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紅山根小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小學生語文課堂小習作對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作用
程波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紅山根小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小學生寫作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其不僅反應了小學生知識積累的不足,語言運用能力較差,尤其反應了其基本的理解能力差。從課堂小習作切入,學生在學習語文、運用語言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逐步培養(yǎng)理解能力。
小學生;語文課堂習作;理解能力
小學生理解能力是其學習的最主要的能力之一。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無論從其學科本身特點,還是教學宏觀目標,小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其主要的教育目標。相對其他的培養(yǎng)方法,語文課堂小習作是通過語文知識的運用實現(xiàn)強化培養(yǎng)方法,具有直接性突破性。
從理解能力與語文學習的關系而言,理解能力的具備能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語文學習對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過程性強化作用。
1.小學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能力。根據(jù)心理學,小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相對其識記等能力是較為高的能力要求,只有在理解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他們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才會更加高效。一是,拼讀、認識字、詞、句的基礎能力。即小學生能從聲母、韻母以及聲調(diào)等理解開始,學會拼讀與認識字,進而在此基礎上去學習更多新字詞,并對以后的系統(tǒng)化學習做出更多積累性準備,其理解能力會在此基礎上,得到全面的提高。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的內(nèi)容基本上都是這方面的,根據(jù)小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隨著他們對相關知識的不斷遺忘,到高年級后他們的拼讀能力反而下降,尤其是在根據(jù)字填寫拼音時,這種情況從反面證明了理解的重要性。二是,學習篇章,理解結(jié)構(gòu),并歸納概括的基礎能力。語文閱讀能力是其關鍵性能力之一,提高這種學習會讓小學生進一步地理解作者的篇章布局、文章結(jié)構(gòu)、句子結(jié)構(gòu)等,并歸納段落大意等。由此,才能對整篇文章做出全面詳細的理解。例如在語文課文的學習中,根據(jù)課文的中心思想去劃分段落,是常見的課題活動之一。然而,少數(shù)學生卻怎么也完不成相關的任務,關鍵是其不能理解文章及其結(jié)構(gòu),更談不上自己去寫作。
2.小學語文知識運用的基礎能力。任何知識不理解就難以真正地運用。根據(jù)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這種知識運用一般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其一,字詞造句的基礎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且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如果他們不能對字詞的意思的有準確的理解,就不能準確地應用到各種語境中去訓練自己,讓自己在運用的正確
與錯誤的不斷體驗中提高自己。其二,聽、說、讀、寫的基礎能力。針對不同體裁與題材的課文,小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完整的聽、說、讀與寫。如聽懂各種文章題材之間的區(qū)別,并運用自己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去寫各種體裁的文章,在各種文章中去嘗試選擇性地運用適合的題材,使自己的文章更加豐滿等。
小學語文課堂習作,以其字數(shù)少,易于表達與寫作,深受學生的喜愛,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老師的針對性點評,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高效快捷的作用。
1.小學語文知識消化性的過程。日常的語文學習中,教師會或多或少地教給學生基本的語法結(jié)構(gòu),讓小學生們學會運用,且能應對基本的考試需要與個人表達需要。首先,語法性知識消化過程。但相對枯燥乏味的語法說教,小學生不僅難以理解,即使是記住了也未必會用。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運用的習作,反而可以讓小學生在經(jīng)過自己的習作之后,結(jié)合教師的指點掌握并理解相關的語法知識。如句子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如修容詞、副詞的用法等,通過自己寫的句子,小學生們對這些知識會理解得更加深刻,也會啟發(fā)他們對其他未知語法知識的了解。其次,文學性知識消化過程。任何主題的小習作,教師都可能會在先介紹相關的教材內(nèi)容基礎上,對相關的文學常識作簡要的講解,使小學生有著基本的了解。如在寫景物時,教師會先介紹一些小學生們接觸過的或?qū)W習過的課文,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與第四課《珍珠泉》等課文,教師都可以根據(jù)不同景物表達,向小學生做基本的習作啟發(fā)。讓他們有印象,有學習,有進步,有收獲。例如學會了簡單的景物描寫技巧;再如了解一些相關的著名的作家的文學常識,如其代表作、生平等。只有在這種小習作的內(nèi)驅(qū)作用下,學生才可能會為了一些小的需要,去積極地努力學習,并在不斷的習作運用中實現(xiàn)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
2.小學語文知識運用并提升的過程。小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建立在一定的語文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實現(xiàn)積累性的不斷成長。相對單純的記憶學習方式,小學生也很容易遺忘,因而,通過小習作的方式,讓他們在有意識的運用中,去體驗有關知識的具體作用以及運用語境,是具有任務驅(qū)動性的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第一,模仿性運用,鞏固提升。如根據(jù)一段課文情境仿寫一段話,其中會有表達方式的模仿、修辭手法的模仿與篇章結(jié)構(gòu)的模仿等,小學生在仿寫中會在另一個自己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得到訓練,從生疏到熟練地運用相關的知識,對其進行掌握并理解。其中,有知識功能的理解,有語言環(huán)境靈活性的理解與運用。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仿寫,可以讓小學生在發(fā)揮想象的基礎上,強化理解能力的提高,尤其對擬人修辭手法的理解與運用。第二,創(chuàng)作型運用,感悟創(chuàng)新提升。即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新寫作,當然教師要根據(jù)教學計劃與教材課文的同步性確定主題,如結(jié)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白鵝》和第十四課《白公鵝》,教師可要求小學生寫一篇關于小動物的小習作,讓其根據(jù)對不同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外貌特征與各種相關的生物學知識等的了解,加以描述。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作,學生會掌握并理解一些觀察方法、表述技巧與修辭手法的運用等。由此,學生會對原來教師講解與課本中的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小學生語文課堂小習作,是一種任務型的習作,其目標明確,需要運用的知識確定性強,只要小學生在基本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都可以完成,且會在不斷的練習中,實現(xiàn)關聯(lián)知識在應用中的拓展、理解與積累。
[1]譙莉.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銜接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2,(8).
[2]游麗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J].教育界,2012,(5).
G623.24
A
1674-9324(2014)04-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