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寰宇,劉吉臣,吳黎葵/HOU Huanyu, LIU Jichen, WU Likui
改造復興之道
——北京國悅府創(chuàng)作實踐
侯寰宇,劉吉臣,吳黎葵/HOU Huanyu, LIU Jichen, WU Likui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大規(guī)模和高速的城市綜合開發(fā)建設,“爛尾”工程成為城市建設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并形成了獨特的實踐類型。本文通過具體的實踐,從平面布局、交通組織、立面形象和景觀環(huán)境等層面來探索在復雜條件制約下的“爛尾”綜合體建筑的改造設計策略,使其重獲新生,并力求為其他類似改造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
爛尾樓,綜合體,建筑改造,設計策略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大規(guī)模和高速的城市綜合開發(fā)建設,由于前幾年過熱的房地產投資,停緩建工程成為城市建設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并形成了獨特的實踐類型,而這類工程往往被人們冠以“爛尾樓”的不雅稱號。不少大中城市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尋找爛尾樓的再開發(fā)之路,使其重新煥發(fā)活力。本文通過北京國悅府的創(chuàng)作實踐,試圖從平面布局、交通組織、立面形象和景觀環(huán)境等層面來探索在復雜條件制約下的“爛尾”綜合體建筑的改造設計策略,通過擺脫舊形式、激發(fā)新空間、賦予新形象,使其脫胎換骨適應新的需求。
北京國悅府位于西長安街復興路與三環(huán)交匯處,地理位置極其優(yōu)越。項目是集商業(yè)、住宅和公寓于一體的綜合體建筑,建筑的1~6層為商業(yè)裙房,主體建筑為住宅和酒店式公寓,總建筑面積16萬m2。設計之初建筑主體結構框架已施工完畢,由于甲方對建筑的功能定位和立面形式有了新的需求,并要求對現(xiàn)狀條件做最大程度的保留,所以嚴格的說,我們是在現(xiàn)有的建筑結構框架基礎上進行的更新改造設計。
項目的主要設計內容是對住宅和公寓部分進行平面功能改造,以及整個綜合體建筑的立面形象改造。針對現(xiàn)狀與需求之間的諸多復雜沖突和限定性不利條件,如何化解并使其轉化為設計的機會,是我們努力思考并試圖解決的。
1 總平面圖
2.1 平面布局——單元組合、化深為淺
主體建筑為圍合式平面布局,中間為一狹長庭院。南樓臨長安街部分為住宅,北樓為酒店式公寓。住宅部分的平面輪廓很不規(guī)整,20m的建筑進深也明顯過大,原方案的單廊式布局及戶型組織方式,很難滿足住宅較高舒適度的要求。酒店式公寓部分存在單元面積和進深過大的問題。
2 改造前、后照片(西南)
3 平面方案比較
針對住宅部分平面不規(guī)整和進深過大的先天不足,設計采用了單元式的平面布局方式。南樓總寬為170多m,對其進行單元化分隔,分為4個單元,中間兩個單元對稱,布置主力戶型,東西兩端布置景觀住宅,這樣既可使建筑呈現(xiàn)秩序性的組合,又可提高戶型的私密性和品質感。通過加大戶型面積,提高了各功能房間的面積配比,增強了戶型的豪華感,也充分利用了大進深這一不利條件。公寓部分采用中間通廊式布局,進深變小,房間面積趨于合理,也易于自然采光。房間門的凹進處理創(chuàng)造了入口過渡空間,也使通長單調的廊道變得富有變化。
2.2 交通組織——分區(qū)得當、可識易達
交通組織是本項目中一個最大的難點,商業(yè)的平面布局及交通系統(tǒng)的優(yōu)先確定,給住宅和公寓的交通組織帶來諸多不利,而業(yè)主對于回家的交通方式、流線及感受直接關乎項目的品質。如何在有限的基地中避免不同人車流的相互干擾以及相互交織的室內垂直交通,實現(xiàn)便利有效的交通流線組織,是實現(xiàn)建筑高品質要求的關鍵。
