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煥明
【摘要】 目的:研究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與護理對策。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護理方案。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1647,P=0.0231)。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6.2745,P=0.0122)。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結論: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
【關鍵詞】 ICU; 氣管切開; 肺部感染; 護理
氣管切開術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蛳潞粑婪置谖镤罅羲潞粑щy的一種常見手術。ICU危重患者由于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等,常進行外界輔助呼吸,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1-2]。然而,由于氣管切開后患者傷口暴露,常會引起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多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效果良好[3-4]。本院對40例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9~80歲,平均(57.5±2.6)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10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9例,其他患者6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7~81歲,平均(55.8±3.2)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8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10例,其他患者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氣管切開的消毒、抗感染的處理,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命體征狀況。對患者的氣管切開部位進行積極的預防感染的消毒處理,并且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的提前處理。之后,給予兩組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主要操作有:(1)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患者進入病房后,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等各項生命指征進行監(jiān)測分析。并且關注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防止出現(xiàn)因術后護理不當引起的術后并發(fā)癥及病情危急等情況的發(fā)生。(2)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常規(guī)的清潔消毒,保持室內的安靜,定期實施消毒。并做好室內的細菌檢測。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嚴格落實無菌觀念。凡進入ICU病房的患者,必須要求著專用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院內患者及患者家屬不能隨意進出ICU病房,對患者所在ICU病房實施全方位保護。(3)針對性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特殊護理,密切監(jiān)測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檢查有無出血,氣管切開部位是否清潔。根據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定期更換敷料及紗布。并在切口周圍采用0.5%的碘伏進行消毒。
1.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具體的臨床評價標準為:痊愈:患者的病情狀況完全消失,癥狀消失,肺部感染癥狀消失;好轉:患者的病情狀況出現(xiàn)好轉,肺部感染癥狀出現(xiàn)緩解。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見表2。
3 討論
ICU重癥患者常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呼吸道問題,因此對患者實施氣管切開,可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5]。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為了吸痰,保持氣道通暢,可考慮氣管切開,如重度顱腦損傷、呼吸道燒傷嚴重胸部外傷、顱腦腫瘤、昏迷、神經系病變等。上述疾病時,由于咳嗽反射消失或因疼痛而不愿咳嗽,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妨礙肺泡氣體交換,使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氣管切開后,吸凈分泌物,改善了肺泡之氣體交換。同時,術后吸入的空氣不再經過咽、喉部,減少了呼吸道死腔,改善了肺部氣體交換,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復[6-7]。但是,氣管切開后,患者的傷口與外界直接接觸,因此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進而發(fā)生肺部感染[8-9]。因此,在對患者行氣管切開后,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多項研究顯示對ICU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治療后并發(fā)癥[10-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士靜,董立亭,張秀云,等.重癥監(jiān)護室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9-11.
[2]鄭小薇,付景榕,黃敏,等.加強氣管切開患者口咽部護理預防獲得性肺部感染[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544-545.
[3]李華,呂建鋒.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89.
[4]游楓燁,王霞.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2):170-172.
[5]劉琦,陳錦景,吳會玲,等.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56-57.
[6]劉玉波.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94-95.
[7]陸海燕,劉薇群.氣管切開術后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5):81-83.
[8]秦冰麗.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J].河北醫(yī)藥,2013,35(5):795-796.
[9]蒲成英.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30(17):74-74.
[10] 凡國華,朱蓉蓉,王繼兵,等.綜合康復訓練在防治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69-471.
[11] 李建紅,陳語花,陳海玉,等.護理卡在預防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妫?010,12(6):49-50.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陳丹云)
【摘要】 目的:研究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與護理對策。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護理方案。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1647,P=0.0231)。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6.2745,P=0.0122)。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結論: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
【關鍵詞】 ICU; 氣管切開; 肺部感染; 護理
氣管切開術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蛳潞粑婪置谖镤罅羲潞粑щy的一種常見手術。ICU危重患者由于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等,常進行外界輔助呼吸,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1-2]。然而,由于氣管切開后患者傷口暴露,常會引起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多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效果良好[3-4]。本院對40例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9~80歲,平均(57.5±2.6)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10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9例,其他患者6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7~81歲,平均(55.8±3.2)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8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10例,其他患者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氣管切開的消毒、抗感染的處理,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命體征狀況。對患者的氣管切開部位進行積極的預防感染的消毒處理,并且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的提前處理。之后,給予兩組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主要操作有:(1)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患者進入病房后,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等各項生命指征進行監(jiān)測分析。并且關注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防止出現(xiàn)因術后護理不當引起的術后并發(fā)癥及病情危急等情況的發(fā)生。(2)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常規(guī)的清潔消毒,保持室內的安靜,定期實施消毒。并做好室內的細菌檢測。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嚴格落實無菌觀念。凡進入ICU病房的患者,必須要求著專用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院內患者及患者家屬不能隨意進出ICU病房,對患者所在ICU病房實施全方位保護。(3)針對性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特殊護理,密切監(jiān)測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檢查有無出血,氣管切開部位是否清潔。根據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定期更換敷料及紗布。并在切口周圍采用0.5%的碘伏進行消毒。
1.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具體的臨床評價標準為:痊愈:患者的病情狀況完全消失,癥狀消失,肺部感染癥狀消失;好轉:患者的病情狀況出現(xiàn)好轉,肺部感染癥狀出現(xiàn)緩解。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見表2。
3 討論
ICU重癥患者常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呼吸道問題,因此對患者實施氣管切開,可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5]。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為了吸痰,保持氣道通暢,可考慮氣管切開,如重度顱腦損傷、呼吸道燒傷嚴重胸部外傷、顱腦腫瘤、昏迷、神經系病變等。上述疾病時,由于咳嗽反射消失或因疼痛而不愿咳嗽,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妨礙肺泡氣體交換,使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氣管切開后,吸凈分泌物,改善了肺泡之氣體交換。同時,術后吸入的空氣不再經過咽、喉部,減少了呼吸道死腔,改善了肺部氣體交換,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復[6-7]。但是,氣管切開后,患者的傷口與外界直接接觸,因此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進而發(fā)生肺部感染[8-9]。因此,在對患者行氣管切開后,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多項研究顯示對ICU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治療后并發(fā)癥[10-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士靜,董立亭,張秀云,等.重癥監(jiān)護室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9-11.
