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渝,李吉祥,任家順,王維遠,向 逾,張菁芳
身份證IC卡識別在全程連續(xù)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
陳 渝,李吉祥,任家順,王維遠,向 逾,張菁芳
目的:研究一種身份證IC卡識別技術在醫(yī)學應急救援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的應用。方法:采用對比分析現有識別模式的方法,遴選數據來源廣泛的身份證IC卡模式,并與計算機系統(tǒng)連接使用。結果:解決了醫(yī)學應急救援中醫(yī)護人員身份的高效驗證及傷病員基本信息的快速采集問題。結論:采用身份證IC卡作為驗證醫(yī)護人員身份及采集傷病員基本信息的方法簡便易行,原始數據提取快捷,具有良好的唯一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
身份證;識別模式;全程救治鏈;指揮決策系統(tǒng)
近年來的醫(yī)學救援實踐表明,科學的組織指揮、高效的信息交互和有序的醫(yī)療救治是應急醫(yī)學救援(emergency medical rescue,EMR)行動成敗的關鍵[1]。而在由一線方艙醫(yī)院、救護車和衛(wèi)生列車組成的全程救治鏈(whole treatment chain,WTC)中,各醫(yī)療救治單元的醫(yī)護人員身份確認、資質核實以及傷病員基本信息采集、救治記錄存儲和前接后送中信息交互則是全程連續(xù)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managementdecisional support system,MDSS)有效運行的基礎[2]。在系統(tǒng)開發(fā)中,人員身份信息的有效采集是系統(tǒng)總體設計與唯一性要求的重要依據。身份證與IC卡作為一種通用、便捷的介質[3],在全程連續(xù)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具有良好的適用性。
目前,我國常用的身份識別模式(identify patterns)有指紋、人臉、瞳孔虹膜、聲音、工作證、身份證、社???、IC卡等[4]。軍用的保障卡及信息卡(俗稱:狗牌)只適用于部隊軍人,通用性差,在民用全程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暫不考慮。其中:指紋識別技術較為成熟,主要適用于各類單位人員的考勤及門禁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性價比適中,但前期基礎數據采集需耗費一定時間;人臉與瞳孔虹膜識別技術含量高,安全性高,主要應用于部分有保密需求的單位內部門禁系統(tǒng),硬件價格高,性價比低,同指紋識別一樣,前期基礎數據采集需耗費大量時間;聲音識別技術與前2類識別技術同屬于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BIT)范疇[5],其硬件采集設備造價低廉,但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身體狀況、情緒、年齡、信道識別、環(huán)境噪聲、混合說話等)[6],同時前期基礎數據采集工作量較大,需要進行聲音建模與訓練,適用于作為人員辨認技術的刑偵或軍事單位,實際生活中使用較少;工作證識別適用于單位部門考勤與門禁系統(tǒng)(attendance and ac-cess control system,AACS),價格低廉,但是安全性很低,容易偽造;身份證由國家進行基礎數據采集與錄入,數據寫入后不可隨意修改,安全性與唯一性可得到極強的保證;社保卡同樣由國家進行發(fā)卡,但現階段社??ú⑽措x線記錄全國唯一的社保號,必須同人社部社保網連通后在線獲取,同時覆蓋范圍也并未達到100%[7]。
身份識別與審核主要是通過現場提取信息與系統(tǒng)內已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比對核實,確認相關人員的基礎信息及資質是否相符,以確定相關人員是否能使用全程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執(zhí)行相應的作業(yè),并確定醫(yī)護人員所具備的醫(yī)學救援資格。由于身份識別模式的不同、系統(tǒng)內收集的原始數據來源及范圍不同,所采用的身份識別設備也不同,造成這些識別模式在全程救治鏈MDSS中適用性不同。
表1顯示了不同身份識別模式的數據采集范圍、準確性、安全性、識別設備及在應急醫(yī)學救援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的適用性情況。
表1 不同身份識別模式與本系統(tǒng)適用性比較
(1)指紋、虹膜、人臉識別模式所需識別器材成本較高,對所識別的對象的原始數據采集錄入工作量大,通常用于安防系統(tǒng),不適用于MDSS中的人員身份確認和資質核實。
(2)聲音識別模式所需器材雖然簡單,但前期對聲音進行建模與訓練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樣也不適用于MDSS中的人員身份確認。
(3)工作證識別模式使用面小,通常僅為本單位使用,而在MDSS中使用時需采集和錄入原始數據的工作量極大,不具有普遍性。
