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東
(齊魯石化中心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山東 淄博 255400)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臨床常見骨折,骨折范圍包括股骨小轉子下2~5 cm至股骨髁以上2~4 cm之間部位。約占全身骨折的6%,男女發(fā)病比例大約為2.8︰1。大都由高能量損傷引起,多出現(xiàn)明顯移位,保守治療療效不佳,目前臨床上常需手術治療。帶鎖髓內(nèi)釘是首選內(nèi)固定治療方法[1]。大都采用閉合復位帶鎖髓內(nèi)釘固定[2],但存在復位及穿針困難,隱性出血量大,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而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手術時間短,并發(fā)癥癥少,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修復[3]。齊魯石化中心醫(yī)院骨關節(jié)科分別應用閉合復位和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對患者的術前情況、術中情況、骨折愈合程度、并發(fā)癥及術后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9月確診為股骨干骨折患者78 例,男40 例,女38 例;年齡18~65 歲,平均38.2 歲。均為受傷后閉合性新鮮骨折。致傷原因:車禍傷52 例,重物擠壓傷11 例,高處墜落傷15 例。骨折部位:股骨近端6 例,股骨中段48 例,股骨遠端24 例。骨折類型中粉碎性骨折28 例,斜形骨折39 例,橫斷形骨折11 例。受傷至手術時間平均為5 d(1~11 d)。合并高血壓17 例,冠心病4 例,糖尿病7 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 例,即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組與閉合復位組,前者男21 例,女18 例;后者男19 例,女20 例。排除標準:a)合并有心肺等內(nèi)臟功能衰竭者;b)多發(fā)骨折合并休克者;c)有感染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致傷原因、骨折粉碎程度分型、合并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手術方法 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均行患側股骨全長正側位及穿胸位X線片檢查。術前全面評價心、肺、腦、肝、腎功能,積極治療內(nèi)科疾病,以符合術前要求。
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組:患者取仰臥位,墊高患側臀部,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以骨折斷段為中心,取外側或后外側縱行切口,長約6~8 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闊筋膜張肌,鈍性分離股外側肌,暴露骨折斷端,不剝離骨膜,向外牽開近段骨折斷端,從8 mm逐號用擴髓鉆逆向擴髓,擴髓鉆退出時所帶出骨泥給予收集,擴髓鉆近端從梨狀窩穿出,然后從大轉子上5 cm處向近端取縱行切口約3 cm,逆向從骨折斷端向近端植入導絲,從大轉子上切口處引出,再順行擴髓骨折斷端遠端,擴髓鉆退出時所帶出骨泥也給予收集,經(jīng)目測所收集骨泥約2~4 cm3。然后直視下牽引復位,維持住骨折斷端,順行插入導絲,沿導絲植入直徑適宜的磁力導航髓內(nèi)釘,遠近端各上2枚鎖釘固定,再將所收集骨泥植于骨折線周圍,明膠海綿覆蓋保護。術后常規(guī)放置非負壓引流管。術后麻醉過后即行踝關節(jié)伸屈活動,術后3 d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功能鍛煉。
閉合復位組:采用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位,患肢用骨科牽引床牽引,注意保護會陰部神經(jīng),在C型臂透視下調整牽引至骨折復位滿意,消毒鋪巾,在大轉子上方取一縱行切口,約4~5 cm,經(jīng)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間隙進入梨狀窩,在C型臂監(jiān)視下從梨狀窩處開髓,向股骨髓腔內(nèi)置入導針,正側位透視見開口位置良好,導針位于髓腔內(nèi)后沿導針從8 mm開始逐號擴髓,置入粗細合適的磁力導航髓內(nèi)釘后,遠近端各用2枚鎖釘固定。術后不用放置引流管,術后麻醉過后即可行踝關節(jié)伸屈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功能鍛煉。
術后處理:術后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3 d。藥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24 h拍片復查,如骨折位置良好,即可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術后2周不負重下地活動,3個月根據(jù)復查情況決定是否負重活動。
