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珍,顧異香,徐偉榮,樓芳芳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圍術期護理和術后康復指導
李國珍,顧異香,徐偉榮,樓芳芳
肩撞擊綜合征;肩峰;護理;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SAIS)是最常見的肩關節(jié)疾患,占所有因肩關節(jié)疼痛就診患者的44~65%[1]。其多見于中年以上患者[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且大部分患者伴有夜間痛癥狀,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3]。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采用圍術期干預和術后康復鍛煉指導對SAIS患者進行護理,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肩關節(jié)鏡手術治療患者17例,均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齡52~69歲,平均59歲。手術部位右肩12例,左肩5例。根據(jù)Neer分型[4],I度2例,II度6例,III度9例。病程6個月至2年,保守治療均無效。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或慢性勞損史,表現(xiàn)為肩關節(jié)疼痛和腋間痛,或上肢上舉無力。疼痛弧試驗陽性12例,撞擊征陽性15例。
1.2 方法采用關節(jié)鏡下單純肩峰下減壓術7例(3男4女),肩峰下減壓并肩峰成形術10例(3男7女)。
1.3 結果本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7 d,術后11例獲得隨訪(失訪6例),時間3~15個月,平均7.6個月。采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評分標準[5]進行評分,優(yōu)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優(yōu)良率為81.8%。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經(jīng)歷了較長時間病痛的折磨,及前期保守治療的失敗,再加上缺乏對該項微創(chuàng)技術的了解,常會產生焦慮、悲觀、恐懼、擔心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應根據(jù)患者的家庭背景、文化層次、經(jīng)濟支持程度,由淺入深、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講解手術的目的、過程、方法及手術后的康復程序、注意事項。同時介紹醫(yī)生的技術實力和手術優(yōu)點(具有瘢痕小、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痛苦小及安全有效等優(yōu)點),介紹成功病例,安撫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1.2 術前準備及宣教綜合評價患者的身體狀況,完善術前各項檢查(血尿常規(guī)、凝血功能、血生化、心電圖及胸片等)。評估術區(qū)皮膚,有無感染、出血點及破潰等,并常規(guī)備皮。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本組患者全部采用全身麻醉,因此,必須做好術前戒煙宣教工作,并練習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2.1.3 術前特殊練習患肢肌肉收縮和放松運動、握拳練習技術、體位改變練習。要求患者全部掌握,患者家屬了解,并協(xié)助指導督促患者完成。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觀察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血壓、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1h記錄1次。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情況,保持敷料清潔干燥。發(fā)現(xiàn)滲血嚴重或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
2.2.2 術后體位患肢用頸腕帶懸吊置肘關節(jié)屈曲90°的功能位,肘與胸之間墊一軟的抱枕,使肩關節(jié)保持在外展位30°。
2.2.3 切口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暢,1~2 h擠捏引流管1次,防止引流管折疊、彎曲、堵塞,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一般24 h即拔除引流管。
2.2.4 疼痛護理常規(guī)給予口服止痛藥,必要時予止痛針,使患者處于無痛狀
態(tài)下,能及早進行功能鍛煉。
2.2.5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預防護理(1)肩關節(jié)腫脹:術后24 h內腫脹最明顯,注意觀察肩部腫脹的面積、程度,若出現(xiàn)皮紋消失、皮膚蒼白,應警惕因過度腫脹造成的皮膚缺血、壞死。腫脹侵犯至頸部有可能壓迫氣管,應嚴密觀察呼吸情況。術后12 h內常規(guī)采用肩關節(jié)周圍冰敷,適當抬高床頭,使腫脹減輕,滲血、滲液減少。本組均有不同程度的肩部腫脹,經(jīng)處理后無一例出現(xiàn)呼吸困難或局部皮膚缺血、壞死。(2)感染:主要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局部紅、腫、熱、痛,壓痛明顯。術后注意觀察體溫變化,每6~8小時測量體溫1次,對于體溫超過38.5℃者需告知醫(yī)生警惕感染的發(fā)生。嚴密觀察局部腫脹情況,如腫脹明顯,以手指按壓局部,檢查是否有波動感,有波動感提示可能發(fā)生肩峰下積液,應匯報醫(yī)生在嚴格無菌技術下用注射器穿刺抽液。本組無一例發(fā)生感染。(3)臂叢神經(jīng)損傷:表現(xiàn)為上肢部分肌肉無力及皮膚感覺障礙。術后注意觀察患肢的運動及感覺,肘、腕、指關節(jié)是否存在活動障礙,檢查患肢前臂及手是否有感覺麻木或消失。本組無一例發(fā)生臂叢神經(jīng)損傷。
2.3 階段性康復鍛煉指導術后上肢用繃帶懸吊,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開始活動手指、腕關節(jié),并讓患者半臥位,指導患者行深呼吸,增加膈肌運動。術后1 d起協(xié)助患者起床,被動朝各個方向活動患側肩關節(jié),2~3次/d,5~15min/次。目的是促進血液、淋巴循環(huán),減輕腫脹,活動關節(jié)。術后2~3 d,進行患肩“鐘擺”鍛煉。指導彎腰,上肢懸吊與否均可,患側上肢被動地進行鐘擺的運動,以剛出現(xiàn)疼痛為準,4~5次/d,5~10m in/次。如果減壓術中同時進行了肩袖的修補,則鐘擺鍛煉時間可以適當延后。但應在5 d內進行鍛煉,以避免肩關節(jié)僵硬。術后1周,除進行上述鍛煉外,開始被動外展和內旋、外旋練習,5次/d,10~15min/次。術后2周,進行肩關節(jié)的主動功能鍛煉,如爬墻、梳頭、滑車等練習。5次/d,10m in/次。術后4周,開始主動的ROM練習,6周進行輕度的力量練習。根據(jù)自身情況逐日增加運動的次數(shù)、時間。術后8周,可以在不持重情況下不受限度地活動患臂。鍛煉的原則為次數(shù)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強度逐漸增強。原則上3~4個月不負重。2個月后肩關節(jié)被動活動基本正常。
[1]Umer M,Qadir I,Azam M.Subacrom ial impingement syndrom e[J].Orthop Rev (Pavia),2012,9,4(2):e18.
[2]Neer CS.Anterior acromioplasty for the chronic im pingement syndrome in shoulder:a preliminary report[J].JBone Joint Surg(Am),1972,54:41-50.
[3]BussDD,FreehillMQ,M arra G.Typical and atypical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and pitfalls [J].Instr Course Lect,2009,58:447-457.
[4]Neer CS.Impingement lesions[J].Clin Orthop,1983,173:70-78.
[5]Ellman H,HankerG,BayerM.Repairof the rotator cuff:end-result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construction[J].J Bone Joint Surg(Am),1986,68:1136-1144.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6.078
R683.41;R473.6
B
1671-0800(2014)06-0774-02
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2A 610223)
315040 寧波,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
李國珍,Email:1599028 17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