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姿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qū)新新路小學,四川 成都 610500)
仿寫是小學生初學寫作文時一個不可回避而又非常重要的階段。宋代朱熹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1]這話實乃經(jīng)驗之談。唐代的杜甫大名獨步,其詩博采眾長,“轉(zhuǎn)益多師”,可謂集古今之大成,兼人人之所獨專,主要原因就是他“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戲為六絕句》),繼承學習借鑒的胸懷開朗。明代楊慎認為杜甫詩浸潤于漢魏六朝:杜子美亦多是效《選》詩,后漸放手,初年甚精細,晚年橫逸不可當[2]。而楊慎本人也是師法模仿前人而取得杰出文學成就的典范,其小時,祖父叫他模仿李華的《吊古戰(zhàn)場文》學習寫散文,模仿賈誼《過秦論》寫政論文,后來又學李白、李賀、韓愈、杜甫,“別裁偽體”,推陳出新,成為明朝雄視一代的文人。所以,初學寫作文的同學有必要從仿寫開始,而我們的中段作文教學也應該從如何引導學生仿寫開始。筆者認為仿寫作文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易經(jīng)》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3]意思是說取法于上等標準,僅能取得中等水平的成績,取法于中等標準,僅能取得下等的成績。從這個意義上講,在仿寫作文教學中選好優(yōu)質(zhì)的作品作為范文就顯得非常重要。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選擇優(yōu)秀范文的標準至少有兩個:一是規(guī)范性。所謂規(guī)范性是指所選文章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行文的遣詞造句合乎語法規(guī)范。比如《翠鳥》一文,作者寫了翠鳥的外形、捉魚的特點,表達了喜愛翠鳥的真摯濃烈的思想感情,主題就很鮮明,中心也很突出。特別是寫翠鳥捕魚時的一系列動作,用詞生動準確,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欣賞、揣摩和模仿,是一舉兩得的事。類似這樣的課文還有《小蝦》、《松鼠》,等等。
二是合適性。所謂合適性是說所選的范文應切合學生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興趣等實際情況,適合于學生學習模仿。教科書中的課文可以說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選編的優(yōu)秀范文,但有些作品由于社會、時代背景、國別等因素,離學生的生活、時代和社會太遙遠,因此對課文進行合適性選擇很有必要。例如《金色的草地》、《葡萄溝》、《小鎮(zhèn)的早晨》等課文所寫內(nèi)容和農(nóng)村小鎮(zhèn)學生生活很接近;《海底村莊》、《海底世界》適合海邊學生仿寫;《美麗的小興安嶺》適合山區(qū)學生仿寫。而《不愿長大的小姑娘》特別適合獨生子女仿寫。文中小姑娘開始不愿長大,后來心疼父母,主動幫父母干家務(wù)活,這樣,一天天就長大了。這種經(jīng)歷與很多城里孩子相似,他們感同身受,容易模仿著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此外,《春天的雨點》描寫達麗瑪?shù)恼Z言、動作、心理,也非常切合學生實際,很多學生讀后感覺“就是寫我自己”的。有了這樣的基礎(chǔ),仿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
選好了范文,就要學好范文,為寫作文打好基礎(chǔ),創(chuàng)設(shè)條件。從讀到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長的想法都不成,老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地引導學生實現(xiàn)從讀到寫的轉(zhuǎn)換。這種轉(zhuǎn)換可分三步:
1.從讀句子中學習遣詞造句的方法。遣詞造句是寫作的關(guān)鍵。用詞不當或亂用詞語,就詞不達意;同樣,句子表述不通順或表述不清,也會影響文章思想的表現(xiàn)。所以引導學生讀課文,就要注意引導他們從詞語和句子著眼,學會揣摩范文中文句書寫的特點和效果。如《你一定會聽見的》一文有很多句子雖然長,但表意清晰,有氣勢,句式構(gòu)成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如“當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麻雀在窗沿唱歌,當一只小狗忙著啃骨頭,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老母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當清風掠過明月,當微風拂過樹梢,當寒風呼嘯著穿過田野,當狂風卷起巨浪,你總聽到些什么了吧?”兩個長句都是“當”字句,但第一個長句各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第二個長句各句之間是遞進關(guān)系。