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強
【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無論是教學思想還是教學要求都是圍繞學生主體這個核心來開展的。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領會新課改的精髓,圍繞學生這個主體實施教學。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多樣化的提問以及發(fā)展學生思維等方面對學生主體視角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主體;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A
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策略,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以下是本文對學生主體視角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探究:
一、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不但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內在動力,而且也是保證學生形成終身學習意識的重要前提。由于初中生的年齡較小,雖然對事物具有一定的新奇感和好奇心,但是卻難以保持,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教學材料,采用啟發(fā)、激趣、導入、誘發(fā)等各種方式,利用多樣化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趣味性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性學習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笨梢姡d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激發(fā)學生興趣應貫穿于教學始終。例如,初中生都比較喜歡做游戲,尤其是男生,他們對于實地演戲都存在熱切的期望之情,所以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可以設計“演戲”的教學方案,如:設立皇帝、滿朝文武組、兩個騙子、奴仆小組等,任務就是“圍繞新裝”;然后指導學生通過對皇帝大臣騙子的語言、動作、心理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掌握知識。
二、采用多樣提問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興趣
提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多樣化提問方式,其實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教學形式,雖然同一種提問模式可以讓學生明白教學目的,但是總是采用相同的提問方法,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厭倦情緒,就好像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不會好吃一樣。作為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提問方法,一是追問,即:將所學知識分解為小問題,使問題與問題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提問學生,主要特點是:教師發(fā)問的語氣要比較急促,間隙時間相對較短,這樣有助于創(chuàng)設熱烈的課堂氛圍,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系列問題:作者到山中訪問哪些朋友?如何稱呼這些朋友?這些朋友具備怎樣的品質?為什么要這樣寫?二是學生互問,即: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之間互相提問,通過你考我、我考你的互問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實際上,互問式教學也可以在局部進行,但是要注意框定問題范圍,引導學生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切忌偏離教學內容。當互問出現(xiàn)“卡殼”時,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必要時給予點撥和指導。三是開拓提問,即: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
三、引導學生思維參與,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思維發(fā)展是促使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核心,思維是大腦參與活動的最高層次,無論哪種參與活動都離不開思維的參與。思維參與始終貫穿于活動主體的參與過程,是幫助主體獲得價值體現(xiàn)的重要途徑。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合作交流,將課堂討論作為活躍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如:采用組內討論、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鼓勵學生全面參與、充分發(fā)揮,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并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擦出思維的火花。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通過初讀文章學生發(fā)現(xiàn):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比較枯燥和乏味,學生們不愿意主動學習,這是由學生的惰性而造成的。這樣的理解說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夠深刻。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討論,而教師要做好巡視工作,對學生從旁點撥,讓學生逐漸領悟壽先生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并深刻意識到:枯燥是學生生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壽先生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教學。由于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多問,如果此時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教學禮數(shù),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通過合作討論,學生逐漸明白了,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不能怪孩子,只能怪當時的教學制度,即:封建教育制度本質的問題。通過這樣的討論,不但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適合學生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自己的要求,不斷更新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真正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雷玲.名師教學機智例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3] 陳大偉,等.在新課程中:困惑與成長[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4] 郭小紅.如何構建和諧語文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14).
[5] 劉聰娟.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