1.3 療效判定標準[4]療效評定標準,優(yōu):以骨折在3個月內(nèi)獲臨床愈合,達解剖或近解剖對位,成角旋轉畸形小于5°,膝關節(jié)活動差10°以內(nèi);良:骨折在3~6個月內(nèi)愈合,肢體短縮不超過2 cm或成角和旋轉畸形在5~10°,膝關節(jié)活動差10°~30°;差:骨折愈合超過6個月,或肢體短縮超過2 cm,成角和旋轉畸形超過10°或膝關節(jié)活動差30°以上者或內(nèi)固定物取出后再骨折者。
觀察組及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所有患者獲得18~24個月(平均20.5個月)隨訪。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中透視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的比較見表1,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見表2,術后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見表3。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術中和術后各指標比較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例/%)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療效比較
股骨干是全身最堅固的長管狀骨,通常須強大的暴力方能引起骨折。手術是最佳治療方法。目前可采取多種術式治療股骨干骨折,如外固定架固定、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術及接骨板內(nèi)固定術。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是股骨干骨折首選的治療方法和手段。髓內(nèi)釘固定股骨干骨折為軸心固定,固定堅強可靠,有利于早期活動,獲得良好的肢體功能,符合現(xiàn)代生物力學原理。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生推薦行閉合復位,認為閉合操作不破壞骨外膜。保留了對骨折愈合有用的骨折血腫,創(chuàng)傷小,不暴露骨折端,因此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但閉合復位髓內(nèi)釘固定,需要有骨科牽引床,并要在X線透視下進行,對于粉碎性骨折存在復位困難,如骨折斷段髓腔內(nèi)有骨塊阻擋,則有不能復位情況,反復牽引、粗暴手法反復復位,增加患者二次損傷;如梨狀窩出開口位置不佳,則有可能出現(xiàn)股骨頸骨折[5],損傷旋股動脈等;增加手術時間及隱性出血,增加醫(yī)護人員的X線照射時間;術中對骨折斷端的對位對線由于無參照,易出現(xiàn)旋轉畸形。有限切開、不剝離骨膜、自體擴髓骨泥髓內(nèi)釘固定術則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骨折端血運,有利于清除骨折端嵌入的軟組織,從而有效避免了軟組織嵌入造成的骨不愈合;能夠防止骨折端及髓腔擴大器損傷血管、神經(jīng),直視下使骨折復位容易,減少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減少醫(yī)護人員X線照射時間,并且在沒有骨科牽引床及大型C型臂的情況下也可以順利進行手術。自體擴髓骨泥植骨可促進骨折的早日愈合,減少骨不連的發(fā)生,從而減少斷釘發(fā)生率。這些優(yōu)點均可從本研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體現(xiàn)出來。
閉合復位髓內(nèi)釘固定組需在X線透視下先在骨科牽引床上牽引復位,由于股部肌肉豐富,肌肉力量強大,常較難完全解剖復位,常殘留有骨折塊間隙較大,甚至分離,影響骨折愈合或者患肢過長或短縮畸形。閉合復位雖然手術切口短,約3~5 cm,但常常出現(xiàn)梨狀窩開口困難,偏離梨狀窩,甚至反復開口,增加隱性出血,甚至導致股骨頸骨折及遠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本組手術時間往往較有限切開復位長,雖顯性出血較少,但隱性出血較多。本組骨折斷端常很難達到解剖復位,常出現(xiàn)骨折間隙大,甚至分離,導致骨折延遲愈合,甚至不愈合,隨之出現(xiàn)金屬疲勞,髓內(nèi)釘斷裂。Strecker報告了156 例股骨干骨折,發(fā)現(xiàn)不愈合率為1%~2%[6]。本研究中骨折不愈合率為2.56%,與文獻接近。
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組常不需要骨科牽引床及C型臂即可完成手術,需要在骨折斷端增加一6~8 cm長皮膚切口,一般情況下較閉合復位組顯性出血多約100 mL左右,但由于本組手術時間短,并未顯著增加總出血量。由于我們手術時僅顯露骨折斷端,不剝離骨膜,不會對骨折愈合造成影響,由于本組均行逆行擴髓,并用為較多骨泥植骨,常選用較粗髓內(nèi)釘,這也增加了骨折斷端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時我們將擴髓時所收集的骨泥,植于骨折斷端,這也促進了骨折愈合,從隨訪結果看本組骨折愈合率與閉合復位組基本相同,略好于閉合復位組。
