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潔
(西華大學 人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時下在網(wǎng)絡論壇或微博語境下,常??吹健氨瘎×恕?、“真相了”、“潛規(guī)則了”、“百度了”、“人肉了”等新奇表達。之所以說新奇,是因為它們和過去公認的一般語法規(guī)則和語義特征有違背之處。“了”作為體標記,常常標識述謂性成分,即使用在名詞性成分后面,也僅限于表人、表時間和表數(shù)量幾個有限的語義類別,同時還在句法和語篇方面有諸多限制。而“真相了”、“悲劇了”等結(jié)構突破了前述限制,是其不同以往之處。同時,這類新的“NP了”現(xiàn)象不獨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語言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使用*用例1)至12)來自新浪網(wǎng)http://s.weibo.com/weibo/%25E8%2589%25AF%25E6%25B0%2591%25E9%2583%25BD%25E5%25AE%259E%25E5%2590%258D%25E4%25BA%2586:
1)“良民都實名了,唯有強盜不實名”
2)“(網(wǎng)友)將女孩兒的隱私人肉了出來”
3)“我最愛的美劇太監(jiān)了”
4)“差評以后,買家悲劇了”
5)“安徽燒餅絕對潛規(guī)則了”
6)“有多少情侶夫妻感情危機了”
7)“右邊真相了”
8)“憤青們集體高潮了”
9)“和大姨視頻了半小時”
10)“小編百度了一下”
11)“朝鮮疑似山寨了美國的設計”
12)“怎么天馬老爸廢話了這么久”
13)“我又大款了一回”(引自沈家煊,2009[1][p.6]
在過去的研究中,“NP了”中的NP往往都是表示身份、時間、數(shù)量等意義的名詞,呂叔湘(1980)[2]、社科院語言所(2012)[3]等編著的詞典中“NP了”的用例也限于這三類:“春天了”、“中學生了,還這么淘氣”、“快月底了,報表該匯總了”。邢福義(1984)[4]有專門研究“NP了”結(jié)構的文章,是較早也較重要的一篇,邢文分析了“NP了”句式作為分句構成更大句法單位的基本格式和變換條件。提出“NP了”是非主謂句,具有自足性,沒有否定形式等觀點,同時提出能夠進入該句式的NP具有推移性特征。張誼生(2002)[5]認為NP是順序名詞,“NP了”表狀況變化,這與邢文所說的“推移性”是一致的。李德鵬(2011)[6]進一步把“NP了”的語義內(nèi)涵表述為“實現(xiàn)過程”,不同之處在于,邢張二位是從NP的語義特征入手,李文則是從“了”的語法功能入手。龐加光(2014)[7]從構式的概念結(jié)構角度解釋了“NP了”中NP的句法地位,但用例未超出邢福義(1984)的范疇,并未包含我們比較關心的新興“NP了”結(jié)構。
另外還有一些作者在探討名詞動用現(xiàn)象的時候涉到“NP了”現(xiàn)象,如張伯江(1994)[8]、宋作艷(2013)[9]等。這些研究雖然不是專門針對“NP了”結(jié)構,但其研究視角為“NP了”現(xiàn)象的思考提供了有益借鑒,但“NP了”現(xiàn)象并不完全屬于名詞動用,這兩個范疇有交叉。如果全部將其歸入“名詞動用”現(xiàn)象,會產(chǎn)生邏輯上的漏洞,下文將有論述。
沈家煊認為漢語動詞包含于名詞之中,是名詞的一個次類,因此動詞天然具有名詞的功能。這能夠比較徹底地解釋動詞用作名詞的現(xiàn)象,因為動詞就是名詞,當然可以用作名詞。但是名詞并不都是動詞,名詞用作動詞還不能據(jù)此得到徹底解釋。沈家煊(2013)[10]認為,漢語的謂語有指稱性,在一定語境中,幾乎所有名詞都可以進入“名+了”結(jié)構。在一定語境中,幾乎一切表達都能得到理解,交際都能完成。如果完全依賴語境解釋漢語偏離現(xiàn)象,導致的后果就是“漢語無語法”。因此名動詞的分類,尤其是典型名動詞的區(qū)分,還是很有必要的。對于“NP了”結(jié)構而言,我們一定程度認同沈先生的觀點。雖然必須承認,有一些名詞目前的確不能進入“NP了”結(jié)構,如“*電燈了”、“*桌子了”、“*枕頭了”仍不可說,因為其“可及性”太低,在心理上對其建立認知的難度太大。但當下越來越多的NP進入這一結(jié)構并被大眾所接受,也印證了沈先生這種相對寬容且更加宏觀的語言觀。
