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正中
(天津外國語大學 國 際交流學院,天津300204)
在口語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類句子,“大學生就是大學生”、“美國大片就是美國大片”、“小孩就是小孩,一會哭,一會笑”、“事實就是事實”等。我們不妨把這類結(jié)構相同的句子形成的固定句式稱之為“N就是N”構式。迄今為止,學術界對這類句式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主要有:吳碩官(1985)[1]、高文利(2004)[2]和邱峰(2012)[3]。吳碩官(1985)[1]將“N 是 N”句式區(qū)分為兩大類:A類(只有一個“N是N”的句子)和B類(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N是N”形式的句子),并根據(jù)謂語前和表語前是否有修飾語將A類進一步區(qū)分為三個小類,1)“N+修飾語+(是+N)”(如:“兩塊錢到底是兩塊錢,他盤算著?!薄恶橊勏樽印罚?;2)“N+是+(修飾語+N)”(如:“你呀!心是好心,就是話說得過頭些?!薄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3)“N+是+N”(如:“親戚是親戚,可是不能破壞原則”《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高文利(2004)[2]主要探討了“N畢竟是N”出現(xiàn)的語境、語義和語用價值;認為“N畢竟是N”往往作為分句,出現(xiàn)在表因果關系或轉(zhuǎn)折關系的復句中;出現(xiàn)在主語位置的“N”表示事物的外延,而出現(xiàn)在表語位置的“N”則表示該事物的內(nèi)涵;“N畢竟是N”主要“表達印證性的分辨”。邱峰(2012)[3]則從構式的角度分別探討了“N(就)是 N”和“N1(就)是 N1,N2(就)是 N2”兩類構式的語義生成機制。
預期是對未知事物的推測和判斷。預期有可能與客觀實際相符,也可能與客觀實際相反。
反預期指的是客觀實際背離主觀預期的情況。吳福祥(2004)[4]認為,從言談者的角度來看,話語傳遞的信息有預期信息、反預期信息和中性信息等三種類型。預期信息和反預期信息既可以通過特定的詞語來表示,如:邱闖仙(2010)[5]對預期標記“瞧”、胡德明(2011)[6]對反預期話語標記“誰知”進行了分析,也可以用特定的構式來表示,如:吳福祥(2004)[4]對反預期構式“X 不比 Y·Z”、楊玉玲(2004)[7]和鄭娟曼(2009)[8]對反預期構式“還 NP呢”、宗守云(2011)[9]對反預期結(jié)構式“X比 Y 還 W”、易正中(2013)[10]對反預期構式“哪里是A,而是B”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運用認知語言學理論對漢語常用構式“N就是N”的句法特征、語義特征、語用特征、形成機制以及認知框架加以分析和探討。
從構成成分來看,“N就是N”構式由固定部分“就是”和兩個可以替換的“N”組成,其中“N”由相同的名詞或名詞短語充當;前面的“N”為主語,“就是”為謂語中心語,后邊的“N”充當句子的賓語,三者構成一個判斷句式。例如:
1)“朋友就是朋友,論什么年紀呢!”(歐陽山《三家巷》)
2)“你認為在革命到來之時將會發(fā)生什么呢?你想那時人們就不會習慣于暴力?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保ā杜r怠罚?/p>
3)我給他解釋說,我不準備做一個畫家,而是要做一個商業(yè)藝術家。但這無濟于事?!八囆g家就是藝術家,他總要挨餓?!彼洁絿亣伒卣f。(《讀者》)
4)丁香苦笑道:“一個男人就是男人,盡管他不能做什么了,但是他的心里還是個男人,他的眼睛仍是男人?!保ü琵垺秷A月彎刀》)
例句1)-3)中,充當“N”的“朋友”、“戰(zhàn)爭”和“藝術家”均為名詞,例4)中的“一個男人”為名詞短語,“男人”為名詞。
“N就是N”構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個或多個“N就是N”構式并列使用。例如:
5)其實,事實就是事實,關鍵在于如何看待和評估。(《1994年報刊精選》)
6)他說,汪精衛(wèi)明明是漢奸,但仍打著國家和黨的招牌,但漢奸就是漢奸,希望退役軍人不要為這種言論所迷惑。(1995年《人民日報》)
7)他清楚在很多人眼里,演習就是演習,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本來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柳建偉《突出重圍》)
8)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區(qū)別萬歲”。但對我來說,沒有比對百分之百的女性或男性更為感到厭煩的了。(《讀者》)
例5)、6)中,“事實就是事實”、“漢奸就是漢奸”主要用來凸顯“N就是N”構式中
“N”的某一屬性或內(nèi)涵義,與預期信息有關。例7)、8)中,“演習就是演習,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主要強調(diào)“演習”與“戰(zhàn)爭”、“女人”與“男人”之間的根本區(qū)別、不可混為一談,與“N就是N”構式相關,但不屬于同一構式。本文只探討與預期信息相關的“N就是N”構式,不深入探討“N1是N1,N2是N2”構式。
首先,進入構式的N主要為表示人物的為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人們較高預期和評價的人,如:軍人、大學生、老師、教授等;(2)人們預期和評價較低的人,如:小孩、傻子、壞人等;(3)表親屬或人際某種關系的名詞,如:朋友、父子、兄弟等。
9)姑娘重又說,兄弟就是兄弟,她簡直不能想象向警察告發(fā)他。(翻譯作品《生活在別處》)
10)“朋友就是朋友,用心靈來溝通的人,不是見面打招呼,也不是咧開嘴笑一笑的,就像是我和你,我和愛琳——”(岑凱倫《青春偶像》)
11)波拉契奧:呸!那簡直就像說,傻子就是傻子??墒悄悴恢肋@個時髦是個多么壞的賊嗎?(翻譯作品《無事生非》)
12)作家同任何人都不該進行競爭,無論是同神甫、記者,還是同搖滾歌手。作家就是作家。作家作為預言家的作用,在當代世界是微乎其微的。但沒有文學,生存并將停止。(《讀書》)
例9)、10)中,“兄弟”和“朋友”都表示親屬關系或社會關系,他們中的一方往往對另一方肩負著一定的義務或責任;例11)中,“傻子”在能力、水平、智力等方面有些欠缺,人們對他們的預期普遍較低;例12)中,“作家”最為一種職業(yè),與其他職業(yè)有著顯著的不同:雖然不是稱職的預言家,但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一些表動物的名詞和表具體事物的名詞也可以用于這類構式。能進入該構式的表動物的名詞有狗、狐貍、豺狼等,表具體事物的名詞有農(nóng)村、大城市、首都等。例如:
13)陸小鳳又嘆了口氣,道:“狗就是狗,狗皮里面當然只有狗肉和狗骨頭,當然不會有人!”(古龍《陸小鳳傳奇》)
14)話沒說完,梁必達的臉色就黑了:“怎么回事?什么不是一般的狗?狗就是狗,未必是條神犬?”(電視劇《歷史的天空》)
15)我買了票進場,電影很快就開始了,美國大片就是美國大片,絕對讓你“5分鐘入戲”(這是美國的商業(yè)片制作理念)。(《中國北漂藝人生存實錄》)
16)“給您房卡了嗎?”“就給了俺這個?!保ㄋ逊靠ńo大堂看)“這就是鑰匙,把這面插進去,燈變綠了就行了,這個卡上蓋了章,拿著它到餐廳用早餐就行了”“哦……蓋個戳就能吃飯,一個塑料片就能開屋門,北京就是北京……”(《看完沒笑?!你絕對夠狠!》)
例13)、14)中,前句中的“狗”主要突出狗貪吃的本性,后句強調(diào)“狗”的本領雖然有所不同,但即使本領再強的狗本領也很有限。例15)中,“美國大片”為具體名詞,“美國大片就是美國大片”主要強調(diào)其情節(jié)引人入勝的特點;例16)中,“北京”為具體名詞,“北京就是北京”主要強調(diào)其作為首都優(yōu)越的一面。
第三,有些抽象名詞也可以用于這一構式,如:真理、謊言、規(guī)律、現(xiàn)實、幻想等。例如:
17)事實就是事實,雖然我們目前還不能解釋它,總不能因為人們目前不無法解釋就不否認它。(《1994年報刊精選》)