關于自體擴髓骨泥植骨理論依據(jù)。我們知道要促進骨折愈合,植骨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植骨可以補充成骨基質、刺激新骨形成[7]。植骨材料有自體骨、異體骨、人工骨等,自體骨是最好的植骨材料,自體骨植骨有自體松質骨、皮質骨及自體骨髓植骨。移植骨的愈合是一個爬行替代過程,移植骨越致密,它被更換替代的速度也越慢,骨塊越大其替代的過程也越慢,為了加快移植骨的爬行替代作用,移植骨塊越細小,表面積越大,就可以大大縮短骨折的愈合過程[8]。松質骨中的骨小梁細弱,結構疏松,有大量間隙,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彌散,同時受區(qū)血管也容易長入,松質骨在這方面比皮質骨移植有明顯的優(yōu)勢。骨髓包含成骨細胞前體細胞,有大量臨床研究支持骨折治療中使用骨髓移植[9]。長骨干骺端及髓腔內(nèi)以松質骨為主,富含成骨細胞,造血干細胞及多種成骨因子,有促進及誘導成骨的作用,可縮短骨折的愈合時間。盡管自體骨移植有很多優(yōu)點,尤其是自體松質骨,但自體骨移植時取其他部位骨質,常常增加手術創(chuàng)傷,延長手術時間,增加手術出血量,并存在術后供區(qū)問題,如:疼痛、疲勞骨折、異位成骨、美容缺陷等[10]。我們用手術中擴髓時的骨泥植骨,可避免這些缺陷,同時由于松質骨及自體骨髓植骨的完美優(yōu)點,大大促進了骨折愈合。我們收集的骨泥總體積約2~4 cm3,這些骨量和股骨干橫斷骨折接骨板固定異體骨植骨量一樣。可見收集自體骨屑回植骨量完全可以保證,且由于為碎屑狀可以直接填塞骨折斷端間。同時我們擴髓帶出的骨泥里含有大量的骨髓成分,這也相當于同時進行了骨髓植骨,提高了骨折愈合率,減少了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的風險。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限切開擴髓骨泥植骨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組手術切口長度雖較閉合復位組長,顯性出血多,但總體出血量沒有顯著差異,手術時間及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均與對照組沒有差異性,同時觀察組術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其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優(yōu)良率)也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有限切開擴髓骨泥植骨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股骨干骨折技術的優(yōu)勢。
采用有限切開自體擴髓骨泥植骨髓內(nèi)釘技術治療股骨干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手術時間短,不需要骨科牽引床,不需要術中透視系統(tǒng),可避免術中透視X線對醫(yī)護人員的射線損害,療效確切,并發(fā)癥少,術后功能恢復好,值得臨床肯定與推廣。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病例樣本不夠大,也有我們閉合復位技術的原因,會對本研究對比結果產(chǎn)生一定影響。有待進一步大樣本,多中心研究。
參考文獻:
[1]Moumni M,Voogd EH,ten Duis HJ,etal.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 follow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Injury,2012,43(7):1154-1158.
[2]祖波,劉立明.閉合復位交鎖髓內(nèi)釘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4,17(1):81-82.
[3]孫軍戰(zhàn),趙克義,程迅生.自體擴髓骨屑在帶鎖髓內(nèi)釘治療股骨干骨折中的應用[J].實用骨科雜志,2010,16(4):305-307.
[4]劉志雄.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94.
[5]范華,孟賓鈞,盧強.骨科標準手術技術叢書:骨折[M].第2版.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78.
[6]Broos P,Reynders P.The unreamed AO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new modular interlocking system.A prospective study of 67 cases[J].Acta Ortp Belg,1998,64(3):284-290.
[7]Sun Y,Hou X,Wang Y,etal.Retrograde interlocking intrameduI1ary nailing under arthroscopy fosupracondylar femora1 fracture[J].Chin J Traumato1,2001,4(3):143-146.
[8]曾炳芳,康慶林.四肢骨不連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27.
[9]裴國獻,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265.
[10]王巖.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