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狄柯坪,王 沛,王 紅,楊新華,趙美玲
(白求恩醫(yī)務士官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81)
20世紀70年代后興起的互動式教學,注重教師有效引導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得到了各教育層次的關注并廣泛應用于高等教育教學實踐[1]。高職醫(yī)學教育中的醫(yī)學免疫學內容抽象、結構復雜、知識點繁多,不易理解和記憶,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學習效果差。而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引導,可更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使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本文試圖分析互動式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原因,從而加深教師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從“矛盾論”的角度分析,教師的“教”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因素,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將學生的“被動”轉變?yōu)椤爸鲃印?,就在于教師能否實施有效的引導方法,這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與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相比,互動式教學始終著眼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動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王偉偉等[3]在互動式教學中更加強調情感、思想、精神等的互動。具體來說,互動式教學通過“前牽后推,增壓促進”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互動式教學中,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入體會和把握,將課堂講授的基礎理論與臨床、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更加生動形象的知識體系。通過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抽象的知識變成直觀的圖片、動畫等多媒體影像資料,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②通過給學生介紹偉大科學家成功的艱辛歷程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技巧,讓學生學榜樣,堅定他們獻身醫(yī)學事業(yè)的信念,也讓他們感到壓力和責任。通過構建讓學生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刺激他們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在互動式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間的合作與競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競爭精神,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地自主學習。
④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使用幽默的語言,使枯燥的科學知識變得有趣,使課堂氣氛更為融洽,讓學生在微笑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2)時刻注重反饋互動。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及能力。為了更好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達到學生“會學”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需要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對授課內容、節(jié)奏等不斷做出調整。這種不斷進行的反饋互動應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①通過讓學生講課、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反應積極并回答正確,說明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較強;反之則要考慮改變教學內容或方法手段。課上提問、課內小測驗、中期小考試、小組討論時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等,都會給教師提供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哪些問題沒有講透、如何講解效果更好等。這種反饋互動會讓教師的授課更有針對性,是互動式教學的集中體現(xiàn)。
②課堂上漸進提出一系列科學問題,使課堂教學步步深入,引領學生不斷思考。尤其是在小組討論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和講評,可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互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更好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果說單純的講授式教學僅僅是進行知識傳承,那么互動式教學就是在知識傳承的基礎上,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更好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邮浇虒W可以提高醫(yī)學免疫學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教師在課堂上隨時讓學生復述或總結前面的內容,檢查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允許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隨時打斷教師的講授,甚至可以就某些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則和學生一起對這些問題和看法進行互動交流;課后讓學生寫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總結評論或最新進展,檢測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2)互動式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以教代學”。課前5分鐘讓學生講授課程總體結構;課堂上請學生講解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課程即將結束時讓學生進行課程總結。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重構,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1]宋思運.“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綜論[J].教書育人,2010(33):49-51.
[2]張海鷗.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英語學習非智力因素的培育[J].當代教育科學,2011(24):63-64.
[3]王偉偉,楊秀麗.互動式教學理念的新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5(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