18)“麥赫利斯同志,請坐下談吧.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啊!”(《讀者》)
19)捕風捉影,給人亂戴帽子,是有些唯我獨“革”的人的老伎倆,但謊言就是謊言,終有被拆穿的一天。(《讀書》)
20)“對我說來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一天啊,先生,是我一生里的一個大喜的日子,”他不停地格格地笑著,一面喊道,“我已了結(jié)兩件案子了。我一定要教訓一下這里的人們,讓他們知道,法律就是法律。這兒竟還有個不怕打官司的人呢?!保ā陡柲λ固桨讣罚?/p>
例17)-20)中,“事實”、“戰(zhàn)爭”、“謊言”和“法律”均為抽象名詞,“N就是N”凸顯了“N”某一方面的內(nèi)涵意義。例句中“事實就是事實”主要強調(diào)“事實”不可改變的一面,“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主要突出的是“戰(zhàn)爭”殘酷性的一面,“謊言就是謊言”強調(diào)的是“謊言”沒有根據(jù)、經(jīng)不起檢驗的一面,“法律就是法律”主要突出的是“法律”鐵面無私、不畏強權的一面。
劉正光(2011)[11]將“N1就是 N2”的構式義概括為“表態(tài)度”,認為“N1”表類指意義,“N2”表特征意義描述意義,即“態(tài)度意義”;構式“N1就是N2”的態(tài)度義來自“N2”的態(tài)度義,而“N2”的態(tài)度義來自“轉(zhuǎn)喻的視覺化”。邱峰(2012)把“N就是N”當作判斷構式,認為:判斷構式所表達的抽象意義類型是“前項在某個角度上的特征”,是“前項(之所以是后項)的特征”。我們贊同他們對構式中“N1”和“N2”的區(qū)分,但不贊同他們對其構式義的表述。當某個博士表現(xiàn)出很高的水平和能力時,我們可以說“博士就是博士”,這時,我們并不是對所有博士進行評價,而是評價眼前這個博士水平高、能力強,符合我們對博士的預期。
“N就是N”構式表達的是“預期信息”,是說話人對某個成員達到所屬類別“N”預期時做出的評價,或者說,判定表類別的“N”中的某個成員在某些方面滿足了說話人對“N”的某種預期。說話人根據(jù)社會共識或者個人的認識對表示某類人或事物的“N”帶有某種期待,當“N”中某個成員在某些方面滿足了說話人的這種期待時就可以用“N就是N”這一構式表達對“N”中某個成員的評價。人們在使用構式“N就是N”時表現(xiàn)的對“N”的預期有的來自社會成員的共識,有的來自發(fā)話人的個人偏見,有的來自發(fā)話人在特定情景下對某個特定對象的認識。
首先,“N就是N”表達的預期信息可以是某種社會共識。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人們對這種共性的認識形成對某類事物的共識。就拿人來說,我們對某種身份或職業(yè)的一類人有某種共識,如:男人勇猛剛強、女人溫柔細膩、醫(yī)生救死扶傷、教師為人師表、博士學識淵博等等。這種共識一旦形成,人們往往會對這類人中的某個成員產(chǎn)生某種預期、期待。在言語作品中,這種預期信息可以通過“N就是N”構式來傳達。例如:
21)德來斯笑著說,“我們對你們一點惡意也沒有。生意就是生意,買賣就是買賣。欠債還錢,孩子也知道這個道理?!保ǚg作品《地球殺場》)
22)李:是親人,那沒錯兒。判的時候兒,法官也是揮淚判的??墒撬艺f,咱們雖然是哥們兒吧,但法律就是法律,你下去打我一頓都行。但法庭上就得這么判。否則就是徇私罔法,國法難容。我還有什么說的。(《編輯部的故事:侵權之爭》)
例21)中,人們對“生意就是生意,買賣就是買賣”中的“生意”、“買賣”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公平合理、互利互惠;句中傳達的預期信息“欠債還錢”正是這一共識的體現(xiàn)。例22)中,“鐵面無私”、“不徇私情”是“法律”的基本準則,“法律無情”是人們對“法律”的共識,也是對法官執(zhí)法的基本要求;“法律就是法律”傳達的預期信息“法律無情”來自社會公眾對法律的共同認識。
