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雞蛋》是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說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雞蛋》中成功地運用了反諷技巧,在看似詼諧的敘述下,刻畫出了現(xiàn)代社會中異化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美國夢破滅的悲劇主題。
關(guān)鍵詞:《雞蛋》; 反諷技巧
[中圖分類號]: 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1
《雞蛋》以一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美國中西部家庭滑稽而不幸的生活境遇。文中的父母,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他們先是開辦雞場,卻因發(fā)生在雞身上各種各樣的不幸而以失敗告終,后來經(jīng)營餐館,卻被蹩腳的“雞蛋戲法”完全擊垮。一家三口命運的起起落落竟與小小的雞蛋緊緊相連?!峨u蛋》中,作者通過反諷技巧將語言、人物、場景等塑造到了更深層次的主題。
從本質(zhì)上說,反諷是指一個詞、一個事件、一個人與其獲取意義與生存的上下文發(fā)生了不服、背離或沖突。反諷大致可以分為言語反諷、情境反諷、戲劇性反諷三類。其中,言語反諷基于語言層面,情境反諷指某種事態(tài)的發(fā)展違反常情,與一般預(yù)料相反,有人稱其為“情境的嘲弄”?!峨u蛋》中主要運用了言語反諷和情境反諷兩種寫作技巧,分析如下。
一、言語反諷
言語反諷指作者將其寫作的真實意圖隱于語言表層之下,使讀者自己從字里行間挖掘品味,以體會到直接陳述下之深層內(nèi)涵的一種技巧。下文從言語反諷來解讀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1、父親:作者將父親禿頂?shù)念^比作凱撒大帝帶兵出征的勝利之道(原文為:…something like a broad road, such a road as Caesar might have made on which to lead his legions out of Rome…),表面上描寫父親滑稽的外形,實則調(diào)侃在命運面前父親的無能與痛苦。此處“路”的比喻象征著父親苦苦探索的命運之路。父親一直在人生路上奔波向前,卻在命運的捉弄下徒勞而彷徨。在經(jīng)營餐館時,父親竟荒謬地把畸形雞當做吸引顧客的制勝法寶(原文為:The grotesques were, he declared, valuable. People, he said liked to look at strange and wonderful things.)。父親的話讓人忍俊不禁,細讀不免體會到言下的灰暗之意。父親視畸形之物為無價之寶,盲目樂觀,狹隘偏執(zhí)。父親話中的grotesques與valuable及strange與wonderful的兩兩并置,使詞語間形成沖突,凸顯出父親的想法之荒謬,他與現(xiàn)實生活的極端不協(xié)調(diào),也反映出他性格的裂變與精神的扭曲。而這一切無疑注定了他夢想的破滅。
2、母親:母親建議父親在郊外火車站對面開餐館,并堅持全天營業(yè)。“It was her ides that the restaurant would be profitable.”此句采用強調(diào)句型,意在突出母親的觀念對整個家庭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影響。母親一心尋思著發(fā)財致富,不僅對“我”和父親懷有壯志雄心,腦袋里還總是盤算著一切有利可圖的生意。文中有關(guān)母親的語句,看似積極向上,實則諷刺母親日益膨脹的欲望及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必將給整個家庭帶來災(zāi)難。
二、情境反諷
情境反諷側(cè)重與小說的主題立意、情節(jié)編纂、場景設(shè)置、敘事結(jié)構(gòu)等共同構(gòu)成的內(nèi)涵,在小說中追求一種整體化的效果。在《雞蛋》中,情境反諷有諸多表現(xiàn),下文僅從以下兩方面說明:
1、荒誕的場景:養(yǎng)雞場作為父親的第一筆投資,原本滿載著整個家庭的期望,卻接連上演著無法控制的悲?。哼@些雞要么破殼而生便染上各種疾??;要么帶著枯死的軀殼,繼續(xù)長大,浪費糧食;要么僥幸逃過瘟疫,讓你期待滿滿,然后瞪著傻眼,閑庭信步地走向馬車車輪底。它們仿佛是為了迎合上帝的意旨,變著花樣走向死亡,折磨人的意志。雞場的雞成百上千,發(fā)生的事情也千奇百怪。在這怪誕的雞場里,人物的主觀愿望與事情的客觀發(fā)展之間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人物無可奈何的生活遭遇與悲劇命運。人物的艱辛努力與事情的逆反結(jié)果在構(gòu)成強烈反諷的同時,也暗示著在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下人們的“美國夢”將不可避免地化為泡影。
2、敘事結(jié)構(gòu):該小說采用第一人稱回顧式的敘事模式。在此種敘事模式下,兩種眼光交替存在:一個是被追憶的“我”在經(jīng)歷事件時的童稚之見,一個是敘事者在用回憶的眼光看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出的成熟之態(tài)。例如:在第五段中,前半部分“我”以孩子的言語描寫出雞脆弱的生命旅程,行文不施脂粉,讀來別有味道。而后半部分“我”以老陳的視角談?wù)撈稹吧习⒗辜拥膬鐾撂越?,相信政客的誠實……”。反諷觀察者與反諷敘述者身份的不斷交替,讓讀者在稚嫩與深沉的視角里來回穿梭,體驗到一種觀點和敘述的交錯。小說敘事結(jié)構(gòu)的非邏輯性加深了小說的反諷意味。
結(jié)語
小說《雞蛋》中,反諷技巧的運用造成了幽默的嘲諷意味,讀者在領(lǐng)略語言的細微之余,不免反思隱于表象之后的真實意義。它以豐富變換,曲徑通幽的方式展現(xiàn)出人物扭曲的性格及其悲苦的遭遇,反映出在社會變遷的浪潮中人的困窘與無奈。
參考文獻:
[1]李定坤,漢英辭格對比與翻譯[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4:107.
[2]羅璐,論舍伍德?安德森《雞蛋的勝利》的敘事特色. [J].安徽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