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提出這樣一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講演式的課堂教學,立足于老師的講析授予,老師的精力主要用于解讀教材,引入教學資源,組織自己的教學語言……這一切都是為了課堂的精彩紛呈。這樣的課堂里,雖然也有提問學生的,但問題大多小而淺。學生簡單的回答還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深度講析。這種形態(tài)的課堂,難免教師講析過度,而造成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嚴重缺失。課堂缺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自然就會導致高耗低效的后果。就學習而言,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是完成學習任務的內因;教師的教,只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教師的教絕不能代替學生的學,而且只能在幫助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才能產(chǎn)生積極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學習者通過自己練習、探索、發(fā)現(xiàn),所獲得的知識才真正有效?!苯處煈浞中湃螌W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給讀書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強烈的學習責任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教學《恐龍》一課時,我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下面具體談談我的做法。
一.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預習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可能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迸d趣就是學習的動力,有興趣就有學習的潛力,一旦我們的語文課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他們就會迸發(fā)出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對某件事產(chǎn)生興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學習,興趣更濃者,能達到廢寢忘食的境界。
因此,我們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讓他們樂學。動機是內驅力,自主學習需要一種內在激勵的力量。如果學生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這種內驅力就能把學生內部的精神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烈的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產(chǎn)生對新知識的需要和渴求,并在興趣的激勵下形成探索動機。
雖然恐龍時代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是學生對恐龍卻情有獨鐘,愛看恐龍的書籍,愛收集恐龍的玩具,愛看恐龍的影片等等,他們對恐龍有著極大的熱情。因此,我就牢牢抓住這一點,在上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模型及文字資料,了解各種各樣的恐龍的特點,再找找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的原因等。學生對此項任務表現(xiàn)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情,他們有的帶來了專門介紹恐龍的書籍、畫冊,有的帶來了恐龍的實物模型,還有的特地從網(wǎng)上打印了恐龍的相關資料,而且圖文并茂。還沒上課,同學們就相互欣賞,紛紛熱烈地討論起了各種恐龍的名稱、特點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來了,也就為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課前預習少不了預習課文本身,我請學生先把課文讀通順,再想想課文為我們介紹了有關恐龍的哪些方面的知識,你對哪部分知識最感興趣,就相應地去找相關知識來進行補充。同時,請學生填好我們平時的預習卡》(見下)
因為語文教材知識系統(tǒng)的安排是螺旋式漸進的。學生每接觸一篇新課文,98%以上是熟字、熟詞和已經(jīng)掌握的句式,課文內容完全可以憑借個人的生活體驗來感知理解。所以,語文課完全應當讓學生自學在先,教師指導在后。這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也可以使教師上課更有針對性,只在疑難處點撥啟迪,讓學生能“自奮其力,自致其知”。
二.巧用媒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開始上課了,我先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再現(xiàn)在兩億年前恐龍橫行世界的景象,把學生深深地引入到情境中,使每位學生對恐龍都產(chǎn)生好奇之情,激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本課的學習過程中。
陶行知先生說:“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學生自動,而且要啟發(fā)學生使能自覺?!薄犊铸垺芬晃氖且黄R性短文,里面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感知文中運用的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為是初次接觸到說明方法,所以,教師適度的講析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在進一步的學習探究中自行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提出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么特點?你最喜歡哪一種?”讓學生開始自主學習,自讀自悟。這一環(huán)節(jié)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緊接著,我在多媒體上給大家展現(xiàn)了雷龍的圖片,讓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恐龍?并且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學生從文中找到了描寫雷龍?zhí)攸c的句子,我就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來完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 , 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 ?!睂W生把句子填表完整后,“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苯又揖鸵龑W生注意觀察橫線上的話,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讓我們對雷龍這種恐龍有了清楚的認識的。學生通過討論,從“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知道了這是一種“作比較”的說明方法。而“它每踏下一步就發(fā)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這一處則是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作者用了這兩種方法后,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就寫得非常具體。緊接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這一特點讀出來。因為是初次接觸說明方法,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就在黑板上板書了各種說明方法的名稱。
