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明
陳明,教師,現(xiàn)居江蘇贛榆。
中學作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長期以來,處于教學一線的我們,卻苦苦地期望找出一個更加合理的有利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訓練方式。幾年來的實踐、摸索沉淀出了一個讓本人感到欣慰的發(fā)現(xiàn):用周記訓練來激活學生的個性寫作,是目前一種絕好的方法。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周記恰恰成為學生表達情感世界的最美平臺,即用周記的形式訓練寫作,有利于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挖掘出源于生活實際的真體驗、真感受、真性情、真覺悟,從而激活學生寫出具有個性特質(zhì)的高分作文。
生活永遠是鮮活的——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家庭、社會等不同環(huán)境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父子之間、不同的社會角色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或發(fā)生這樣那樣的交往或接觸。如果老師能引導學生有心于生活,有心于所經(jīng)歷的這些事情,從日常之中發(fā)現(xiàn)獨特見解、非凡心境,學生周記寫作的熱情就會不斷升溫。
學生成長的不同生活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打上豐富多彩的生活烙印,這也許是新中國成立后“山藥蛋”派和“荷花淀”派不同文學團體風格形成的原因。以個性化的生活環(huán)境為抓手,在學生天賦所及的范圍內(nèi),極大地發(fā)揮他們的寫作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激情和創(chuàng)作欲望,使其個性在寫作中得以凸顯,形成我們農(nóng)村中學生的寫作模式,不乏為一種創(chuàng)新式探索。
不一樣的人物個性,不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無邊的寫作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 規(guī)定:“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睂懮?,寫平民生活,寫出生活的“土氣息”“泥滋味”,這正是我們學生得天獨厚的個體資源。
不同的生活造就了學生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學生對世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思想認識,寫作風格、寫作內(nèi)容、選材角度等也會存在差異,這必然造就了學生寫作上的異彩紛呈。周記便成為自我表達與交流的一種需求,完全源于內(nèi)心的自覺行為,而不是為老師或別的目的去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觀察、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的天分從而得到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看下面一篇周記:
消費快樂
蘇轍在《武昌九曲亭記》 中說:“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毕M快樂,當如此爾。
當今收藏家得到一件官窯便喜形于色,待碰碎之日又心痛欲絕,其狀堪比小丑,惹人哀憐。殊不知,快樂本為意之所向,無形,無跡,游于宇宙之間而歸于一心之內(nèi),即所謂“無所待”者也,而庸人卻寄之外物,隨物而悲喜,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歷來就有隱忍之德,忍胯下之辱,忍十載寒窗,文人士子皆以忍取悅同類,贏得口碑。然而,生活在“忍”字之中,我們曾輝煌過幾千年,但在近代的一百年間卻受盡蹂躪。時代變遷,“忍”已變得不再時尚,時代呼喚不忍之士!
民國狂士黃侃,深得章太炎青睞,經(jīng)綸滿腹而狂狷不羈,在清“國喪”期間,二次怒砸虎頭牌,更甚者大寫《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引清廷上下一片驚恐。如此適意,使他終不失仰山鑄銅、煮海為鹽之樂,與恩師共譽“章黃之學”流芳百世。
適意而樂,體現(xiàn)的是對內(nèi)外之分、榮辱之境的辨別,體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最有價值的獨立精神與自由品格。
當流連于傷感文學和金屬搖滾中,我們是否意識到這既非適意又非快樂,而只是一種不敢直面慘淡人生的窮途之哭?山雨來襲,只有選擇面對才能使困難成為過去。虛假的適意而樂將永遠只會使時代望而卻步,停滯不前。
貝多芬說:“我用苦痛換來快樂。”因為適意而為,他被貴族把玩、朋友背棄而遍體鱗傷。適意而為并非那么美好,你還要承受獨步瑤臺的孤獨和凄寒徹骨。然而,時代的驕子們之所以依然為了適意而為無所顧惜,就是因為適意的結(jié)果終究還是心身俱樂、天下大同。
這篇文章寫來大氣磅礴,拈古用今,充滿思辨性,由對當今時代“消費快樂”的認識與界定,引出觀點:“適意而樂,體現(xiàn)的是對內(nèi)外之分、榮辱之境的辨別,體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最有價值的獨立精神與自由品格。”文章思想之犀利,再加之語言的犀利,堪稱一妙文矣!