前人的研究把內(nèi)部存在差異的“NP了”作各自研究,鮮有把不同類型的“NP了”做統(tǒng)一論述的。不同的“NP了”結(jié)構究竟有什么異同及其相關性如何,“NP了”結(jié)構是否有共同的生成機制,與其他名詞動用現(xiàn)象是否有相同的機制,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把邢福義(1984)[4]所探討的主要表人、時間、數(shù)量的“NP了”稱為早期“NP了”,把例1)為代表的結(jié)構稱為新“NP了”。
新舊“NP了”結(jié)構之間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粗略看來至少有以下三點:
第一,“NP了”的句法功能不同。邢福義(1984)[4]認為“NP了”只能作分句構成復句,不能作單句。同時,“NP了”具有自足性,不能前加主語直接充當謂語,如“大姑娘了”至少得加個“是”,“她是大姑娘了”。但新興“NP了”結(jié)構既可以作謂語構成單句,也可以加主語、賓語、狀語、補語等成分,如“買家悲劇了”、“山寨了美國的技術”、“啰啰嗦嗦廢話了這么久”、“阿Q了一下”等。
第二,“NP了”的語用功能不同。早期“NP了”在語篇中常常表示預設前提,是已知信息,如“都老大不小的人了,還跟個小孩兒一樣”“都一個部隊的老戰(zhàn)友了,還用我介紹么”。焦點信息是與“NP了”相對的分句。而新興“NP了”構成的單句,沒有與之相對的分句,不是表預設而是表新信息,“NP了”本身就是焦點。
第三,“NP”的語義特征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早期的“NP了”研究比較認同NP具有“推移性”(或言“順序性”)。所謂推移性是指NP所指概念由相對的概念推移而來。例如“大姑娘了”暗含(小姑娘→大姑娘),“中學生了”暗含(小學生→中學生)(邢福義,1984)[4]。不論表人、表時間還是表數(shù)量的NP進入“NP了”都具有推移性特征。李德鵬(2013)[11]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闡釋,認為“推移性”,尤其是實體的“推移性”總是在“同質(zhì)”范疇內(nèi)進行的,例如“百把斤的豬了”可以說,“豬了”就不可以說,因為“百把斤的豬”是從“不到百把斤的豬”推移來的,而作為實體的“豬”不能從“非豬”推移而來。在新興“NP了”中,一部分NP的推移性不明顯,如“人肉了”、“百度了”、“視頻了”、“山寨了”,從哪里推來似乎并不甚分明。
(2)早期NP主要是指人、時間、數(shù)量的名詞,指稱性較強,述謂性較弱,如“四十多歲的人(了)”、“這么長的時間(了)”、“百把斤的豬(了)”。新興NP的指稱性較弱,述謂性較強,可以直接作謂語中心;還有一些NP體現(xiàn)出某些性質(zhì)特征,如“阿Q了”、“紳士了”、“官僚了”中,NP不指稱具體的事物,而表示這一類事物的某種典型特征,或者說用典型實體轉(zhuǎn)喻性質(zhì)特征。從張伯江(1994)到宋作艷(2013)等文在詞類范疇活用(名詞動用)現(xiàn)象中涉及“NP了”,也可看出NP名詞性減弱,述謂性加強的發(fā)展趨向。張伯江(1994)[8]甚至直接認為“這回可真壇子胡同了”、“褶子了”是名詞用作不及物動詞。
新舊“NP了”在語法語義語用三個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而二者的相關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大的方面:
第一個方面,表層結(jié)構一致。雖然有更多的名詞進入該結(jié)構,但始終沒有脫離“NP了”這一表層。這是我們展開討論的基礎。
第二個方面,“NP了”具有“過程實現(xiàn)”特征。李德鵬(2011)[6]將“NP了”的“推移性”進一步表述為“過程實現(xiàn)”。在“NP了”現(xiàn)象中,“過程實現(xiàn)”能夠更好地將不同的“NP了”意義統(tǒng)一起來,新舊“NP了”結(jié)構無論是否具有典型的“推移性”特征,在“過程實現(xiàn)”上都是一致的。早期“NP了”如“春天了”、“大姑娘了”、“老戰(zhàn)友了”、“三年了”、“四五百斤了”等,新興“NP了”如“危機了”、“悲劇了”、“實名了”、“山寨了”、“百度了”、“土豪了”、“大款了”等,都具有“實現(xiàn)義”。這一“實現(xiàn)”是過程的實現(xiàn),占據(jù)一定的時間,呈現(xiàn)為一定的動態(tài)。
