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創(chuàng)創(chuàng),郭榮海,李際平,吳團鋒,黃 堯,李洪勝
(1.解放軍理工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南京 210007;2.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南京 210007)
我國地質(zhì)、氣象等嚴重自然災害頻發(fā),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損失。此時,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快速機動、遠距離、實時地進行信息傳輸?shù)臋C動通信系統(tǒng)。直升機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Helicopt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HSCS)具有實時快速、機動靈活、不受地理條件限制等特點,且不需要地面中繼站和中繼車,就可通過靜止軌道的通信衛(wèi)星將直升機拍攝到的高質(zhì)量的電視信號實時傳輸?shù)降孛嫔?,在救災中作為空中救援平臺得到了大量應用。
Turbo碼一般采用刪余處理提高碼率[1],好的刪余方案在提高碼率的同時又能夠減小碼字性能的損失。Turbo碼的各個部分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文獻[2]提出一種結合刪余方案和交織器的綜合設計方案,該方案在刪余條件下獲得了優(yōu)異的譯碼性能。
文獻[3]詳細分析了直升機與衛(wèi)星通信過程中直升機旋翼對信號的遮擋規(guī)律,并提出一種結合Turbo碼不等保護特性改善旋翼遮擋下的碼字性能的方案。文獻[4,5]中都采用了分集接收或組幀重發(fā)策略來有效抵抗旋翼遮擋,但信道利用率普遍不高。
為了更好地解決直升機旋翼對信號造成的遮擋問題,本文在詳細研究刪余Turbo碼(Punctured Turbo Code,PTC)的相關技術之后提出了設計優(yōu)異的刪余矩陣的3個準則,并分析比較了利用外交織器分散遮擋碼片之后的碼字和刪余Turbo碼的相似性。然后,通過對Turbo編譯碼結構的改進設計,更加方便地實現(xiàn)了改進的外交織器的設計。改進的外交織器的引入,有效地分散了成片遮擋,而且能夠滿足設計優(yōu)異的刪余Turbo的全部要求。仿真結果表明,該設計方案能夠有效抵抗HSCS中旋翼遮擋帶來的干擾。
Turbo碼結合外交織器抵抗旋翼遮擋的通信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為了抵抗遠距離傳輸?shù)膿p耗,直升機產(chǎn)生的數(shù)據(jù)首先采用1/3碼率Turbo碼進行編碼,在編碼之后級聯(lián)了一個交織器來抵抗旋翼遮擋,本文為了區(qū)別于編碼器內(nèi)部的交織器,這里稱之為外交織器。
圖1 系統(tǒng)工作方框圖Fig.1 The system block diagram
由于受直升機安裝條件限制,收發(fā)天線一般只能安裝在直升機旋翼下方。因此,它存在一個旋翼遮擋問題,即直升機與衛(wèi)星進行通信時,直升機槳葉會對電磁波信號造成阻擋,引起通信信號的中斷。尤其是在地面站向機載站發(fā)送信息時,無法預知機載站的天線遮擋情況,如圖2所示。
圖2 旋翼遮擋示意圖Fig.2 The rotor shield diagram
在實際通信過程中,旋翼掃過天線的頻率約為15~20次/秒,由于信息傳輸速率和碼字長度的不同,每次會遮擋掉碼字的1/10~1/6,對文獻[3]的遮擋模型進一步簡化,公式(1)給出了本文使用的旋翼遮擋數(shù)學模型:
其中,A=(cm,cm+1,…,cm+?δ×l」,l表示 Turbo 碼一個碼字序列的長度,δ為遮擋比例,δ×l為整個碼字序列中被遮擋比特的總個數(shù),m為該碼字被遮擋的隨機起始位置,取值范圍0~(l-δ×l),cm表示遮擋的起始位置的碼字比特。仿真實現(xiàn)時,隨機遮擋一段位置是通過對被遮擋的碼字的調(diào)制符號位置乘以上式來實現(xiàn),改變δ取值可以調(diào)整遮擋占空比。采用BPSK調(diào)制時,則發(fā)送碼字c'k與接收符號rk之間的關系為
式中,nk是均值為0、方差為σ2的高斯噪聲采樣。
由文獻[3]可知,旋翼遮擋級聯(lián)AWGN信道相當于具有突發(fā)錯誤的信道,而且突發(fā)錯誤是周期性持續(xù)地產(chǎn)生。常規(guī)Turbo碼自身編譯碼結構中的交織器對于此類不斷周期性出現(xiàn)的突發(fā)錯誤基本上沒有任何效果;一般的信道交織器雖然是將多個碼字交織打亂,能夠將遮擋碼片分散開,但它并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周期性出現(xiàn)的突發(fā)錯誤,而且交織的深度越大,信道交織帶來的系統(tǒng)時延也就越大。
本文在發(fā)送碼字序列之前采用一種針對單個碼字處理的外交織器,它對編碼數(shù)據(jù)進行交織,使碼字序列打亂,將突發(fā)錯誤隨機化。接收端對接收數(shù)據(jù)進行解交織,將突發(fā)錯誤變?yōu)殡S機錯誤,有助于更好地發(fā)揮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的優(yōu)勢,提高傳輸系統(tǒng)可靠性。
系統(tǒng)工作在旋翼遮擋環(huán)境下時,遮擋刪除與刪余Turbo碼中刪余矩陣的設計考慮相一致。將直升機旋翼遮擋與刪余Turbo碼相聯(lián)系,通過改進Turbo碼結構,設計出與之匹配的交織器。