學完雷龍,我就對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了小結,以便讓學生循著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在學習下面各種恐龍時,我們就按著“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讀一讀”的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看,是很細致的看;猜,是有根據(jù)的猜;說,是有方法的說;讀,是有感情的讀。不一會兒,學生就準確地找出了梁龍的長、劍龍有刺、三角龍極其兇猛的特點,同時也一一找到了文中用到的說明方法。當然,同學們的朗讀也是繪聲繪色的。這樣的課堂學習,是在學生個體、群體和教師、教學媒體之間不斷地以知識、信息為主要形式的能量交換,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性高,自然課堂的學習效率也高。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诮o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后,由扶到放,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提高。
三.自主表演,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語文課堂教學要以讀為本,讀說結合?!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讀,學生才能自己有感悟語言的內涵。而通過說,學生能將文章中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課文2-4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恐龍及其兩個親戚的特點,通過朗讀,學生對每一種恐龍的特點已經(jīng)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學完這些內容后,我又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請每位同學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恐龍,以“我是**龍”為開頭,向大家介紹這種恐龍的特點。介紹時,我讓學生戴上各種恐龍的頭飾上臺來表演,講得好的就把頭飾獎勵給他。為了能得到老師的獎勵,學生們認真地、反復地朗讀著、練習著。接著,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要求上臺來表演。學生的精彩表演、大家的熱烈掌聲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生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鞏固。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中肯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通過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堅定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增進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老師中懇的評價,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求知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探索中。
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必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尋找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設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為每個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四.課后延伸,新知舊知主動融合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恐龍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接觸到了“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全新的說明方法。而在三年級第一學期,我們有一個習作是為自己喜歡的動物設計名片。備課時,我靈機一動:既然學生對恐龍那么喜歡,課前也搜集到了許多的恐龍知識,我何不把兩者結合起來呢!于是,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作業(yè):用上今天學習的說明方法(至少用上一種方法)來介紹一種自己課外了解的恐龍,為它制作成一張圖文并茂的名片。該項作業(yè)完成后,我們將在班級里進行一次恐龍名片大匯展。這項作業(yè)既復習了動物名片的制作,又把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學生非但有興趣去做這個作業(yè),而且學生作業(yè)時有很大的主動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恐龍種類、選擇自己喜歡的說明方法來向大家介紹。我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是希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喚起他們的自主意識,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主動發(fā)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課堂上教學恐龍的繁殖方式這部分時,發(fā)生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插曲:
師:你們知道恐龍是怎么繁殖的嗎?
生:我知道恐龍是卵生的。
師:那你知道什么是卵生嗎?
生:……(一時說不出)
生:卵生就是小動物是從蛋里鉆出來的。
師:說得真好。那你們現(xiàn)在有誰知道哪些動物是卵生的呢?
生:小雞、小鴨。
生:海龜。
……
生:蝸牛
聽到學生的這個回答,我的心中頓時“咯噔”了一下,因為說實話,課前我沒有預設到這樣的回答。我當時真不知道蝸牛到底是不是卵生的。怎么辦?在稍加思索后,我隨即對學生說:“蝸牛是不是卵生動物,老師現(xiàn)在也不能給你們正確的答案,讓我們課后一起去查一查資料證實吧?!狈艑W前,我沒有忘記提醒學生回家上網(wǎng)查一查,蝸牛這種動物到底是通過什么方式繁殖的,順便再找找還有什么動物也是卵生的。第二天一早,就有不少同學興沖沖地來告訴我:“老師,老師,我查到了,蝸牛應該是卵生的。還有好多動物是卵生的呢!青蛙也是,魚也是,蝴蝶也是,還有一種哺乳動物鴨嘴獸也是卵生的呢!”“真的嗎?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看著這一張張?zhí)煺婊顫姷男δ?,我的心情無比欣慰。其實,我也已經(jīng)上網(wǎng)查到答案了,卵生動物應該是指通過產(chǎn)卵的方式來繁殖的動物。課堂上,我們片面地從下蛋這方面來理解卵生這個詞語了。我真高興,課堂上的一個小插曲,能讓這么多學生去主動探索從而獲得新知,這真是我們的大收獲??!
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是時代的呼喚。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我力求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課前,引導學生主動去預習;課上,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課后,又注意讓學生主動融合新舊知識,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更自主地參與學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時代的號角呼喚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從而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讓學生“當家作主”,全過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大幅度地提高。
馬勤奮,教師,現(xiàn)居江蘇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