為什么有的例子看起來動態(tài)性不強,如“(幾十年的)老交情了”、“(多少年的)老皇歷了”,而有的例子動態(tài)性很強,如“百度了”、“廢話了”、“手術了”,這和名詞本身與動詞之間的可及性有關。如“老交情”,我們很難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動詞是什么,自然感覺動態(tài)性很弱,而“廢話”、“手術”等名詞,與動詞的可及性極高,“說廢話”、“做手術”是非常緊密的搭配,因而名詞NP呈現(xiàn)在“NP了”中顯得動態(tài)性很強。另一方面,“NP了”的動態(tài)性強弱還與“實現(xiàn)過程”所占據(jù)的時間長短有一定的關聯(lián)。實現(xiàn)過程持續(xù)時間較長,動態(tài)往往不易叫人察覺,如上述“(幾十年的)老交情了”、“(多少年的)老皇歷了”。就像運動頻率高(快)比運動頻率低(慢)更易讓人感受到動態(tài),過程實現(xiàn)的動態(tài)性在心理感受上也與此相似。
同時,“NP了”具有“過程實現(xiàn)”特征,比把“NP了”全部歸入“名詞動用”更妥當一些。原因在于,“NP了”結(jié)構中一些動態(tài)性較弱的例子,如上面列舉的“老交情了”、“老皇歷了”、“都什么時候了”等,NP基本沒有動詞特征,仍然是名詞無疑,即便將其考慮成名詞作謂語,也不能證明其“用作了動詞”,因為名詞本來就可以作謂語。在已有“名詞動用”研究的用例中,如宋作艷(2013)等文,也未涉及這一小類?!懊~作謂語”和“名詞作動詞使用”是兩個概念,不應混淆,而“實現(xiàn)義”將這二者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
從名詞項NP的語義特征來看,我們可以粗略地分為以下幾類:
表時間、身份、數(shù)量等意義,如“春天了”、“大姑娘了”、“二百斤了”等,即邢福義(1984)所詳細論述的“NP了”。
表事件及其結(jié)果等意義,如“悲劇了”、“真相了”、“危機了”、“手術了”等。
表工具或方式等意義,如“山寨了”、“百度了”、“人肉了”、“視頻了”等。
不論NP的語義類型是什么,進入“NP了”結(jié)構中,都具有了廣義事件的“實現(xiàn)義”。因此我們認為,不論是新舊“NP了”,還是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更新的“NP了”,其內(nèi)部存在的各種語義語用差異,與NP的語義特征(或者說隱含的論元關系)上的不同有很大關系。但這些語義特征不同的NP,都統(tǒng)一在了“NP了”的“實現(xiàn)義”之下。從這個意義上講,“NP了”結(jié)構內(nèi)部不同語義類型之間存在相關性和同質(zhì)性。根據(jù)“NP了”在“實現(xiàn)義”上的統(tǒng)一性,我們試圖從構式語法角度對“NP了”的生成做出解釋。
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論的基礎是:構式是形式與意義的匹配,是語法基本單位。如果C是一個構式,當且僅當C是一個形式(Fi)和意義(Si)的對映體
構式應當具有構式義,“NP了”構式的構式義就是動作、性狀、事件、過程的廣義實現(xiàn),即“實現(xiàn)義”是其構式義。
所謂構式壓制(Coercion)是指:如果一個詞項與它的句法環(huán)境在語義上不兼容,構式通過壓制使這一詞項在語義上與之匹配,也稱為構式強迫。(Goldberg,1995[12])與構式要求不一致或沖突的詞項,構式將通過壓制的方式消除這種意義沖突,通過非常規(guī)的匹配對詞項的意義進行重新解釋。壓制的機制是抑制與構式不相容部分,凸顯與構式兼容的部分。
在“NP了”構式的基層含有動詞,幾乎所有“NP了”我們都可以在語義層還原其動詞,如下:
(2)中秋了——到中秋了——到了
大姑娘了——成為大姑娘了——成為了
實名了——實施(執(zhí)行)實名了——實施(執(zhí)行)了
人肉了——人肉搜索了——搜索了
悲劇了——發(fā)生(出現(xiàn))悲劇了——發(fā)生(出現(xiàn))了
理性了——保持理性了——保持了
三百斤了——有(達到)三百斤了——有(達到)了
廢話了——說(講、寫)廢話了——說(講、寫)了
阿Q了——當(成)阿Q了——當(成)了
NP了————VP+NP+了————VP了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還原出來的VP并不唯一,只要是能夠在語義上匹配的動詞都可以成立,VP的非唯一性并不影響VP在底層的存在?!癗P了”構式的深層語義中包含動詞語義,完整表述是“VP+NP+了”如“實施實名了”,也可省略NP表述為“VP了”如“實施了”。第二列“VP+NP+了”和第三列“VP了”是常規(guī)用法,第一列“NP了”是非常規(guī)用法。非常規(guī)用法源自常規(guī)用法,“VP(NP)了”是“NP了”的源構式,其構式意義是表示動作行為和性質(zhì)狀態(tài)的完成與實現(xiàn),有廣義的實現(xiàn)意義。