其次,“N就是N”表達的預期信息也可能是某種偏見,這種偏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體現(xiàn)了社會共識。事物大多不但有共性的一面,還有多樣性的一面,這種多樣性導致人們對同一事物截然相反的評價。拿“女人”這個群體來說,人們對“女人”的看法既有好的一面,如:溫柔體貼、有愛心、細心等,也有不足的一面,如:脆弱、感情用事等,甚至還有對女人的偏見,如“頭發(fā)長見識短”、“水性楊花”等?!癗就是N”表達的預期信息也可能是個人看法或偏見。
23)“女人就是女人,女人還能有什么別的作用?”(翻譯作品《敦煌》)
24)方怡用抹布仔細揩揩茶幾,咕噥一句:“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連個茶幾都擦不干凈?!保▊ァ锻怀鲋貒罚?/p>
例23)中,發(fā)話人對女人帶有偏見,把女人當成生育工具,“女人就是女人”傳達的預期信息為:除了生孩子,女人沒有別的作用。例24)中,發(fā)話人對農(nóng)民帶有某種偏見,而見到的這個農(nóng)民“連個茶幾都差不干凈”正好在某個方面印證了對農(nóng)民的預期:不講衛(wèi)生或做事馬虎,所以用“農(nóng)民就是農(nóng)民”來表達對農(nóng)民的蔑視。
第三,“N就是N”表達的預期信息還可能來自發(fā)話人對某個特定對象的認識。前面說的兩種情況中,“N就是N”構式中的“N”都表示一類人或事物,全體社會成員才有可能形成對某類“N”共同的看法。有時,專有名詞或者不代表某個類別的個體名詞也可以進入“N就是N”構式。這時,“N就是N”傳達的預期信息來自發(fā)話人個人或少數(shù)成員的認識。例如:
25)但是,小齊就是小齊,他經(jīng)過短暫的迷亂之后,馬上就清醒過來。(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26)潘玉華就是潘玉華,手里無兵無將,蔣介石可以拿來當殺。副司令的身后有這么大一堆兵將,蔣介石是不敢亂來的。(李爾重《趙四小姐》)例25)中,“小齊”身份特征不明顯、不代表任何一類人,社會成員不可能對他達成共識;句中“小齊就是小齊”傳達的“思想覺悟高”、“意志品質(zhì)好、能擋住誘惑”等預期信息來自發(fā)話人或某些人。例26)中,“潘玉華”為知名度不高的個體,社會成員不可能對他達成共識;句中“潘玉華就是潘玉華”傳達的“無足輕重”、“任人宰割”等預期信息來自發(fā)話人或一部分人。
主觀性是言語中留下的言談者的印記??陀^事物既具有抽象的、概括的本質(zhì)屬性,又具有豐富的、生動的非本質(zhì)特征?!癗就是N”構式既可以表達“N”的本質(zhì)特征,也可以表達“N”的非本質(zhì)特征,這取決于說話人對“N”的認識與態(tài)度,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作為一個群體,“女人”具有性別、身體、心理、情感、社會地位等多方面的特征,不同的人可以用“女人就是女人”這一句式表達“女人”不同的特征。由于“N”特征的多樣性,所以“N就是N”構式具有表義豐富性、生動性的特點。例如:
27)女人就是女人,永遠和男人不同。(古龍《小李飛刀》)
28)此刻,我深深體會到了母親的舐犢之情,此刻我覺得女人就是女人,不管她多么名聲顯赫。(《1994年報刊精選》)
29)在劉氏家族中女人就是女人,女人不是揣在男人口袋里就是掛到男人脖子上。(蘇童《罌粟之家》)
30)馬參謀吸了一口冷氣,說:“厲害什么?女人就是女人。女人再厲害也還是女人。你以為她厲害,那就要看什么人什么事了。女人都有兩張臉,當兵的女人更是這樣。你是讀書人,知道什么是情嗎?我跟你講,再厲害的女人也斗不過一個情字?!保ā稓v史的天空》)
例27)表達的主要是“女人”與“男人”的兩性差異,例28)表達的主要是女人的“母愛”,例29)表達的主要是女人地位的卑微,例30)表達的主要是女人常為情所困的特點。
“N就是N”在一定的語境中可以單獨成句,但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作為復句的一個分句使用。在復句中,“N就是N”既可以用于前一分句,也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癗就是N”可以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因果關系和并列關系。例如:
