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海
劉備這一年53歲了,作為一名創(chuàng)業(yè)者,不算年輕。所以劉備一定有點兒小激動,策馬進入成都城的時候,腦海中想必閃回到故鄉(xiāng)涿州郡樓桑村里的那棵桑樹。
益州牧劉璋出城投降,這是一次和平接收,按理應是一片忙碌而熱烈的氣氛,但劉備看到的卻是混亂不堪。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做好工作時,許多人卻找不到了,劉備在街上溜了一圈,發(fā)現不少人一進城就急著跑到府庫去搶東西,沒時間辦正事。
劉備一向溫和而又克制,尤其是對部下,但這一次,他不由得不生氣。剛要發(fā)作,左右提醒他,這不能怪大家,因為命令是他自己下的。
據《零陵先賢傳》記載,在圍攻成都時劉備曾與眾人約定“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就是說府庫里的東西都歸大伙,我不要。以劉邦那樣的匪氣,攻破咸陽之際尚約法三章,劉備向來以仁義自許,他怎會下達這么缺心眼兒的命令?難道是史書記錯了?
仔細一想,并非不可能。性格沉穩(wěn)而克制的人往往也有輕浮和任性的一面,成都在眼前,夢想將實現,喝完酒,一高興,順口說了那樣的話,不是不可能,尤其劉備,因為在史書中,劉備因為喝高了而言行失當的情況有好幾回。
領導高興,那么一說,過后興許就忘了,可這樣的承諾大伙兒怎能忘?據《零陵先賢傳》記載,一入城,“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
這還沒完,更不靠譜的還在后面。
進了城,劉備下令舉行盛大的慶?;顒?。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蜀中豐富”,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繁華地區(qū),打了20多年游擊戰(zhàn)的劉備確實需要犒勞自己和部下。
酒要喝,戰(zhàn)功要總結,官要升,同時大賞群下。
劉備這次賞賜,出手極為闊綽。據《三國志》記載,賞賜按功勞大小分不同等級,最高一檔4個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賞賜標準是:黃金500斤,白銀1000斤,錢5000萬,錦緞1000匹。
有金有銀,有錢有物,這是多大一筆財富呢?
當時法定貨幣是“錢”,也就是那種銅鑄的“孔方兄”,5000萬錢,就是5000萬枚銅錢。黃金、金銀也常等同于貨幣,只是比較珍貴,尤其是黃金。漢初1斤黃金約值1.5萬錢,王莽時期約值1萬錢,500斤黃金,相當于500至700萬錢。漢代金銀比價約為1:5,1000斤白銀約相當于200斤黃金,合200至300萬錢。粗略折算,劉備賞賜給諸葛亮等人的東西,不算錦緞約合6000萬錢左右。
據東漢《食貨志》,漢桓帝時1石米價格是50錢,漢代1石為4鈞,30斤為1鈞,1石即120斤。漢代1斤相當于如今250克左右,1石即相當于現在60斤。50錢能買60斤米,1斤米不到1錢。按照購買力平價原則推算,漢末1錢約相當于現在人民幣3元左右的購買力。
6000萬錢,相當于如今1.8億元人民幣!
