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安 娜,朱 瑾#(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二濟困醫(yī)院,烏魯木齊 830011;.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烏魯木齊 830011)
抗菌藥物濫用與細菌耐藥是目前抗感染治療的一個突出問題。由此導致的抗感染治療困難及醫(yī)療費用的大幅增長,是引起醫(yī)患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遏制細菌耐藥發(fā)展,提高醫(yī)療質量,保證抗菌藥物持續(xù)在臨床發(fā)揮作用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1]。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及時了解細菌的耐藥性變遷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有規(guī)律地輪換使用抗菌藥物,可保持抗菌藥物的療效,減少細菌耐藥的發(fā)生。不同地區(qū)細菌耐藥呈明顯的地區(qū)差異[2],因此了解醫(yī)院病原菌的耐藥和構成,對于控制醫(yī)院感染、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重要意義[3]。因此,筆者對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和耐藥性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通過醫(yī)院信息檢索系統(tǒng)調取我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資料記錄,并按預先設計好的表格逐項填寫,內容包括類別、藥品通用名、劑型、規(guī)格、單位、數量。
菌株為2011-2013年我院所有臨床科室送檢的痰液、血液、尿液、咽拭子、分泌物等標本,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菌株。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版)的要求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藥敏試驗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2012年標準進行判定,用標準菌株ATCC 25922、ATCC 25923、ATCC 27853做室內質控。數據判斷標準參照CLSI 2012年版標準[4]。
采用WHONET 5.4統(tǒng)計軟件和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tǒng)(LIS)進行統(tǒng)計。
2011-2013年我院共檢出主要病原菌9454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736株,占81.8%;革蘭陽性菌1251株,占13.2%;白色念珠菌467株,占4.9%。檢出率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大腸埃希菌(2412株)、肺炎克雷伯菌(2297株)、鮑曼不動桿菌(1578株)、銅綠假單胞菌(1449株)和金黃色葡萄球菌(825株)。可以看出病原菌仍以革蘭陰性菌為主,但革蘭陽性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見表1。
我院2011-2013年臨床分離主要病原菌對各種抗菌藥物敏感率結果見表2、表3、表4。
表2 2011-2013年我院主要腸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Tab 2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enterobacteria to common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to 2013(%)
表3 2011-2013年我院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Tab 3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S.aureus to common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to 2013(%)
我院臨床感染病原菌仍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居前4位的分別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與羅百靈等[5]的調查結果一致。革蘭陽性菌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2013年的檢出率較2012年增加4.6%。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藥物、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真菌的感染也隨之增加,我院真菌檢出率2013年較2011年有較大幅度增加,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重視。對于那些反復使用抗菌藥物、長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患者來說,臨床上應多與細菌室溝通,多次送檢,以明確是否合并有或僅為真菌的感染[6-7]。
表4 2011-2013年我院白色念珠菌對常用抗真菌藥的耐藥率(%)Tab 4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Candida albicans to common antifung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to 2013(%)
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為我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由表2可見,上述革蘭陰性菌對頭孢菌素類藥耐藥率較高,給臨床對醫(yī)院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療選用抗菌藥物帶來困難。究其原因,可能與過度依賴頭孢菌素類作為抗感染治療的首選藥物有關,應引起臨床醫(yī)師的足夠重視。阿米卡星、亞胺培南等對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保持較高的敏感率,可能與其毒副作用較大從而限制臨床的使用有關。值得關注的是,喹諾酮類藥對細菌的耐藥率呈下降趨勢,這與我院嚴格掌握喹諾酮類藥的適應證,有計劃地分期、交替使用喹諾酮類藥的政策有關,說明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逐步趨向合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由表3可見,對比3年數據,2013年金黃色葡萄球菌檢出率較2011年和2012年分別上升5.1%和4.6%;從藥敏結果看,復方磺胺甲唑、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對葡萄球菌耐藥率<15%,與國內的文獻報道情況相似。本文中82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均未發(fā)現萬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寧中介或耐藥株,近年國內相關文獻報道均未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寧耐藥株[8],表明這些藥物仍然是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藥物。
真菌是人體正常菌群的組成部分,寄生在皮膚和黏膜部位,絕大多數的院內真菌感染為條件致病菌,以念珠菌屬多見[9]。表4中白色念珠菌對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藥率均降低,臨床可根據藥敏結果選用抗真菌藥。總體而言,2012年和2013年我院白色念珠菌的分離率較2011年有較大幅度上升,說明我院抗菌藥物二重感染現象應引起重視。
綜上所述,細菌的耐藥率與細菌分布有關,除了有些細菌天然耐藥外,較多細菌與抗菌藥物的用量有關。藥物的用量越大、時間越長或濫用抗菌藥物,都會導致細菌的耐藥率增高。因此,有計劃地控制藥物的用量以及使用時間,嚴格掌握抗菌藥物、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指征及聯(lián)合用藥指征,可能是減少細菌耐藥率的有效措施。我院2011-2013年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更趨于合理,大部分藥物對病原菌的敏感率有所上升,說明我院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3年以來,抗菌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水平得到了提高,有效控制了細菌耐藥。今后將建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長效機制,林鞏固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成果。
[1]衛(wèi)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衛(wèi)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2006-2007年度報告[EB/OL].(2008-07-23)[2010-08-16].http://www.chinphar.cn/viewthread?tid=9309.
[2]肖永紅,沈萍,魏澤慶,等.Mohnarin2011年度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4946.
[3]羅彥麗.綜合ICU病房10年間病原菌構成及耐藥性變遷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09,11(1):85.
[4]Amold CL,Miller GC,Zello GA.Parenteral nul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 in neonates the role of alum[J].Nutrition Review,2003,61:306.
[5]羅百靈,王麗靜,胡成平,等.1995-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變遷[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6,6(3):182.
[6]洪輝波,陳萍花,郭少君,等.抗菌藥物的使用量與醫(yī)院感染常見病原菌耐藥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房,2010,21(42):3968.
[7]張豫明,曾方銀,孫德華.377株院內感染的病原體及耐藥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0):1059.
[8]胡付品,朱德妹,汪復,等.2011年中國CHINET 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5):321.
[9]胡國清,饒克勤,孫振球,等.省/地市級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能力評價問卷的編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33(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