31)“黨員就是黨員,要啥提拔哩!”(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32)作家就是作家,發(fā)表作品就得署名,文責自負嘛。(《1994年報刊精選》)
33)菲利普,作為一個朋友,我一向很喜歡你。朋友就是朋友,旁的我想都不忍去想。(《人性的枷鎖》)
34)關于雅科夫的最終結(jié)局,俄羅斯《莫斯科新聞》前不久透露:當時,希特勒提出用雅科夫交換被蘇軍俘虜?shù)牡萝娫獛洷1R斯,斯大林斷然拒絕說:“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我決不會用一位元帥換一名上尉。”(周夢羆《斯大林與兒子被俘事件》)
35)觀點、人的標準尺度有關,甚至往往以它們?yōu)檗D(zhuǎn)移。其實,事實就是事實,真實就是真實,寫真實就是寫真實,寫得真實就是寫得真實……(《讀書》)
36)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我相信伍爾夫所說,女性若兼有男性的某個特點,或男性兼有女性的某個特點,對創(chuàng)作來說,都是一件不壞的事情;但我更喜愛她所說的,女人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讀書》)
例31)-34),“N就是N”都用于因果復句表示原因,例35)、36)都用作并列復句的分句。
“N就是N”也可以用于第二分句,表示結(jié)論。例如:
37)“不管她信不信,事實總是事實”(《趙樹理文集》)
38)我們是同胞,同胞就是同胞。(《小說選刊》1985年第5期)
例37)中,“事實總是事實”用于條件復句表示結(jié)果,例38)中,“同胞就是同胞”用于因果復句表示結(jié)果。
轉(zhuǎn)喻在修辭學中叫作借代,是兩個相關概念之間彼此替代的現(xiàn)象。轉(zhuǎn)喻不但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而且是人們一般的思維和認識方式。人類思維和行動所依賴的概念系統(tǒng)從根本上說具有轉(zhuǎn)喻的性質(zhì)。“既然轉(zhuǎn)喻是一般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頭腦中的概念和概念結(jié)構本質(zhì)上具有轉(zhuǎn)喻的性質(zhì),那么語法中的語法概念和語法結(jié)構自然也具有轉(zhuǎn)喻的形式。”(沈家煊,1999[12])“N 就是 N”的形成與轉(zhuǎn)喻有關。
“N就是N”構式中兩個“N”雖然同形,但卻表示分屬于兩個不同的概念系統(tǒng),前者表示事物本身,而后者表示與事物“N”相關的特征,是一種轉(zhuǎn)喻現(xiàn)象。當人們第一次用“N就是N”表達兩個相關概念時,可以看作是一種修辭現(xiàn)象;當這一結(jié)構能表達越來越多的兩個相關概念時,“N就是N”就固化為一種構式??梢?,“N就是N”構式是一種轉(zhuǎn)喻性質(zhì)的句法結(jié)構。
認知語言學認為,轉(zhuǎn)喻的兩個概念必須在同一個認知框架內(nèi)?!啊J知框架’是人根據(jù)經(jīng)驗建立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相對固定的關聯(lián)模式,對人來說,各種認知框架是‘自然的’經(jīng)驗類型?!保ㄉ蚣异?,1999[12])概念之間的認知框架主要有:容器—內(nèi)容、整體—組成部分、領有者—領有物、勞動者—工具、物體—形狀等。
為了區(qū)分構式中的兩個“N”,我們將這一構式表述為“N1就是N2”。弄清表不同概念“N1”與“’N2”的認知框架,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構式的意義,而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它的形成動因。確切地說,兩個“N”屬于“物體—形狀”這一認知框架,為了更好地解釋和理解這一構式,我們不妨把二者理解為“容器—內(nèi)容”的關系:如果把“人”當作“容器”,這里的“內(nèi)容”不是只人的內(nèi)臟或肚子里的東西,而是只與“人”相關的身體、心理、社會等方面的特征。在“容器—內(nèi)容”這一認知框架內(nèi),“N1”與“’N2”密切相關,“N1”表示事物或“容器”,“’N2”表示“N1”的特征或“內(nèi)容”,由于“N1”的激活,內(nèi)容“N2”也被附帶激活了。例如:
39)戰(zhàn)爭就是戰(zhàn)爭,你不但自己得有當烈士(或炮灰)的決心,還得有讓別人當烈士(或炮灰)的狠心。(《讀書》)。
40)人畢竟是人哪——在利害攸關的時刻,沒有一個人真正虔誠地服從那平日掛在嘴上的崇高道德和信念。(馬立誠,凌志軍《交鋒》)
例39)中,說話人對“戰(zhàn)爭”的特點非常了解,由于眼前這場戰(zhàn)爭激活了抽象的“N1”,同時也附帶激活了“N2”,即:戰(zhàn)爭的殘酷、流血犧牲。例40)中,由于眼前某個人激活了表類別的容器“N1”,同時也激活了容器“N1”的內(nèi)容“N2”,即:貪婪、自私自利等。
這樣,我們也能合理解釋這一構式的生成動因:一般來說,容器比內(nèi)容顯著,人們更習慣用容器轉(zhuǎn)喻內(nèi)容;從經(jīng)濟原則來看,容器能包含豐富、復雜的內(nèi)容,“N就是N”不但可以在不同語境下表達不同的內(nèi)容,而且在同一語境下表達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從語言表達效果來看,這一構式具有表義含蓄、生動的特點,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才能準確把握其意義。
與“N就是N”類似的構式還有很多,如:“N還是N”(兄弟還是兄弟)、“N到底是N”(博士到底是博士)、“N畢竟是N”(決心歸決心,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N不愧是N”(總統(tǒng)不愧是總統(tǒng))等,它們都表示預期信息意義,但意義又有細微的差別。
在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中,雖然已有學者進行過一些研究,但還都是一些初步的探討。與對反預期信息構式的研究相比,學者們對預期信息構式的研究還非常薄弱。漢語里到底有多少表預期信息的構式、它們在形式和意義上有何特點,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本文從句法特征、構式義及其語用特征等方面對預期信息構式“N就是N”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引起學者們對預期信息構式的關注。
[1]吳碩官.試談“N是 N”格式[J].漢語學習,1985,(3).
[2]高文利.淺議“N畢竟是 N”[J].本溪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4,(4).
[3]邱峰.構式“N(就)是 N”的語義生成機制[J].湖北社會科學,2012,(10).
[4]吳福祥.試說“X不比 Y·Z”的語用功能[J].中國語文,2004,(3).
[5]邱闖仙.預期標記“瞧”[J].語文研究,2010(2).
[6]胡德明.話語標記“誰知”的共時與歷時考察[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3).
[7]楊玉玲.說說“還 NP呢”構式[J].修辭學習,2004,(6).
[8]鄭娟曼.“還 NP呢”構式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2).
[9]宗守云.說說反預期結(jié)構式“X比 Y還 W”[J].語言研究,2011,(3).
[10]易正中.反預期構式“哪里是 A,而是 B”[J].云夢學刊,2013,(2).
[11]劉正光.“非理想”的語言事實在理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A].構式語法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11.
[12]沈家煊.轉(zhuǎn)指和轉(zhuǎn)喻[J].當代語言學,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