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起
【摘要】從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入手,不僅表現(xiàn)在它能解決日記的內容即“寫什么”的問題,而且它還直接影響著日記的形式即“怎么寫”的問題。一般說來,觀察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日記的好壞。本文認為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應加強觀察指導,激發(fā)觀察興趣;教給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習慣;強化觀察訓練,提高觀察能力;自由選擇觀察,啟發(fā)觀察聯(lián)想。
【關鍵詞】學生;觀察日記;作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指出:“生活充實,才會表白、抒發(fā)出真正的深厚的情思來?!边@就是說,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基本規(guī)律是從生活入手,要首先認識生活,熟悉生活。認識需要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寫觀察日記是訓練觀察能力的好辦法,是一項重要的作文基本功訓練。
一、加強觀察指導,激發(fā)觀察興趣
興趣是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的重要條件。對于有興趣的事,學生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做。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十分重視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具體的事物,生動活潑的目標,形式新穎、色彩鮮艷的對象,最容易引起兒童的注意。觀察日記有“看”有“寫”,是實現(xiàn)由說話到寫話,由觀察畫圖到觀察生活的過渡。抓好這個過渡,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指導并激發(fā)觀察興趣。如夏收到來之前,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實地觀察。師生站在薊運河大堤上,舉目四望。近處,河水潺潺,花草爭芳;遠處,藍天白云,金色麥浪,盡收眼底。置身于這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的懷抱中,豐富了生活,擴大了視野,開拓了思路,激發(fā)了情感。陶醉,神往之情,啟動了學生的心扉和寫作欲望。這時,教師抓住時機,鼓勵啟發(fā)學生,大膽地將耳聞目睹的情景,在頭腦中還原、整理,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學生們興趣盎然,一個個將自己捕捉到的素材變成習作,形象色彩躍然紙上。起步階段,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把觀察所得用語言文字描寫出來,就要予以肯定和鼓勵,以保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給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習慣
興趣是基礎,方法是關鍵。學生有了觀察興趣,教師還要及時交給他們觀察方法。把觀察的“鑰匙”交給學生,使他們具備獨立觀察的能力??陀^事物是錯綜復雜的,但各種事物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如時空的先后與距離,機構的整體與部分等。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針對不同的觀察對象,采用不同觀察順序的方法。這樣寫出來的日記才言之有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如指導觀察人時,要抓住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克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毛病。
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于選擇觀察到的材料,通過分析、比較,抓住事物的特點和本質特征,找到不同事物的差異。如三年級學生劉靜從觀察到的大自然四季不同景色的材料中,把握了“春華秋實”的不同特征,在一則秋假觀察日記中用“火紅的高粱、含羞低頭的谷穗、綻開笑臉的棉花……”來描述金秋十月華北平原上的豐收景象。
學生掌握觀察方法的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對什么都感到有興趣,有勁頭。什么都想去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如發(fā)現(xiàn)一枚新郵票,看看它是什么圖案,反映什么內容。新來一位同學,注意他的外貌、語言、行動,捕捉其性格特點??傊?,要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強化觀察訓練,提高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決定寫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學生初步掌握觀察方法,能夠寫出觀察日記的同時,還要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他們樂于練、練得好的訓練方法,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使他們的觀察日記言之有物。如參觀區(qū)文化館舉辦的菊展后,一名學生在觀察日記中僅僅羅列了一大堆花的名字,沒有具體內容,最后以“簡直好看極了”結尾。針對這一情況,老師告訴學生:世界上的事物是五彩繽紛,千差萬別的。菊花品種那么多,不能都寫出來,應該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兩個品種,細心觀察,具體描寫。這個同學受到啟發(fā),再次進展廳對“碧波仙子”(菊花名稱)的顏色、外形進行了細心觀察。再重寫的觀察日記中,不僅寫出了它怎樣美,還寫出了自己的想法。這篇觀察日記的內容就充實多了。
解決這類問題,要針對兒童認識事物的情況和心理需要,有意識地組織專題觀察,預先布置觀察任務,明確觀察重點和要求。這樣送上一程,提高學生“看”和“寫”的能力。
開展觀察比賽,比一比,看誰的觀察細致;賽一賽,看誰的觀察日記寫得具體、生動、有條理,這也是強化訓練的一種好辦法。評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寫到“班報”上,也可以張貼在班內的“習作展覽”專欄里。鼓勵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四、自由選擇觀察,啟發(fā)觀察聯(lián)想
觀察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要啟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使觀察日記再上一個新臺階。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方法和能力之后,要放開學生的手腳,鼓勵他們到生活的海洋中去,讓他們去觀察事物,觀察生活,觀察社會。這樣有利于他們寫真人真事,抒發(fā)真情實感。只要堅持天天練筆,持之以恒,通過所見所聞抒發(fā)自己的所思所想,來鑒別效法真善美,貶斥假惡丑。這個過程就是自我運用,形成能力而得心應手的過程;就是通過觀察和自身矛盾斗爭,矯正、升華認識的過程。這樣既解決了“沒事可寫,沒話可說”的問題,又培養(yǎng)了健康的文風,并使學生在觀察、描述中插上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發(fā)展了個性,實現(xiàn)了質的飛越。如王小梅同學在一則觀察日記中敘述了一群螞蟻怎樣拖走一只死蒼蠅之后,以“我想,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大家團結起來,力量不就大了嗎?”結尾。這樣,通過觀察和聯(lián)想,從現(xiàn)象中抽象出其中的道理,深化了主題,提高了寫作水平。
實踐證明:從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入手,不僅表現(xiàn)在它能解決日記的內容即“寫什么”的問題,而且它還直接影響著日記的形式即“怎么寫”的問題。一般說來,觀察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日記的好壞。所以,把觀察納入作文訓練過程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是寫好作文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