《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獨特感受”,就是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真實看法,是自己獨有的、別人沒有的感受,即所謂“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中的作為主體“我”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又往往是個性化的,蘊含“讓人眼前一亮”的創(chuàng)新價值。作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大力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獨特的思想,讓個性的鋒芒展現(xiàn)光彩。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常伴有自卑、迷茫、悲觀、閉鎖而又煩躁的心理狀態(tài),在周記中往往表現(xiàn)為郁悶、孤寂,甚至是憤慨、偏激的情緒。這就是如今“成長并煩惱著”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同時也是不斷訴求突破的一種探尋、釋懷狀態(tài)。周記這種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為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提供方便,讓學生樂于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
寫作源于生活,越是親身經(jīng)歷過、體驗過的生活,寫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實,越感動人。正是源于點滴生活中的母親的三次“為我哭”,促成了“我”從“小學生”成長為“家里唯一的男人”,也促成了“我”由小時“享受愛”到而今的“認識愛”,乃至將來的“付出愛”的過程——“母親對我的愛,我要用一輩子去嘗還的!”
這些生命流動之中的點點滴滴,只要傾之于周記,都是最真最美的。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真心地欣賞并由衷地贊美,以使學生體會生命的悲喜,更使其獲得自信、膽識、正直、激情、關(guān)愛……并持續(xù)學生在周記里進行個性表達的熱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時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薄耙髮W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優(yōu)秀的作文要有真性情,真情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巴金先生曾說:“我們的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蔽┯姓f真話,抒真情,寫出獨具個性的生活認識,才能展示生活、生命、人文的高度。
為什么學生作文總?cè)鄙賯€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敢自由地抒寫心志。初中年齡階段的學生,都特別希望受到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內(nèi)心極敏感。在作文訓練中,他們?yōu)榱司S護自己在同學、老師中的“良好形象”,往往不愿也不敢敞開胸懷表達自己真實的體會和想法。長此以往,不單歪曲了生活,更將扭曲學生的心靈。所以,我們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坦然地面對自我,從而個性地思考,暢快地傾訴。
周記,是個體內(nèi)在思想的外化,因而,在訓練中,老師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徹底脫離因襲的模式,并設(shè)法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讓學生明白,周記是自我表達與交流的需要,而不是為老師或別的什么而寫。應(yīng)該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從而使觀察、想象、思維、創(chuàng)新的天分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找些有爭辯性的話題,讓學生去思辨去闡述。對于一些和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不完全一致的觀點,我們也不要一概地用簡單機械的“道”去否定學生的“文”,而應(yīng)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價,去做適時的疏導。
現(xiàn)在太多的學生習慣于用華麗的詞藻掩飾空疏,用機械的套話來填補思維的淺薄。而新課標下的作文,呼喚的是個性化的語言。那么個性生動的語言怎樣才能進入到周記中呢?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生活汲取養(yǎng)料,都說生活處處皆語文。
我們要提醒學生力避機械陳述,務(wù)除陳詞濫調(diào)。其實我們在周記批改中,經(jīng)常是被那么一二個生活味極濃的語句或詞兒所感動。這些激活句段的語言,就是最具個性的語言。生動的個性語言還來自于清晰的思維活動。常說文從字順,其實,倒過來,思維順了,文句也自然就順了??刹簧賹W生到了高中,作文仍顯得內(nèi)容混亂、語句不通。在大多情況下并不是因為他們語文知識與積累的欠缺,而往往是由于他們思維還不嚴密,感悟還不深切。所以在周記評改中,作為教師不過分苛求語句上的順暢嚴密,而常關(guān)注學生行文時思路是否順達,情感是否真切。
基于以上幾方面,可以說,用周記訓練來激活學生的個性寫作,的確是目前一種絕好的方法。當學生踏上周記寫作的這個臺階時,您會欣賞到更美的風景:真體驗、真感受、真性情、真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