“NP了”與“VP(NP)了”的關系決定了“NP了”的語義和功能角色要受源構式的壓制,這種壓制是一種功能性質(zhì)和角色任務的調(diào)整與再適應。或者換個角度說,“X了”構式本身具有實現(xiàn)意義,與其匹配的常規(guī)詞項(即X位置)是動詞(或形容詞),本文探討的NP名詞項與該構式原本是不兼容的,一旦進入構式,就要受構式意義的轄制,NP名詞項原先在詞庫層面上所具有的名詞特征,包括表示事物名稱的類屬意義和指稱對象的指稱作用都不在構式中凸顯。名詞項在構式中凸顯的是實現(xiàn)語義,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現(xiàn)象)表征動作、性狀、過程的實現(xiàn)。
構式對詞項的壓制不必然依靠功能詞實現(xiàn),有些構式中沒有功能詞也實現(xiàn)對詞項的壓制?!癗P了”構式屬于有功能詞的構式壓制,助詞“了”就是該構式的功能詞即構式標記。
一個詞的意義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特定對象的反復認知、投射和確認,并在所有語境下抽象概括出來,詞匯意義如此,語法意義也不例外。動詞(包括形容詞)與“了”長期的反復的組合,賦予“了”的意義就是“用在動詞和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性狀、過程的實現(xiàn)”?!皠討B(tài)助詞”這個稱謂本身就體現(xiàn)了“了”與動作行為的天然聯(lián)系。事實上這種聯(lián)系本非“天然”,而是在長期、高頻的使用中確立并固定下來的用法,久而久之成為意義。使“了”成為“VP了”構式的標記,換言之成為“實現(xiàn)意義”的標記?!癤了”構式中的兩項“X”和“了”都要受到構式意義的制約,一方面如果要表示動作性狀的實現(xiàn),動詞或形容詞X后必定要使用“了”;另一方面,無論什么詞X放在“了”的前面,都一定會相應地被壓制并凸顯成“實現(xiàn)義”。名詞項進入“X了”構式,構式壓制機制激活了NP中與“實現(xiàn)意義”相適應的動態(tài)語義。
構式對進入其中的非常規(guī)詞項的壓制是基于長期高頻使用之下的認知強化,并形成一種固定的范疇化傾向,再通過格式化的轉(zhuǎn)喻和類比將構式意義反射給被壓制項,進而實現(xiàn)構式意義的合法化。
VP+了:表示動作的完成(高頻、反復使用)→(常規(guī)化)→
VP了構式:表示完成義(“了”成為實現(xiàn)義的標記)→(范疇化)→
X了構式:一切進入構式的詞項都被賦予“實現(xiàn)”意義→(經(jīng)驗投射)→
NP了構式:NP也被賦予構式“實現(xiàn)”意義→(凸顯)
這是一個典型的壓制過程。但是至此,構式對詞項的壓制并未結(jié)束,進入構式的NP名詞項范圍不斷擴大是壓制的延續(xù)。表示時間、數(shù)量、身份的名詞性詞語最早進入“NP了”,通過構式壓制表示時間、數(shù)量的到達和身份的實現(xiàn),如“春節(jié)了”、“三天了”、“大學生了”。這些用法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用法也已被廣泛接受,從非常規(guī)詞項變成常規(guī)詞項。NP名詞項的范圍拓展到“悲劇”、“真相”、“危機”、“實名”、“人肉”、“百度”、“潛規(guī)則”等,它們進入構式仍然要接受構式的改造和凸顯??梢韵胂?,今后若還有新的名詞進入“NP了”構式,壓制還將繼續(xù)。壓制作為一種機制,是長期穩(wěn)定的,這也是“X了”構式意義穩(wěn)定性的根源。同時,壓制為構式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認知上可以因循的痕跡,既保證了構式意義的穩(wěn)定和延續(xù),也為新用法新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NP了”構式產(chǎn)生的源構式是“VP了”構式,產(chǎn)生的機制是壓制,而這種壓制現(xiàn)象發(fā)生的動因仍然要從語用心理上去尋找依據(jù)?!癡P了”構式通過認知的完善添加了與動詞相關的語義項,如動作的結(jié)果、方式、工具、方向、動量、時量等。
方式 結(jié)果 工具