(4)身份證和社??ㄈ珖駬碛辛看螅瑴蚀_性、安全性和性價比高,在MDSS中適用性強,尤其重要的是身份證和社??ǖ脑紨祿延蓢蚁鄳到y(tǒng)進行了采集,減少了原始數據的初始采集和錄入,且原始數據具有較好的唯一性[8],指揮決策系統(tǒng)可以通過與國家相應系統(tǒng)鏈接而獲得對應人員的信息數據,結合國家衛(wèi)生部門的醫(yī)護人員執(zhí)業(yè)資格信息庫,可及時有效地對參與救援的醫(yī)護人員身份和資質進行確認和審核,也可對攜帶身份證的傷病員錄入其基本信息,后期可進行信息補全操作。
(5)IC卡及其IC卡腕帶是目前最流行和最便捷的信息存儲和交互方式,尤其適應應急救援中對傷病員的標志與信息存儲,可記錄傷病員的基礎數據、傷情、傷勢和治療信息,方便后續(xù)救治單位對前期治療信息的及時獲取,在無線網路通信不暢時是一種數據直接交換的有效措施[9]。
綜上所述,身份證和IC卡識別模式在MDSS中可快速完成醫(yī)護救援人員的身份確認和資質審查,以及對傷病員的基礎數據、治療信息的記錄和共享[10]。
全程連續(xù)救治指揮決策系統(tǒng)必須驗證參與醫(yī)學救援的醫(yī)護人員身份及執(zhí)業(yè)資質,防止非醫(yī)護人員實施非法醫(yī)療操作,故系統(tǒng)擬優(yōu)先采用身份證識別模式對系統(tǒng)操作人員、救援醫(yī)護人員進行校驗,對傷病員的基本信息進行讀取,同時采用IC卡標志、記錄和傳遞傷病員的基本信息、救治信息。
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設置人員分類選項菜單,分別可選中醫(yī)生、護士或傷員欄,選定人員類別后(醫(yī)生/護士)系統(tǒng)首先進行身份證讀取,自動將讀取的信息與派遣人員列表數據、所提取人員的照片進行匹配驗證(match verification),審核通過后方可依據相關權限進行信息上傳、命令收取、救治記錄、數據交互及音視頻通信等系統(tǒng)操作。若遇現場有志愿者加入醫(yī)護人員行列,則先讀取志愿者身份證,再由已通過驗證的醫(yī)護人員進行身份證刷卡授權擔保(authority guarantee),經應急救援指揮人員進行相關資質確認或在通信不暢時由2名已通過驗證的醫(yī)護人員進行身份證刷卡授權擔保后,方可參與醫(yī)學救援工作。
傷病員若攜帶身份證便立即讀取其基本信息,特別是醫(yī)保必需的5要素信息,即姓名、性別、年齡、家庭地址、電話[11],否則立即配發(fā)IC卡腕帶作為傷病員的唯一標志和傷情記錄介質,手工錄入基本信息,并對傷員進行人員特征照片記錄,待相關檢查及治療信息錄入系統(tǒng)后,再進行IC卡腕帶的綁定更新工作,以保證后續(xù)收治單位對傷病員前期救治信息的共享。身份證和IC卡作為身份識別的流程框架如圖1所示,同時,將身份證讀卡器和IC卡讀寫器集成開發(fā)為雙卡讀寫器,方便應急救援中使用,其硬件設備聯機應用如圖2所示。
身份證及IC卡識別模式與指紋、虹膜、人臉及聲音識別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勢:采集的數據來源范圍廣、識別快捷;安全性、準確性及性價比高;避免了因傷病員的受傷部位不同而造成基本信息無法錄入的現象;特別是在對醫(yī)護人員資格審查中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紤]到救援現場可能出現系統(tǒng)通信不暢、信息傳輸無效的特殊情況,采用IC卡記錄和傳遞傷病員信息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應用表明,身份證及IC卡識別模式在全程連續(xù)指揮決策系統(tǒng)的應用有效、方法直接、簡便快速、唯一性好,有利于高效認定醫(yī)護人員資質和獲取傷病員的基本信息。
圖1 系統(tǒng)身份識別流程
圖2 身份證及IC卡在系統(tǒng)中的應用
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主要立足于應對各類醫(yī)學救援工作,在實施醫(yī)學救援時,高效匯總各類醫(yī)學救援信息,統(tǒng)一調度和指揮各個救援單元,合理配備醫(yī)學救援力量,下達上級指揮決策命令,協(xié)調傷病員前接后送,以確保全程救治鏈的有序救援。指揮決策系統(tǒng)中采用身份證和IC卡腕帶模式收集和驗證人員信息,具有高效、適用、及時和可靠的特點,是應急救援行動中MDSS高效運行的基本保證。
[1]李永革,張巖,顧建儒,等.非戰(zhàn)爭應急醫(yī)學救援信息化方案探討[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9,21(6):66-68.
[2]任家順,陳渝,高加蓉,等.指揮決策系統(tǒng)在應急醫(yī)學救援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4,35(2):112-114,144.
[3]李毓忠,陸敏,溫劍,等.應用二代身份證優(yōu)化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流程[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1,32(5):82,93.
[4]吳作好,曾潔,鄒娟,等.幾種人體生物特征的生物識別技術比較[J].現代電子技術,2007(14):121-124.
