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依君,劉瑜,涂林修,王海燕,顧世明,陸榮耀
六味地黃丸對單純性肥胖兒童血內皮素的影響
梅依君,劉瑜,涂林修,王海燕,顧世明,陸榮耀
目的探討六味地黃丸對單純性肥胖兒童血管內皮素的影響。方法收集單純性肥胖兒童122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62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給予行為矯正、飲食調整和運動治療;觀察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治療。采用放射免疫法對兩組進行血漿內皮素的測定,觀察治療前后血漿內皮素水平的變化。結果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治療后內皮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純性肥胖兒童給予積極的干預治療后,能使肥胖兒童血漿內皮素水平下降,加用六味地黃丸口服后,內皮素下降更為明顯。
單純性肥胖;內皮素;兒童;六味地黃丸
近年來,我國兒童肥胖發(fā)生率逐年升高[1],兒童肥胖中大部分屬于單純性肥胖,比例高達95%,兒童單純性肥胖是引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高危因素之一,亦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2]。有研究報道極度肥胖兒童與內皮功能損傷有關[3],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干預兒童肥胖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單純性肥胖兒童予六味地黃丸治療,以探討六味地黃丸對單純性肥胖兒童血漿內皮素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辨證為陰虛內熱證的肥胖患兒122例,均符合單純性肥胖癥診斷標準[1]。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2例),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10~13歲,平均(10.6±1.5)歲;體質量指數(shù)23~29kg/m2,平均(26.3±2.1)kg/m2。對照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10~13歲,平均(11.2±1.7)歲;體質量指數(shù)23~29 kg/m2,平均(25.5±2.8)kg/m2。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措施對照組給予行為矯正、
飲食調整和運動治療,由專人制定詳細的方案,并每2周回訪一次執(zhí)行情況,療程6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治療(河南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Z41022128,批號20110123),每次3粒,每天3次,30d為1個療程,間隔30d,再繼續(xù)下1個療程,共3個療程;在治療期間由家長配合執(zhí)行行為矯正、飲食調整及運動治療,總療程為6個月。
1.2.2 血清內皮素測定事先準備預冷并含10%EDTA30 l和抑肽酶40 l(1000U)的離心試管,清晨空腹的條件下抽取患兒靜脈血4m l,將其中2m l置于試管中,混勻后在4℃、3000 r/m in的條件下離心10 min,接著分離血漿倒入塑料管內密封,在-20℃冰箱內保存。實驗測定前,用冷水將上述標本復融,再次在4℃、3 000 r/ min的條件下離心5m in,取上清液測定。另外2m l靜脈血不加抗凝劑,及時離心分離血清,在-20℃冰箱內保存。內皮素測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直接測定(非平衡法),試劑盒購自Cayman公司。
1.3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前內皮素水平(48.86±3.59)pg/m l,治療后(34.14±1.45)pg/m l;觀察組治療前內皮素水平(49.16±3.74)pg/ml,治療后(27.17±1.59)pg/m l;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與治療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29.20、 57.00,均P<0.05),兩組治療后內皮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4.98,P<0.05)。
內皮素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合成與分泌,具有強烈的收縮血管作用,可引起血管內皮功能失調。有證據(jù)表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和動脈粥樣硬化(AS)在兒童中已存在[4]。兒童肥胖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損傷,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是高血壓、AS等疾病的啟動環(huán)節(jié)。目前測量血漿內皮素水平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評價血管內皮功能的手段。內皮素是血管內皮釋放的血管收縮因子,可導致AS前期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本研究顯示,單純性肥胖兒童血漿內皮素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兒童。由此推斷出單純性肥胖兒童可能已經存在早期的血管內皮結構和功能的損傷。
六味地黃丸出自宋代太醫(yī)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六味中藥組成,有滋補腎陰、養(yǎng)肝涉精及補脾固腎等效。肥胖在中醫(yī)學上病因主要是先天稟賦、飲食不節(jié)、好靜惡動、臟腑功能失調及七情所傷等。病機主要有脾虛、腎虛、肝郁、胃熱等,與痰、濕、瘀密切相關。近年來相關報道提示,六味地黃丸在某些程度上可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血漿內皮素水平[5-6]。本研究顯示,對照組及觀察組內皮素值在治療后均有下降,但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說明肥胖兒童在飲食調整和運動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六味地黃丸治療對降低內皮素水平療效更顯著,提示六味地黃丸對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綜上所述,單純性肥胖兒童可伴有血漿內皮素水平增高,通過飲食調整和運動治療可降低內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加用六味地黃丸治療內皮素水平下降更明顯,提示其對于改善單純性肥胖兒童內皮功能有一定的療效,但需要更大樣本研究進一步證實。
[1]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質指數(shù)值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 97-102.
[2]Calderon KS,Yueha CB,Schaffer SD. Obesity-relate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Intervention recommendations to decrease adolescentobesity[J].Pediatr Nuts,2005, 20(1):3-14.
[3]Levent E,Goksen D,Ozyarek AR,etal. Stiffnessof the abdomnal atorta in obese children[J].JPediatr Endocrinol Metab, 2002,15(4):405-409.
[4]趙敏,萬燕萍.兒童肥胖與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損傷[J].臨床兒科雜志,2009,27(2): 185-188.
[5]程吉東.六味地黃丸對老年性高血壓患者腎保護作用的隨訪調查[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7,26(2):87-88.
[6]蔡麗慧.六味地黃丸對老年性高血壓ET、NO水平影響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 2004,22(7):1280-1281.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6.043
R725.9
A
1671-0800(2014)06-0720-02
浙江中醫(yī)藥科學研究基金(2011ZA100)
315000 寧波,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
涂林修,Email:tulinxiu@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