學生明白了句子的特點,接下來就要指導學生在課堂上仿寫,以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和糾正問題。如要求學生用“當……當……當……當……”的句式造句,說說身邊的人和事。這樣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詞句特點的關(guān)注習慣,也很好地貫徹了學以致用的教育原則。又如對《掩耳盜鈴》一文的反問句訓練。反問句通過反問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在寫作中常常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表現(xiàn)力。課文中有這樣一句:“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是就聽不見了嗎?”教學中可先和學生一起學習討論反問句所表達的意思以及句式特點,然后仿照課文用“如果……不是就……?”進行說話練習。筆者曾進行了這樣的嘗試,發(fā)現(xiàn)有學生寫出了“孫中山先生說過不懂就要問,如果我不問,不就是不懂裝懂嗎?”之類的句子,模仿的效果很令人滿意。這種先引導學生揣摩句子特點,然后進行仿寫的教學方法,很好地實踐了從讀到寫的轉(zhuǎn)換。
2.從讀段落中學習組句成段的技巧。自然段是由一句一句話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學生初學習作文容易犯條理不清的毛病,所以學會按一定順序?qū)懬宄粋€自然段就很重要。課文《金色的草地》的第四自然段和《葡萄溝》的第二段都是按照時間順序?qū)懙摹=虒W時可先讓學生弄清這兩個段落的記寫順序,然后出示其中一個被顛倒了句子順序的段落,請學生比較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通過討論比較,學生明白了寫葡萄的生長過程要按照時間順序,不能顛三倒四。有了這個印象,他們在寫相同的植物和農(nóng)作物方面的作文時,就會注意或仿照課文寫好每個句子。中段不少的課文,其段落在表意上有總分或總分總的特點,教學目標也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如《小鎮(zhèn)的早晨》用三個自然段寫出了小鎮(zhèn)的“安靜、熱鬧、忙碌”特點,這三個自然段都是總分式。即先寫出一個中心意思,然后從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個中心的段落格式。教學中無疑要先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中心詞。以第二段為例,此段寫“小鎮(zhèn)的早晨是安靜的”,文中選取了“河面”、“河水”、“小船”、“石橋”、“船工小調(diào)”等景致來突出“安靜“的特點,當學生找出這些表現(xiàn)景致的詞語時,老師有必要讓他們知道選用這些詞語的道理。弄清整個段落總分的結(jié)構(gòu)特點后,再指導仿寫。仿寫中確定中心句是關(guān)鍵。比如選擇“自習課時教室里熱鬧極了”作中心句,再從中選定中心詞“熱鬧”,之后就要選定能制造“熱鬧”效果的詞語,如“亂跑、亂叫、亂扔、打架”等表現(xiàn)動作行為的詞??梢哉f,通過訓練,絕大部分同學容易掌握這種寫法。
3.從讀篇章中學習組段成文的本領(lǐng)。引導學生學習了組詞成句,組句成段之后,第三步就是組段成文,通過模仿學習,學會寫完整的文章。這個階段的仿寫教學,要注意引領(lǐng)學生學會從全篇入手,朗讀和學習課文的時候,學會梳理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線索和思想。如《田忌賽馬》以“賽馬”為線索,有三個層次:“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取勝”,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緊湊。學完課文,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仿照課文先確定一個線索,然后再分三個部分說一說,寫一寫,并按一定順序安排好段落,有條理地進行表達。當然仿寫過程中,還要處理好詳略、開頭結(jié)尾的照應等問題,這些寫作技巧,在中段一般不作硬性要求,而到高段時才是需要強調(diào)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模仿,學生對于寫作文,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經(jīng)驗,這時,我們的教學應該走出模仿思維,積極鼓勵學生自己寫,學會獨立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是我們仿寫作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寫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長期的訓練和積累;而作文教學也需要不斷地探索、調(diào)整和完善,這是一個需要耐心、細心和智慧的事業(yè)。
[1]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楊慎撰,王大厚箋證.升庵詩話新箋證[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郭彧譯注.周易[M].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