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才,李小軍
(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在水泥工業(yè)工程建設中,設備基礎的預留孔質量問題是在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而又難以避免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對于大體積的設備基礎,由于孔洞很深,要求精度也高,更是難以控制,幾乎每個項目施工過程中都會遇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機械設備基礎的安裝質量,更關系到設備今后的運行與穩(wěn)定,伴隨著現(xiàn)代化水泥項目規(guī)模的愈來愈大,以及設備的體積和重量不斷加大,承載大型設備基礎也由于外形尺寸大、體積大,造型也越發(fā)的復雜。我們很多同行都會遇到大窯、磨機等大型復雜設備的基礎質量問題,也都是在現(xiàn)場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進行補救,給施工進度和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F(xiàn)就此類質量通病進行歸納總結,從設計、制造、施工等管理過程,加強各方的溝通與有效的管理,從而使這些質量問題能夠在施工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施工質量管理水平。
現(xiàn)將經常遇到的基礎的質量問題列舉如圖1所示。
1)孔洞深度不足:由于設計錯誤和施工未能很好的控制,都會造成孔洞深度不夠。設計上的差錯往往不易察覺,經常見到的是忘記考慮給二次灌漿留出尺寸,或者是沒有按照制造廠家提供的尺寸設計;還有是施工時操作不慎將混凝土從上口直接灌進模子里了或者是模子被振搗損壞而使得混凝土進入預留空洞當中,造成孔洞變淺,而使地腳螺栓無法正常放入。
2)孔洞脹模:這種情況是在土建基礎施工過程中,由于預埋空洞的模子的強度不夠或者澆筑時被振搗破壞了,使得混凝土將模子往中間擠了,造成基礎的空洞往內收縮,其收縮的變形程度遠遠超過了地腳螺栓的彎頭直徑,而導致地腳螺栓無法放入。這種模子一般是用鋼筋焊接成型,然后用很細的鋼絲網圍兩層,但是由于空洞的深度在2m左右,鋼筋中間的加強筋偏少,使得強度不足;或者是由于操作施工人員在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棒直接搗在了模子上,將鋼絲網搗破了,使得混凝土進入到模子中,造成孔洞偏淺,也造成地腳螺栓無法放入。
3)基礎孔洞上下產生偏斜: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預留的孔洞模子固定不牢靠,當澆筑混凝土時受到混凝土的沖擊,預埋模子產生了嚴重的偏移,致使孔洞向一邊偏斜,多數(shù)情況下是上口偏移較少,而下口偏移很大,基礎施工質量不合格,造成設備的地腳螺栓無法放入。由于模子的長度一般都在2m左右,無論哪種模子,如果固定不可靠,或者施工時沒有仔細操作,都有可能使得模子產生偏斜,結果是孔洞不合格,地腳螺栓無法正常放入。
4)孔洞位置錯誤:設計和施工如果沒有很好的進行控制,都會使得預留的孔洞產生錯誤,而使設備無法進行正常安裝。
5)基礎偏高現(xiàn)象:由于基礎施工時沒能夠控制好基礎的標高,過多地澆筑了混凝土,使得基礎上表面高出設計要求,多數(shù)情況下是將設備的二次灌漿層的高度尺寸擠占完了,在后續(xù)的設備安裝過程中,如果該尺寸小于3cm,二次灌漿就很難施工且也很難保證二次灌漿的質量,這時要返工設備基礎就將變得非常困難,往往是不得已而抬高設備,但是在這尺寸鏈上的設備都要同時抬高,非標設備也要進行變更,以消除尺寸偏差。一般產生基礎偏高或者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設計錯誤造成的,而且往往是沒有將設備基礎的二次灌漿層留出來,使得設備無法進行正常的安裝;當然也有很多情況下是由于施工時未能控制好造成的。
由于孔洞過深而不能修改,只能在設備安裝上想辦法進行補救。但是很多時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安裝施工人員也只是采取敷衍的處理方法,且由于不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往往是簡單處理了事,對于事后的質量控制非常困難,也給設備今后的安全穩(wěn)定的運行留下了一定的隱患。
由于產生基礎質量問題主要是出現(xiàn)在土建基礎施工階段,有時也會在設計階段產生,在安裝階段才會發(fā)現(xiàn),所以要力爭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減少損失和不必要的浪費。目前,對于基礎預留孔洞的施工方法還是比較粗放,不外乎木模板、泡沫板、鋼板模、預制模等。但是,用木模和泡沫板的小型的設備基礎可以使用,對于大型的設備基礎就不行了,因為孔洞過深而無法將模板和泡沫板取出來,而且由于強度也不夠,在進行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時往往變形嚴重。所以施工一般都不采用,而是用3mm的鋼板制作的模子,一但成型就很難返工,而且一般為了能夠保證質量,最好是制作成上口小的錐體,直口的以后容易出現(xiàn)質量隱患,為了防止地腳被拔出,還是制作成椎體的為好,所以就要在事前進行嚴格的把關。近來國外出現(xiàn)了用壓型鋼板卷成的管子作為預留空洞的模子,而且在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取出,直接進行一次灌漿就可以,并且由于有壓型的槽,施工質量有保證,目前國內已經開始引進該技術應用。