為便于與下面設計的交織器匹配,在基本不改變編譯碼復雜度的情況下,對Turbo碼編碼器結構進行改進,在第二分量編碼器后級聯(lián)一個解交織器,如圖3所示。
圖3 改進的Turbo碼編碼結構Fig.3 Improved Turbo codes coding structure
設長為N的信息序列經(jīng)過碼率為1/3的Turbo編碼器后,碼字C包含3個序列,即系統(tǒng)信息序列、分量編碼器1對應的校驗序列和分量編碼器2輸出后經(jīng)解交織后的校驗序列:
通常,碼字序列C表示為
通過在第二個分量碼后級聯(lián)一個解交織器,使得輸出序列Y'2也具有和輸入信息序列X相同的比特順序,保證(x(1)y1(1)y'2(1))是直接相關的。經(jīng)過這樣處理,簡化了碼字分析,為下一步外交織器的設計帶來方便。
為了保證譯碼的正確性,分量譯碼器2在輸入校驗位之前還需要經(jīng)過一次交織處理,這里不再給出相應的結構框圖。當Turbo碼編譯碼作為一個整體分析時,該處理方法不會造成任何的性能損失。
刪余Turbo碼由于碼字中信息位或者校驗位被部分刪除,碼字性能往往都會有所下降。好的刪余矩陣能夠使碼字的性能在刪余前后變化不大,在刪余時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
(1)每個輸入的信息比特對應的3個編碼比特(1個信息位和2個校驗位)應盡可能地保證最多只有一個比特位被刪除;
(2)刪余矩陣要保證整個刪余過程盡可能地均勻化,而且相鄰和相近的編碼比特被刪除的信息位或校驗位位置不同。
仔細比較刪余和遮擋這兩種情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最大的不同在于PTC刪除掉的比特信息位置是確切已知的,而遮擋造成的信息缺失卻是不可預知的。雖然如此,但就像刪余矩陣在滿足一定設計準則時能夠克服部分信息缺失一樣,如果我們能夠設計出足夠好的外交織器,使得在遮擋位置不定的情況下,被分散開的遮擋位置也能夠滿足這些刪余準則,這樣就不必考慮遮擋位置的未知性,碼字仍能夠獲得較大的性能改善。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對PTC的優(yōu)化設計辦法來分析和解決旋翼遮擋問題。
將編碼輸出數(shù)據(jù)按式(7)分成奇數(shù)組B1和偶數(shù)組B2,其中k為奇數(shù),k'為偶數(shù)。B1和B2兩組數(shù)據(jù)內(nèi)每一行按照前三列的模式進行擴展 ,最后B1和B1按行輸出并串行連接起來組成交織后的輸出序列D,如式(8)所示:
在根據(jù)交織器的定義式,所設計改進的外交織器稱為I,它可以看成從集合C到集合D的一個映射過程,即
當遮擋比例小于1/6時,所設計的交織器I可以滿足:
(1)每個比特組中最多只有1位被刪除,即(x(k),y1(k),y'2(k))中最多1 位被刪除;
(2)前后相鄰比特組保留,即如果(x(k),y1(k),y'2(k))中有1 比特被刪除,則(x(k-1),y1(k-1),y'2(k-1))和(x(k+1),y1(k+1),y'2(k+1))中的比特信息均不被刪除;
(3)遮擋部分任意連續(xù)3個比特中包含1個信息位、1個第一校驗位和1個第二校驗位。
因此,所設計的交織器滿足刪余Turbo碼的刪余規(guī)則,使得信號經(jīng)過遮擋后可以被最大可能地恢復。
下面對不同碼長、不同遮擋比例下,未采用外交織器與采用外交織器時的系統(tǒng)性能進行計算機仿真比較。系統(tǒng)仿真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仿真參數(shù)設定Table 1 Simulation parameters
圖4和圖5分別給出了不同遮擋比例、不同外交織長度條件下的4種外交織器BER性能比較曲線,由圖可以看出,未采用外交器的BER隨信噪比變化很小而且一直保持在10-2這個數(shù)量級,使得碼字不能有效地抵抗旋翼遮擋。相比較而言,其他3種交織器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碼字抵抗旋翼遮擋的能力,其中改進的外交織器性能最好,其次是S距離交織器,普通分組交織器性能最差。
圖4 碼長1536,不同遮擋比例時外交織器BER性能曲線Fig.4 Outer inter leavers' performance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shade when code length is 1536
圖5 碼長3072,不同遮擋比例時外交織器的BER性能曲線Fig.5 Outer interleavers' performance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shade when code length is 3072
分別對比圖4和圖5可以看出,在遮擋比例為1/6、誤碼率大于等于10-4時,改進的外交織器比S距離交織器約有0.1~0.5 dB增益,比分組交織器更是有1 dB以上增益;在遮擋比例為1/10時,改進的外交織器與S距離交織器性能相比也有類似結論。同時也可以看出,在遮擋比例相同的條件下,碼字長度越長,改進的交織器與其他交織器相比,對碼字性能的改進也就越大。
