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勤蘭
趙勤蘭,教師,現(xiàn)居甘肅白銀。
新課標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新課標作文的教學理念一是作文要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二是要敘寫真情實感。要實現(xiàn)轉(zhuǎn)變作文教學的根本觀念,改變學生在寫作中的被動局面,提高作文質(zhì)量,就必須要深刻理解并全面落實新課標強調(diào)的作文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必須要開放課堂,要突破作文教學的時空限制,讓作文教學“走進”生活,實現(xiàn)學生與現(xiàn)實生活親密接觸,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和感受生活,用心思考、認識生活,讓他們抒真情、寫實感,我手寫我心,我文抒我情。為達到這個目的,我在作文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新課程標準理念強調(diào),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更主要的是通過語文學習提升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但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來說,現(xiàn)在的學生普遍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在作文課堂上,學生也往往提不起精神,他們?nèi)狈懽鞯臒崆?,畏難情緒嚴重,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勉強寫出一篇作文,大多也是缺乏真情實感。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并能使他們在課堂上激揚文字,抒寫靈動的思想、真摯的情感呢?一次看《人與社會》欄目,看到由芝麻拍客拍攝的短片《中國的阿甘——鄭心意》,我被這個一路跌撞走來、用他彎曲的身子畫出一條璀璨的人生軌跡的故事打動了,于是有了組織學生觀看、寫文的想法。看前我給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記錄最受感動的場景、事件、片段;用一兩個詞概括所記材料的精神。走近鄭心意,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洗禮,他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頑強、勇敢、孝順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深為震撼。觀看后要求學生以人物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某種精神品質(zhì)為線索,對所記材料進行歸納整理,自擬題目,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一篇記敘文。學生因深受教育又有材料可依,課堂寫作完成得非常順暢。這次作文取得了空前成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好的作文題目。如《陽光下,他的笑容依舊燦爛》 《堅強讓他一路走來》 《樂觀如花一般燦爛》《怒放的生命》 《生活中的強者》《用生命抒寫奇跡的人》 《荊棘路上的一株奇葩》 《一個令我敬佩的人》等。學生在文中或記敘真切感人的故事,或贊美人物崇高的精神,他們能夠?qū)懻媲槭阏嬉?,就連平時作文寫得不夠好的學生,這次作文質(zhì)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礎(chǔ)上,我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觀看了《中國阿甘——鄭心意》的故事后,你們又有怎樣的思考與認識呢?請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一個觀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議論文。同樣這次作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 《語文課標》 也強調(diào)初中階段要讓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進行有價值的寫作。我想,把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真切感受身邊生活中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讓他們品味體驗這些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源泉,又將學生從單一的命題寫作的枯燥乏味中解救出來,引領(lǐng)學生從語文課堂走進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殿堂,從而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發(fā)揮了育人功能,達到了作文育人雙豐收。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寫作教學還提出具體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鼻疤K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應(yīng)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币粋€陽光明媚的早上,在上班途中,看到距學校不遠的“趣園”,里面綠樹掩映,鮮花綻放,已有不少人在晨練。