[5]陳洪京.幾種生物識別方法的比較研究[J].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07,24(4):33-37.
[6]張敏貴,周德龍,潘泉,等.生物特征識別及研究現狀[J].生物物理學報,2006,18(2):156-162.
[7]趙本陽,康楓.金融IC卡行業(yè)應用的范疇和策略[J].金融發(fā)展研究,2013(10):67-71.
[8]余習榮.居民身份證編號與社會保障號碼唯一性問題初探[J].人口研究,1998(6):19-20.
[9]尹強.玉樹抗震救災醫(yī)療救治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思考[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10,17(6):510-512.
[10]葛毅,賀禎,彭博,等.應急醫(yī)學救援信息的采集與上報[J].人民軍醫(yī),2012,55(3):202-203.
[11]朱興喜,胡新勇,楊國斌,等.傷員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tǒng)的研制[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8,29(12):17-18,27.
(收稿:2014-03-28 修回:2014-06-20)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identity card in management-decisional support system of whole treatment chain
CHEN Yu1,LI Ji-xiang2,REN Jia-shun1,WANG Wei-yuan2,XIANG Yu1,ZHANG Jing-fang1
(1.Xinqiao Hospital of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7,China; 2.Chongqing Beijiou Software Co.,Ltd.,Chongqing 401121,China)
To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identity card to management-decisiond support system (MDSS)in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in order to quickly verify the identity of medical staff and collect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wounded.A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recognition patterns,so that an ID card mode with a wide range of data sources was selected,which had an interface with the computer system.Efficient identity verification of medical staff and bas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patients were realized.ID card is convenient to verify identity of medical staff,collect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wounded,and to extract raw data rapidly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feasibility.[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4,35(12):27-29]
ID card;identify pattern;whole treatment chain;management-decisional support system
R318;TP391.4
A
1003-8868(2014)12-0027-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4.12.027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21B04)
陳 渝(1963—),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生物醫(yī)學工程及儀器設備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chenyu_63@163.com。
400037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陳渝,任家順,向 逾,張菁芳);401121重慶,重慶北極鷗軟件有限公司(李吉祥,王維遠)
向 逾,E-mail:xiangyu07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