為了減小旋翼遮擋對HSCS系統(tǒng)譯碼造成的影響,本文使用了外交織器,并在對編譯碼結構改進的基礎上聯(lián)合設計了一種改進的外交織器,它有效地分散了碼字中的成片旋翼遮擋,使得離散化之后的碼字能夠很好地滿足刪余Turbo的設計要求,提高了碼字性能。對未采用外交織器和分別采用分組交織、S距離隨機交織和改進的外交織器進行了仿真比較,結果表明,外交織器的引入確實提高了系統(tǒng)BER性能,而且和采用其他外交織器相比,改進的外交織器提高了譯碼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旋翼遮擋對碼字造成的干擾,提高了直升機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可靠性,更為今后該方面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借鑒。
[1]Rowitch D N,Miltein L B.On the performance of hybrid FEC/ARQ systems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turbo(RCPT)code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0,48(6):948-959.
[2]柯德軍,徐友云.刪余Turbo碼的交織刪余的綜合設計研究[J].信息技術,2006(11):5-8.KE De-jun ,XU You-yun.Research on combining designs of interleaving and puncturing for punctured Turbo codes[J].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6(11):5 -8.(in Chinese)
[3]肖創(chuàng)創(chuàng).直升機衛(wèi)星通信的Turbo碼不等保護技術[J].軍事通信技術,2013,34(3):21-24.XIAO Chuang-chuang.Technology of Turbo Codes'Unequal Protection Based on Helicopt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2013,34(3):21-24.(in Chinese)
[4]Sato M,Miura A,Taira S,et al.Ku-band helicopte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for on scene disast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J].Personal,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2004,1(4):2792-2796.
[5]匡麟玲,倪祖耀,凡明清,等.直升機寬帶多媒體衛(wèi)星通信中的信道預測與可變速率編碼[C]//第八屆衛(wèi)星通信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通信學會衛(wèi)星通信委員會,2012:272-278.KUANG Lin-ling,NI Zu-yao,F(xiàn)AN Ming-qing,et al.Channel Prediction and Variable Rate Coding for Helicopter Broadb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C]//Proceedings of Eight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cademic Essays. Beijing:Chin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2012:272-278.(in Chinese)
[6]Chatzigeorgiou I,Rodrigues M R D,Wassell I J,et al.A novel techniqu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punctured turbo codes[C]//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Istanbul,Turkey:IEEE,2006:1-5.
[7]Blazek Z,Bhargava V K,Gulliver T A.Some results on partially systematic turbo codes[C]//Proceedings of 2002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ancouver,Canada:IEEE,2002:981-984.
[8]Rosnes E,Ytrehus O.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families of rate-compatible punctured turbo codes[C]//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Adelaide,SA:IEEE,2005:602-606.
[9]劉東華.Turbo碼原理與應用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LIU Dong-h(huán)ua.Turbo cod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 Industry,2004.(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