[2]鄭小薇,付景榕,黃敏,等.加強氣管切開患者口咽部護理預防獲得性肺部感染[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544-545.
[3]李華,呂建鋒.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89.
[4]游楓燁,王霞.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2):170-172.
[5]劉琦,陳錦景,吳會玲,等.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56-57.
[6]劉玉波.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94-95.
[7]陸海燕,劉薇群.氣管切開術后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5):81-83.
[8]秦冰麗.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J].河北醫(yī)藥,2013,35(5):795-796.
[9]蒲成英.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30(17):74-74.
[10] 凡國華,朱蓉蓉,王繼兵,等.綜合康復訓練在防治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69-471.
[11] 李建紅,陳語花,陳海玉,等.護理卡在預防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瓢妫?,2010,12(6):49-50.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陳丹云)
【摘要】 目的:研究氣管切開患者ICU內肺部感染與護理對策。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護理方案。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1647,P=0.0231)。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6.2745,P=0.0122)。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結論: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
【關鍵詞】 ICU; 氣管切開; 肺部感染; 護理
氣管切開術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蛳潞粑婪置谖镤罅羲潞粑щy的一種常見手術。ICU危重患者由于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等,常進行外界輔助呼吸,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1-2]。然而,由于氣管切開后患者傷口暴露,常會引起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多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對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效果良好[3-4]。本院對40例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實驗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9~80歲,平均(57.5±2.6)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10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9例,其他患者6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27~81歲,平均(55.8±3.2)歲。病情狀況:重型顱腦損傷患者15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8例,各種手術術后的患者10例,其他患者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氣管切開的消毒、抗感染的處理,對患者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命體征狀況。對患者的氣管切開部位進行積極的預防感染的消毒處理,并且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的提前處理。之后,給予兩組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主要操作有:(1)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待患者進入病房后,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等各項生命指征進行監(jiān)測分析。并且關注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防止出現(xiàn)因術后護理不當引起的術后并發(fā)癥及病情危急等情況的發(fā)生。(2)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房進行常規(guī)的清潔消毒,保持室內的安靜,定期實施消毒。并做好室內的細菌檢測。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嚴格落實無菌觀念。凡進入ICU病房的患者,必須要求著專用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院內患者及患者家屬不能隨意進出ICU病房,對患者所在ICU病房實施全方位保護。(3)針對性對氣管切開患者實施特殊護理,密切監(jiān)測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檢查有無出血,氣管切開部位是否清潔。根據患者分泌物的多少定期更換敷料及紗布。并在切口周圍采用0.5%的碘伏進行消毒。
1.3 觀察指標 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具體的臨床評價標準為:痊愈:患者的病情狀況完全消失,癥狀消失,肺部感染癥狀消失;好轉:患者的病情狀況出現(xiàn)好轉,肺部感染癥狀出現(xiàn)緩解。有效率=(痊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4397,P=0.0064)。見表2。
3 討論
ICU重癥患者常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呼吸道問題,因此對患者實施氣管切開,可顯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5]。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為了吸痰,保持氣道通暢,可考慮氣管切開,如重度顱腦損傷、呼吸道燒傷嚴重胸部外傷、顱腦腫瘤、昏迷、神經系病變等。上述疾病時,由于咳嗽反射消失或因疼痛而不愿咳嗽,分泌物潴留于下呼吸道,妨礙肺泡氣體交換,使血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增高,氣管切開后,吸凈分泌物,改善了肺泡之氣體交換。同時,術后吸入的空氣不再經過咽、喉部,減少了呼吸道死腔,改善了肺部氣體交換,也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復[6-7]。但是,氣管切開后,患者的傷口與外界直接接觸,因此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進而發(fā)生肺部感染[8-9]。因此,在對患者行氣管切開后,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多項研究顯示對ICU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良好,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治療后并發(fā)癥[10-11]。
本研究選擇本院接診的80例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方案。護理干預后,采用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并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7.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可顯著提高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系統(tǒng)性護理干預措施對ICU內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實施護理,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士靜,董立亭,張秀云,等.重癥監(jiān)護室危重患者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9-11.
[2]鄭小薇,付景榕,黃敏,等.加強氣管切開患者口咽部護理預防獲得性肺部感染[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544-545.
[3]李華,呂建鋒.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7):89.
[4]游楓燁,王霞.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22):170-172.
[5]劉琦,陳錦景,吳會玲,等.持續(xù)氣管內滴藥預防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56-57.
[6]劉玉波.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94-95.
[7]陸海燕,劉薇群.氣管切開術后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進展[J].上海護理,2010,10(5):81-83.
[8]秦冰麗.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J].河北醫(yī)藥,2013,35(5):795-796.
[9]蒲成英.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療,2011,30(17):74-74.
[10] 凡國華,朱蓉蓉,王繼兵,等.綜合康復訓練在防治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5):469-471.
[11] 李建紅,陳語花,陳海玉,等.護理卡在預防氣管切開后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12(6):49-50.
(收稿日期:2013-08-28) (本文編輯:陳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