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華,王愛偉,李俊偉,李焰焰
(1.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2.阜陽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
王開華1,王愛偉1,李俊偉1,李焰焰2
(1.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2.阜陽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認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而導學案教學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之一。
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導學案;設計;使用
為了推進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我校近兩年實施導學案教學,導學案是經(jīng)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的,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1,2]。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既有困惑和迷茫,也有經(jīng)驗和教訓。下面就導學案教學過程中的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談一下我們的一些經(jīng)驗和看法。
1.導學案的設計原則。導學案既不是單純的預習學案,也不是習題案;它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完整學習方案;設計時應以課堂為中心,并注意課前、課后的延伸,要具備課前預習、課堂探究、課后作業(yè)三大主體部分。
2.導學案的容量。導學案實施時其容量安排要按照課時化原則進行,要適度,如果一個導學案承載的內容過多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使學生抓不住每節(jié)課的重點;要做到一課時一學案,以便控制學習總量,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3.導學案的內容。導學案一般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教師精點、自主測評、學習反思、知識鏈接(或拓展延伸)等環(huán)節(jié)。其中,自主預習以課本基本知識為主;知識鏈接(或拓展延伸)主要是適當補充些課外資料,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又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合作探究部分我們認為是導學案的核心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和探究能力的關鍵部分,這一部分需根據(jù)教材主干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注意不易太多,太碎,要簡潔明確;并且,問題的設置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問題要能啟發(fā)學生思維,通過引導探究形成對知識的把握,突破重難點;所以,合作探究部分問題的設計教師有必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研究它。
4.導學案的編寫應以學生為中心。關于這一點,也得到廣大中學教師的普遍認同[3,4]。導學案設計的好壞是一節(jié)課能否順利、高效進行的關鍵。如果導學案設計的難度過大,學生很難完成合作探究,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如果設計難度過小,就會失去合作探究的意義,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既不能完全照搬別人或使用網(wǎng)上現(xiàn)成的導學案,更不能閉門造車想當然地編寫導學案,而是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并結合課標設計導學案;這就要求我們在認真研究課本知識重難點的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導學案。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備課時既要備課本,更要備學生的具體體現(xiàn)。
5.導學案的編寫要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任何一個教師的精力和經(jīng)驗都是有限的,因此主備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思路拿出導學案初步稿后,經(jīng)過備課組的討論、修改,導學案才會更加完善。同行的研究也認同了這一點[5,6]。
1.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培訓,讓學生明白使用導學案的意義,熟悉導學案的使用方法。特別是我校剛入學的新生,在初中階段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導學案教學模式感到茫然、無措,不愿上臺展示,更不愿積極主動地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沉悶。因此,我們在開學的兩、三周內并沒有完全按照導學案模式進行教學活動,而是放慢節(jié)奏、邊講邊練,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后,才真正地進行導學案教學。
2.導學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在使用過程中注意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火花”,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師視野的開闊。
3.雖然導學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少講精講,但是我始終認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導學案作為教學的載體,只是一種教學工具,教師的教學思維不能完全被這種教學工具所牽制,應靈活而定,比如在“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不同細胞”的實驗操作中,我們認為教師就必須主講、細講,因為我校的學生大多來自鄉(xiāng)鎮(zhèn),由于某些客觀原因,在初中階段沒有正常開設生物課,也沒有操作過顯微鏡;我們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對照實物講解、操作,比學生自己空想有效得多;再比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這部分內容,由于學生受知識所限,很難理解細胞器、染色體等這些名詞,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P46頁圖3-7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7],并進行初步講解,才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因此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把握講解時間的多少,不能完全拘泥于“10+30+5”或“35+10”等模式。
4.使用導學案教學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否則,只會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有沒有真正獲得知識、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該如何把握?不要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掌握知識,而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要點撥,當講授時仍需要講授;比如在展示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點評、點撥,引導學生突破難點,表揚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更達到了師生共進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尤其在教師精點環(huán)節(jié)中,必須要對本節(jié)的內容作一個總結,有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1.如何保障學生的預習效果。導學案使用的重點之一
就是學生的預習、自學,但是由于所學科目較多,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自學、預習導學案,造成疲于應付,抄襲答案,沒有去認真思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現(xiàn)在課堂展示、點評時,學生用的幾乎都是直接搬來的資料上的答案,不能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表達,更沒有獨立的見解;這樣的預習,就會使高效課堂的構建大打折扣。如何使學生有時間充分、有效地預習導學案,應是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2.如何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時,總是存在一些學生不認真討論,或者有些組只有一兩個人說、其他人聽的問題,在"熱鬧"的掩蓋下僅有部分學生學習而還有部分學生休閑,缺乏監(jiān)控和指導;如何才能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建立高效學習小組,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還需要長期、有效的培養(yǎng)。
3.如何把握導學案設計的兼顧性。一份導學案往往照顧了大部分學生,卻忽視了部分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如何解決“學優(yōu)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這一分層問題是對導學案的設計的挑戰(zhàn)。
4.如何盡快使學生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由于很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一下很難適應,自學時不能認真看書,總是匆匆瀏覽一遍,找不出問題的重點、難點;在合作交流時不會交流,不知道怎么說、說什么;有些學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展示時,不自信,表達聲音小、含糊不清,要么直接對著書本念,這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老師耐心、細心,一點點地去改變、去培養(yǎng),但是從長期看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益處是很大的。
5.導學案使用中的師生主體比例問題。導學案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知識體系的完整構建尚需要教師的點撥,教師講解時間和學生展示、點評時間如何分配、把握,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不同的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來分配時間,但是往往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生怕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識點,一不留意就會又回到教師的長篇大論中,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放下心里包袱,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需要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策略。
6.導學案的使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一節(jié)導學案的設計及使用,首先要求教師有能力設計出科學的導學案,其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還必須要有很強的臨場調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重難點的突破能力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認真準備、思考、總結,因此,廣大中學教師在實踐探索導學案的使用過程中,對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并訓練教學能力,同時深入了解全體學生,才能達成很好的教學效果,真正發(fā)揮出導學案的使用價值。
總之,對于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研發(fā)使用,我們正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問題多多,但我們堅信導學案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受益終生。
[1]劉旭相.導學案設計的基本原則與策略 [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2(8):22-23.
[2]閆澤亮.關于構建自主高效課堂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14):45-47.
[3]王益輝.“導學案”之思與辨[J].教育科學論壇,2011,(9):22.
[4]李福灼,李淑媛.近年來我國導學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2):95-98,114.
[5]季成偉,導學案輔助教學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6):125-128.
[6]吳永軍,關于“導學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20,6-10.
[7]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研究開發(fā)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1分子與細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6.
G632.41
A
1674-9324(2014)04-0272-02
阜陽師范學院基礎教育研究項目“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2012JCJY15)。
王開華(1975-),男,安徽阜陽人,中教高級,學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李焰焰,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從事生物學教學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