受獎勵的不只是諸葛亮等4人,《三國志》說“其余頒賜各有差”,單單劉備和諸葛亮分兩次從荊襄帶來的將士,加起來就有好幾萬人,如果人人有份,賞賜總額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
跟隨劉備一路披荊斬棘的將士們個個興高采烈,有人還嫌不過癮,提出了更宏偉的想法。據《云別傳》記載,有人跑到劉備那里建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錢分完了分房產、地產,可見富貴如毒藥,要么一點兒不沾,要么再也戒不掉。類似這種建議總有強烈的群眾基礎,劉備不好一下子拒絕,一向有主見的趙云聽后反對,認為大業(yè)還未成功,現在不應該談享受,“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這件事才作罷。
劉備出手這么大方,他的底氣或許來自對益州這個“天府之國”的認識。
成都周圍地形舒緩,東部是廣闊平原,西部眾山拱衛(wèi),河流縱橫,沃野千里,氣候濕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糧食素來旱澇保收、穩(wěn)產高產,稻米經常外運。漢末,中原地區(qū)畝產10斛即為良田,而據《華陽國志》記載,當時益州的綿竹、雒縣一帶畝產稻谷30斛,更有高達50斛的。
中原混亂,益州在劉璋父子治下相對平靜。據《后漢書》地理志記載,東漢益州下轄12個郡國、118個縣,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總戶數151.73萬戶,總人口720.05萬人,對照《晉書》所記,到曹魏后期其總人口一度下降到400多萬,益州的繁盛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突然間一大筆財富賞賜出去,造成了嚴重的金融問題。這些錢原本是藏在府庫之中,不拿出來用即相當于貨幣儲備,一投放到消費市場,將士們或用來買房置地,或改善生活,直接抬高了物價。
更嚴重的后果是,大量財富轉移到私人手中,政府財政出現了困難,甚至影響到軍隊建設,造成“軍用不足”。
當時曹操的勢力很強大,孫權的綜合實力也強于劉備,劉備遠道伐蜀,最擔心的是失去民心,所以他剛到益州時遲遲不敢動手,怕操之過急,現在經濟形勢突然惡化,問題如果不能迅速解決,之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益州有得而復失的危險。
擔任軍師將軍的諸葛亮這時還算不上劉備陣營的“二把手”,但政權建設、人事任命以及經濟工作等劉備都征求他的意見。
可是,面對突然出現的情況,諸葛亮一時也束手無策。諸葛亮最后給劉備推薦了一個人,認為他有辦法化解眼前的危機,這個人名叫劉巴。
劉巴也是由荊襄入蜀的,走的卻是一條和諸葛亮等人完全不同的路。他原來是荊州牧劉表的手下,后來歸附了曹操,曹操派他到荊州的江南一帶拓展勢力,不久發(fā)生了赤壁之戰(zhàn),劉巴被扔在了江南。諸葛亮認為他是難得的人才,想把他推薦給劉備,劉巴卻不領情,逃往嶺南,后又輾轉來到成都。
由于先前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劉備不太待見劉巴,但在諸葛亮的保護下,劉巴倒沒受到什么沖擊。諸葛亮曾對人說:“運籌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子初,是劉巴的字。
劉備雖然隱忍劉巴,但仍對他有意見,劉備對人說:“子初才智絕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難獨任也?!?/p>
諸葛亮覺得,劉巴在抓經濟工作上更有專長,比自己的能力還強,而且來益州已經有幾年了,對這里的情況很熟悉。
劉巴果然沒有讓諸葛亮失望。
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的這場金融危機?面對劉備的問題,劉巴只說了2個字:“易耳!”劉備要的不是決心和態(tài)度,他要具體辦法,劉巴給出了4個字的建議:“平諸物賈。”
物賈即物價,平諸物賈就是平抑物價。在劉巴看來,當時益州經濟受到的是暫時性破壞,物價飛漲,百姓怨氣很大,要收回人心,就要先平抑物價。劉巴提出的具體措施也很簡單,“當鑄直百錢”,也就是鑄造一種新的貨幣,1枚新幣等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100錢,然后“令吏為官市”,以行政手段強制推行。
沒有錢印精鈔票誰不會,這是什么好辦法?
但是,在劉巴看來,以當時益州的具體情況,這正是對癥下藥的唯一辦法。物價上漲,問題不完全是供應不足,錢不夠用也是一大難題,尤其是官府,出現了財政危機。在此情況下,默認貨幣貶值,通過增加貨幣投放建立起新的物價秩序,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可以用最迅速的方式渡過眼前的金融危機,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贏得時間。
劉備采納了劉巴的建議,下令由官府專斷發(fā)行大面值貨幣,增加貨幣供應量。
據南宋《泉志》考證,劉備下令鑄造的新錢又稱蜀錢,形制有3種:一是4銖重、面值100錢;二是8銖重、面值150錢;三是5銖重、面值100錢?!赌鲜贰愤€記載,為推行貨幣新政,劉備下令收集舊錢和銅鑄造新錢,他自己身體力行,“取帳鉤銅鑄錢,以充國用”。
貨幣貶值的直接后果是現有財富的縮水,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財富掠奪,但由于有強力的軍政手段作后盾,這一措施收效甚快。據《零陵先賢傳》記載,貨幣新政推行后,“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當然,這只能解燃眉之急,在諸葛亮的協助和具體組織下,劉備同時大力發(fā)展益州經濟,加強農業(yè)生產,推行鹽鐵官營,發(fā)展蜀錦等特色經濟,加強商業(yè)和邊境貿易,蜀漢的國力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