↖↑↗
方向 ← VP → 了(“實現(xiàn)”標記)
↓
動作及變化的時、量
完整表達出圍繞核心動詞建立的一個個論元結(jié)構,需要組織較多的詞項。詞項越多,構式在詞庫層面選詞時受到的詞類搭配原則和句法層面的詞語組合規(guī)則就越多,所受限制就越大,表意時需要兼顧和考慮的情況也就越復雜。例如“百度了”,語義完整表述應當是“用百度搜索了”,包含介詞“用”、“百度”、“搜索”和“了”四項;“人肉了”的完整語義項更復雜。語用者在清晰準確的前提下,追求信息量的最大化和表達式的最簡化。
“NP了”構式語義關注的焦點是實現(xiàn)的內(nèi)容、結(jié)果、方式、工具、身份、時間、數(shù)量,意義核心是“實現(xiàn)”,至于用什么動作實現(xiàn),不是該構式語義的重點。“NP了”構式壓制的語用驅(qū)動因素是省力原則,通過焦點凸顯機制得以實現(xiàn)。
(3)揭穿——了…… ……揭穿——真相——了…… ……真相——了
實施——了…… ……實施——實名——了…… ……實名——了
成為——了…… ……成為——太監(jiān)——了…… ……太監(jiān)——了
到——了…… ……到———中秋——了…… ……春節(jié)——了
有——了…… ……有——三百斤——了…… ……三百斤——了
在省力原則的作用下,還有一些包含隱喻轉(zhuǎn)喻等修辭格的用法也簡化壓制為“NP了”構式。如“雷鋒了”、“林黛玉了”、“阿Q了”、“玻璃心了”等等,它基于某種性質(zhì)上的相仿,認知層面上是對具有同質(zhì)性事物的隱喻或轉(zhuǎn)喻,以具有典型象征意義或社會普識特點的名詞NP來表示某種非NP所獨有的特征。
(4)雷鋒了——像雷鋒一樣(助人為樂)。而不是成為雷鋒了
林黛玉了——像林黛玉一樣(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小性多疑)
阿Q了——像阿Q一樣精神勝利
玻璃心了——(心靈)像玻璃一樣脆弱,比喻多心
語用者用最具代表性最為人熟知的特定對象來表示這種屬性本身,用具有某種屬性的一類事物中最典型的成員轉(zhuǎn)喻這類屬性。用范疇中的典型成員轉(zhuǎn)喻這一范疇本身,是“NP了”構式中很常見的一類,也是通過構式壓制實現(xiàn)的。
“NP了”構式處在發(fā)展變化之中,構式壓制能夠?qū)@一現(xiàn)象做出比較統(tǒng)一的解釋。“NP了”的壓制體現(xiàn)出認知心理和使用習慣對構式意義形成的核心作用。構式意義是從漫長的使用歷史和穩(wěn)固的使用習慣中獲得的,這體現(xiàn)出語言結(jié)構的穩(wěn)定性;同時,構式壓制對語言結(jié)構中一些偏離現(xiàn)象的解釋力又體現(xiàn)出語言的發(fā)展性。語言的使用和流變本身就是一個非離散的連續(xù)體,在穩(wěn)定和變化之間,在常規(guī)和非常規(guī)之間,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明確的界限。語言研究應當盡可能對此做出客觀的解釋。
[參 考 文 獻]
[1] 沈家煊.我看漢語的詞類[J].語言科學,2009,(1)
[2]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 邢福義.說“NP了”句式[J].語文研究,1984,(3).
[5] 張誼生.助詞與相關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 李德鵬.“介詞+了”及相關現(xiàn)象考察[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2).
[7] 龐加光.論“NP了”格式:構式的視角[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2).
[8] 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中國語文,1994,(5).
[9] 宋作艷.邏輯轉(zhuǎn)喻、事件強迫與名詞動用[J].語言科學,2013,(2).
[10]沈家煊.謂語的指稱性[J].外文研究,2013,(1).
[11]李德鵬.定量研究的反思與重構——以語言學為例[J].社會科學研究,2013,(3).
[12]Goldberg A.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al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