人們在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時,簡化卻不是可以隨手拈來的本能,需要通過學習來獲得相關的技巧。人的眼睛不可能瞬間捕捉事物的所有細節(jié),大腦也不可能全方位地對形態(tài)進行把握,視覺只能透過事物的突出特征來認知、識別和記憶對象,且這些僅有的、數(shù)量不多的突出特征能傳達生動氣息,讓人仿佛獲得真實事物的完整印象。在簡化中,無論是自覺性或非自覺性,只有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才能在千變萬化中不失本色,不偏離航向,從而緊扣敘述的本意。這一原則落實到具體操作就是勾勒形象時,去除次要的部分,保留必要的元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體現(xiàn)在“彌合缺口”和“忽略參差”兩個方面。學生進行圖形構成課程學習時,往往有一定的素描寫生基礎,但設計是從零開始,由寫生到圖形轉換的關鍵就在于提煉,但什么是提煉呢?曾有學生提出疑問,提煉是否就是幾何圖形化呢?事實上,幾何圖形化不是過程,也不是唯一的終極目標,只是提煉后的某個結果。提煉的實質就是“簡化”,在保留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對造型細節(jié)進行去留的抉擇,用減的語法逐步將參差、曲折撫成平整,將缺漏補至完滿,根據(jù)減去量的不同,可以分階段和層次進行處理,至“簡”的形式則傾向于幾何圖形。另外,成分量的多少雖然對“簡”的程度有一定的影響,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結構特征,最終結果是組織排布的條理化、有序化,因此,對細節(jié)毫無節(jié)制地盲目舍棄并不是可取的態(tài)度和聰明的做法。
(二)加法——“繁”的演進
雖然簡化被認為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征,但不得不承認,表現(xiàn)中最低限度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是必要的。作為表現(xiàn)手法,“繁”的應用原則是多樣化形式和深厚內涵的高度統(tǒng)一,達到組織成分的各司其職、各盡其位。使用加法達到“繁”的目的,所添加的元素有兩重作用,一是信息量的擴充;二是形式美感的提升。由此,我們設計出以裝飾為目的和以意義為目的的兩組訓練。以裝飾為目的的技巧學習要求學生對特定造型元素進行重復、銜接、過渡、填充、變形等處理,增加內容上的充實感和可讀性,如對普通實線的加工,可改造成點狀線、手繪肌理效果的線、飾以二方連續(xù)紋樣的線,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千變萬化。而以意義為目的的訓練則更強調圖形的內涵表達,借助“底圖關系”“異質同構”等理論,通過形與性合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樣式,并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深刻意念。如“異質同構”,將具有相同特點但不同領域的事物組合起來,即用一種元素的形去破壞或者去嫁接另一種元素,使兩者之間產生沖突和連接,從而產生新的形與意。值得注意的是,對形的加法操作,其內容和方法的選擇都應服務于意義的表達,這就需要學生主動觀察客觀事物,師法自然,獲取素材和靈感,找出本質特性,施以裝飾、變化、排布、合并等操作,強化甚至夸張其本質特征,最終達到豐富內涵的作用。在這一練習過程里,學生容易走進遺失秩序感的誤區(qū),細節(jié)越加越多的情況下,忽略了對秩序的控制,最終走向雜亂和瑣碎?!岸唷辈坏扔谪S富,錯誤的思想根源在于沒有明晰“繁”與“簡”的藝術本質,在成熟作品中,繁復外表下需保持簡潔的內部秩序,兩者包容共存,對立統(tǒng)一。兩極漸進式的訓練就是由“繁”到“簡”,由“簡”到“繁”,循環(huán)往復,達到共融的過程,學生只有在設計中通過實踐和思考,真正體會秩序在形式表現(xiàn)中的地位時,才能創(chuàng)作出內容豐富又不失簡潔風范的作品來。
結語
學生通過圖形課程中的繁簡訓練,有效加深了對核心概念的理解,解決圖形設計中觀念、選擇、方法等幾個方面的常見問題,對格式塔視覺原理的學習,也有利于幫助解讀紛繁的設計現(xiàn)象,提高實踐操作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重視和強化相關訓練,為日后的課程推進做好思想和技術上的教學儲備。
參考文獻:
[1]魯?shù)婪颉ぐ⒍骱D?藝術與視知覺[M].騰守堯,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E·H·貢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楊思梁等,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曹方.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