質量的事前控制,對于負責設備安裝的工程師來說,首先要核對圖紙資料,將到場的設備圖紙與工藝圖紙進行核對,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條件允許,將到場開箱設備的底座或者地腳螺栓孔的實際尺寸進行測量,并且與設備圖紙和工藝圖紙進行仔細核對。在土建基礎施工前,一方面要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同時技術人員更應核實好圖紙等技術文件,以便于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夠及時進行設計變更,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另外,在設備基礎驗筋支模澆筑混凝土前,能夠與負責土建的工程師共同進行基礎的驗線,也能夠發(fā)現(xiàn)專業(yè)圖紙之間的差錯;尤其是標高和預留的孔洞支模的固定,因為標高一般要負差,并且要留足設備二次灌漿層的厚度,在基礎周邊的模板上留下澆筑控制紅線,以方便施工人員的操作與控制。負責設備的工程師還要特別查看孔洞支模的固定情況,必需在縱橫兩個方向與周邊模板牢固地固定。
要從人、機、料、法、環(huán)五個方面著手進行施工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在質量事故發(fā)生前進行管理,努力把基礎的施工質量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狀態(tài)。首先是人的因素:選派技術水平好的施工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和班組長,在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基礎施工的難點和關鍵點,以便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進行控制與操作;在材料方面,嚴格把握進場材料的質量,堅決制止不合格的材料用到工程當中;在利用方法上,盡可能的利用鋼制的預留箱盒,并且必須保證在澆注混凝土時箱模不會移位和破損;在隱蔽前進行多專業(yè)的共同檢測與驗收,盡力把問題消滅在圖紙上,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
經過具體的施工實踐,在施工前對施工的班組長進行了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在施工過程中同施工人員共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比如在模板的上面畫上澆注混凝土的高度標記線,施工操作工人就會按照該劃線控制好澆筑量,很好的避免了標高超高問題;在綁扎鋼筋和放箱模階段,讓施工操作人員利用電焊將箱模與基礎的布筋牢固地連接,有效地防止了箱模的偏移,另外也要提醒操作人員,一定要把箱模的上口封堵好,防止在澆注混凝土時混凝土等雜物的落入;在驗筋階段與土建、監(jiān)理和機械工程師共同進行檢驗,實現(xiàn)了不同專業(yè)共同協(xié)作,能夠有效地發(fā)現(xiàn)圖紙當中設計存在的問題,在澆注混凝土前防止由于設計的原因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通過以上具體的管理措施,能夠有效地避免基礎預留孔洞施工過程中造成的質量問題,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保證施工的過程流暢。問題自然是越早發(fā)現(xiàn)越好,能夠及時解決,需要項目各方多進行溝通與協(xié)調,并且在澆注混凝土前的檢查驗收,最好能夠多專業(yè)聯(lián)合進行檢查,這樣把問題在事前發(fā)現(xiàn)和處理,交安過程也就變得比較輕松容易。
[1]江正榮.大型設備基礎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97.
[2]熊會思.新型干法燒成水泥熟料設備設計、制造、安裝與使用[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05.
[3]彭 壽,王 軍.大型水泥廠生產裝置及其工程施工[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13.
[4]朱昆泉,許林發(fā).建材機械工程手冊[M].武漢: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5]李建峰.現(xiàn)代土木工程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6]劉繼鵬.建設工程質量控制[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