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蘭 楊躍林
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wèi)生學院(華西第四醫(yī)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骨量(bone mass)降低、骨強度下降及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代謝性骨病。按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其中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較為常見,約占骨質疏松癥(OP)的90%[1],其發(fā)病與體內雌激素、降鈣素(hCT)、1,25二羥基維生素D3(1,25(OH)2D3)濃度降低,甲狀旁腺素(PTH)功能亢進、細胞因子表達紊亂、生活方式、遺傳等因素具有高度相關性[2],臨床分為Ⅰ型原發(fā)性OP(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與Ⅱ型原發(fā)性OP(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目前治療藥物激素類、雙膦酸鹽(BP)、降鈣素(hCT)等,而唑來膦酸(Zoledronate,ZOD)作為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因其抗骨重吸收能力強,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2012年6月-2013年9月應用唑來膦酸(ZOD)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質疏松科收治的原發(fā)性OP患者43例,其中男4例,女39例,年齡52~83歲,平均年齡(71.6±11.6)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3]診斷標準即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儀測定腰椎L1~4或股骨頸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2.5,排除肝腎功能異常、甲狀腺疾?。卓?、甲減)、嚴重消化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及3個月內曾服用皮質類激素藥物的病例。
1.2 治療方法 唑來膦酸注射液4mg,用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稀釋后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5min。同時口服鈣爾奇D片(每片含碳酸鈣1.5g+維生素D3200IU)600mg,1次/d,療程為12個月。
1.3 觀察評價指標
1.3.1 骨密度檢測: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測定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12個月腰椎L1~4、股骨頸骨密度(BMD)。
1.3.2 骨代謝相關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6個月、12個月檢測血鈣(Ca)、血磷(P),同時采用ALISEI全自動酶免分析儀測定血清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放射免疫法(RIA)測定骨鈣素(OC),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測定Ⅰ型膠原C端肽分解片段(β-CTx)、尿脫氧吡啶啉(DPD)/肌酐(Cr)比值(DPD/Cr)。并對治療前、后患者上述骨代謝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觀察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3 骨痛評估:采用數(shù)字疼痛評分法(Numericalrating scalle,NRS)用0~10數(shù)字(0~10分)次序評估疼痛程度:0無痛;1~3輕度疼痛(疼痛不影響睡眠);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劇痛(無法忍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用(±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治療前、后骨密度(BMD)及骨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4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治療后6個月、12個月所有患者骨痛癥狀明顯改善,較治療前骨痛NRS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個月患者腰椎L1~4與股骨頸骨密度(BMD)值,較治療前有明顯增長,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果見表1。
表1 43例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6、12個月骨密度(BMD)及骨痛評分比較(±s)
表1 43例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6、12個月骨密度(BMD)及骨痛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
2.2 治療前、后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后(6個月、12個月)患者血鈣(Ca)、血磷(P)檢測值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骨形成標志物骨鈣素(OC)、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值下調,治療后12個月兩者測定接近于正常值,其中OC值治療后12個月較治療前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骨吸收標志物Ⅰ型膠原C端肽分解片段(β-CTx)、尿脫氧吡啶啉/肌酐(DPD/Cr)比值,治療后下降迅速,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果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43例患者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43例患者骨代謝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
2.3 不良反應 本組不良反應多出現(xiàn)在治療后3~5d,其中9例患者出現(xiàn)輕中度流感樣癥狀(發(fā)熱4例,關節(jié)痛和肌痛3例,疲乏2例),2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經對癥治療后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58%。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全身退行性、代謝性骨病,其病理生理改變過程較為復雜。POP常見于絕經后數(shù)年的女性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于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脆性骨折,其危害很大,尤其是髖部骨折后,導致患者長期臥床,易造成靜脈血栓形成(DVT)、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發(fā)生[4],使病殘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提高骨密度(BMD),提升骨強度,消除或緩解骨痛,減少骨折發(fā)生風險是治療骨質疏松癥(OP)的目標。
唑來膦酸(ZOD)是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與羥基磷灰石之間的親和常數(shù)高于其他雙膦酸鹽,其作用機制是促進羥基磷灰石晶體沉積到類骨質中形成正常骨質,同時抑制因破骨細胞活性增加而導致的破骨細胞介導的骨吸收,從而誘導破骨細胞凋亡[5]。文獻研究表明[6],唑來膦酸可抑制骨吸收,但對骨的形成、骨的正常礦化及力學特性無不良影響。唑來膦酸1年滴注1次,便能有效降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轉化,增加骨密度,從而減少椎骨、股骨頸或髖骨等關鍵部位骨折的風險,較其他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倫膦酸鹽(每周口服70mg),患者依從性更好且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更強[7]。有研究證實[8],老年人平均每日增加鈣攝入量(鈣元素量700mg/d)可延緩皮質骨和松質骨骨量的丟失,改善骨礦化。鈣爾奇D片是碳酸鈣與維生素D3的復合制劑,復方中維生素D3可更有效的促進小腸對碳酸鈣Ca2+的吸收,與其他鈣劑比較效價比更高。劉國強[9]等采用唑來膦酸+鈣爾奇D聯(lián)合用藥治療31例POP,治療6個月,其患者骨痛改善優(yōu)良率達75%,腰椎L1~4、股骨頸BMD平均增長率為10.67%,明顯優(yōu)于與對照組(單用鈣爾奇D)。
本研究顯示,唑來膦酸聯(lián)合鈣爾奇D治療43例POP患者,治療后6個月、12個月所有患者骨痛癥狀明顯改善,較治療前骨痛NRS評分明顯降低,患者腰椎L1~4與股骨頸骨密度(BMD)值,較治療前有明顯增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骨代謝相關指標骨鈣素(OC)、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BALP)值下調平穩(wěn),治療后12個月兩者測定接近于正常值,而骨吸收標志物β-CTx、DPD/Cr比值,治療后下降迅速,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果與相關文獻[10~12]報告基本一致,表明唑來膦酸聯(lián)合鈣爾奇D治療POP可提高鈣劑攝入,增加骨密度,并顯著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少骨吸收,降低骨轉化,且抑制效應可達12個月[13]。
本組不良反應以輕中度流感樣癥狀為主(發(fā)熱、關節(jié)痛和肌痛、疲乏等),其次是消化道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等,經對癥治療后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58%。治療期間未見肝腎功能異常。
[1]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編著.老年醫(yī)學診療常規(guī)〔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03-108.
[2] 王舟,姚定國.內分泌科疾病臨床治療與合理用藥〔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196-204.
[3] 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4] 李敬會,蔡莉莉,李德梅.唑來膦酸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臨床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27(9):777-778.
[5] 張曉梅,劉忠厚.唑來膦酸鹽與骨質疏松癥〔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9,15(11):857-867.
[6] 朱漢民.雙膦酸鹽和骨質疏松〔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7):517-520.
[7] 王利,楊毅,張學軍,等.唑來膦酸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50例的疼痛緩解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2):1092-1094.
[8] 金小嵐.鈣劑和維生素D在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41(6):3-4.
[9] 劉國強,姜世平,徐謙.唑來膦酸聯(lián)合鈣爾奇D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研究〔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40(6):1359-1361.
[10] 甘莉.密固達在骨質疏松癥中的療效及其對骨代謝相關指標的影響觀察〔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3,19(8):1077-1079.
[11] 甄東,邱冰.唑來膦酸治療35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2):166-168.
[12] 婁振凱,李春海,葉偉,等.注射用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36例〔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2,31(5):247-250.
[13] 許翎,鄧海鷗,智喜梅,等.唑來膦酸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的臨床觀察〔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9):1287-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