我有了作文課帶學生去那兒吮吸新鮮空氣,觀賞美景,采訪人物,感受生活的想法。早讀結(jié)束,我就對學生提出:帶上一雙眼睛去觀察,選好對象去采訪,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或想象,用美妙的文字來描繪春天的美好。并要求他們仔細觀察,細致描繪春景,再抒發(fā)情感或書寫感悟。校園外的空氣、景物對孩子們來講,是那樣的新鮮迷人。他們像剛出籠的小鳥,又唱又跳,興奮極了。他們走到沙棗林前,綠柳樹下,人工湖畔?;蛴^景,或訪人,忙得不亦樂乎……這次作文完成得很快。翻開一篇篇作文,內(nèi)心十分欣喜,學生筆下的牡丹:“含苞的似一個小圓球,碧綠中帶著一抹粉色,掛在枝頭上,似美人頭上的玉簪; 初綻的被花瓣層層包裹著,宛如少婦美麗的百褶裙;怒放的又似少婦露出的笑靨,雍容華貴,美麗無比?!本瓦B平日里無人問津的沙棗林,學生也駐足觀察,描繪其姿態(tài):“猶如挺立的戰(zhàn)士,又似彎腰的老人,仿若側(cè)臥的孩童……”再看學生筆下的人們:“樹下一位老者在這溫暖的陽光下曬著太陽,悠閑地看著報紙;小橋旁一些人隨樂而舞,草叢中幾個孩童追逐玩耍;還有悠閑散步的人們……好一個富有詩意的趣園之晨??!”走進自然,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景物的絢麗多姿,開闊了視野,找到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情感體驗,并將獲得的這份情感述之以筆端。他們妙筆生輝,描繪的景物像清澈的山泉一樣靈動,抒發(fā)的情感,是那樣的樸實而又真摯。這體現(xiàn)了作文教學應(yīng)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新課標理念。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基本目的,而活學活用、即學即用、學用結(jié)合是寫作教學不可忽視的手段,教師要本著學用相長的原則,及時有效地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嘗試這樣的課堂小練筆:讓學生從學過不久的一些文章中選用規(guī)定數(shù)量的詞,根據(jù)規(guī)定的話題或主題等具體要求寫一段文字,或?qū)懸粋€場面,或?qū)懸欢胃形?。每次練習,學生所寫內(nèi)容精彩紛呈,讀之令人興奮不已。如在學了劉白羽的《日出》一課后,我摘錄出了晨曦、溟濛、蕭瑟、緋紅、無羈、熾熱、無與倫比、恍然大悟、萬籟俱寂等詞語,并補充了“美輪美奐”這個成語,要求學生從以上詞語中選取不少于六個詞語,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或想象,圍繞一個中心寫一段文字。從學生完成的情況來看,還是很不錯的。例如一個學生這樣寫道:
“看慣了城市美輪美奐的高樓大廈,多想去農(nóng)村看看日出……
天漸漸破曉,露出一道清冷的晨曦,天空中還鑲嵌著歷歷可數(shù)的幾顆殘星,溟濛的大地,如同彌漫著銀灰色的輕紗。一陣秋風吹過,我不禁扯了扯衣襟,一種蕭瑟之感溢滿全身。四周萬籟俱寂,偶爾從遠處傳來幾聲雞鳴。
漸漸地,太陽冒出了地平線,緋紅緋紅的。第一線曙光投入大地,她如同一個蒙著面紗的含羞少女,偷偷地窺視著人間,慢慢的,它終于露出了整個如同孩子般無羈的笑臉……
這時我恍然大悟:我們?yōu)槭裁床荒芟裉栆话銕е鵁崆椤⒊錆M希望地迎接未來呢?”
這個學生用上了老師給的所有詞語,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自己想象的情景,文末還抒寫感悟,表現(xiàn)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文章雖略顯稚嫩,但已經(jīng)達到了既掌握了字詞又學會了運用的雙贏效果。
為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讓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我改變以往簡單、僵化的寫作模式,創(chuàng)設(shè)情境,指導他們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他們有更豐富、深入的生活體驗。如:指導學生就“今天你低碳了嗎?”、“你心中的中國夢”等問題充當小記者進行采訪,寫采訪日記;觀看“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寫觀后感;在母親節(jié)布置學生為母親洗腳并寫命題作文“媽媽這雙腳”;組織學生參與集體活動,進行場面描寫訓練等。這樣就讓學生有了更為廣闊的寫作空間,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正如我的學生在他們的文章中所寫:“我的老師用她獨有的方法,讓本不愛寫作的我對作文課充滿了期待,她帶我們對每天都走過的沙棗林、三角花園駐足觀看,她讓我第一次當上了小記者、觀察員,第一次走上講臺當小老師,第一次給媽媽洗腳,第一次心靈深處被強烈地震撼……,現(xiàn)在的我,幾乎是每天都盼著上作文課了?!?/p>
總之,初中作文教學要設(shè)法讓生活“走進”課堂,也應(yīng)努力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這樣,他們才能夠抒真情,寫實感,也才能真正改變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被動局面,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