設計力圖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商業(yè)主入口設置在南側,面臨主路,住宅入口設置在北側,有效地避讓了商場的主要人流和喧嚷的街道氣氛,易于營造安靜穩(wěn)定的社區(qū)環(huán)境。為了使住宅的回家方式獨立便捷,同時富有意趣,設計采用了交通轉換層,業(yè)主通過首層大堂電梯或地下車庫電梯可先到達轉換層,然后再進入各居住單元,乘坐電梯直接入戶。雖然沒有電梯直接到達便捷,但是在這條流線上,布置了寬敞的首層入口接待大廳、觀光電梯,并結合庭園布置休息大堂和會所。這一流線營造了親切宜人和富有變化的回家空間,從業(yè)主的心理感受層面反而減弱了直接入戶帶來的社區(qū)氛圍的缺失,同時也加強了空間環(huán)境帶來的溫馨感和穩(wěn)定感。
2.3 立面形象——體量整合、形象重塑
基地南面緊鄰西長安街復興路,建筑整體沿路橫向展開,基地前主、輔路旁的樹木栽植密集,對底層商業(yè)部分遮擋嚴重,商業(yè)立面很難完整呈現(xiàn)。主體建筑南面沿路體量長而沉悶。北面采用了多處退臺的處理方式,建筑形體極不規(guī)整。建筑形體組合隨意,不夠整體有機,是設計面臨的不利現(xiàn)狀。
4 垂直交通流線分析
5 復興路沿街外景
6 商業(yè)立面細部
7 屋頂花園
8 改造前、后照片(內庭院綠化景觀)
9 改造前、后照片(屋頂綠化景觀)
建筑位于城市主要干道,成為城市快速閱讀的對象,應清晰地表達自身特點。設計強化出商業(yè)、住宅和公寓3部分各自的立面語言特征,使功能統(tǒng)一于整體表達,立面形象力求簡潔整體,既體現(xiàn)商業(yè)氛圍,又突出住宅品質。住宅部分通過有節(jié)奏的單元式劃分和突出的窗間墻形成貫通立面的豎向線條,單元間亦通過豎肋劃分的玻璃幕墻連接,虛實相間化解了單一沉悶的立面表情,也加強了不同體量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商業(yè)部分以整體實墻橫向展開為主,在綠樹掩映之下亦能突出其整體效果,商業(yè)外墻進退和肌理劃分亦與住宅立面節(jié)奏對應,形成自下而上、由實及虛的秩序感與韻律感。北立面按照建筑功能,高度和空間層次進行整合,使體量能夠清晰表達功能邏輯。裙房部分原方案體量進退較多,設計加強了體量的對稱關系,力圖形成穩(wěn)定且有均衡感的基座。7~11層的公寓部分則強調單元性和秩序感,形成勻質效果的同時,也加強了其與商業(yè)部分節(jié)奏的呼應。
2.4 景觀環(huán)境——立體分布、以小見大
本項目可承載的景觀環(huán)境空間大體可分為場地環(huán)境、中庭花園、屋頂平臺3個部分。而現(xiàn)狀情況并不理想:突出地面的地下車庫主入口、人防出口等輔助設施劃占據(jù)建筑北側場地中央;住宅和公寓之間圍合的中庭狹長局促;建筑屋頂存在大量的通風管井與設備用房,都需要通過有效手段進行處理。
面對苛刻的環(huán)境條件,設計需要有系統(tǒng)地組織環(huán)境空間,引入自然因素,最大限度地使建筑與景觀環(huán)境融合,通過不同高度、不同尺度、不同功用的環(huán)境設計使業(yè)主享受到多層次立體復合的綠化景觀。北側場地以突出地面的輔助設施為界劃分為商業(yè)下沉廣場和地面綠色庭院,通過假山、坡地、棧道和綠化進行遮蔽和軟化,使場地擁有良好的整體風貌。狹長中庭以落葉作為景觀設計元素,庭院景觀沿長向蔓延生長,延伸到兩側高聳的石墻上,在人們的穿行、休憩等活動中感受落在身邊的自然。屋頂花園形成了綠色環(huán)境向建筑的滲透,針對露出屋面的管井,設計根據(jù)管井的位置和數(shù)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組團再用綠色植物將其淹沒,結合行走路線形成一個個綠島,軟化了灰色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協(xié)調了生硬僵化的建筑實體與其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
通過對國悅府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我們認為應對市場變化而調整建筑功能及形象的需求不可避免,設計條件的限制和近似苛刻也并不可怕,建筑師應該提高將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轉化為設計機會的能力,激發(fā)出建筑新的生命活力以充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不放棄對建筑品質的追求,并使城市整體風貌和環(huán)境質量得以改善,實現(xiàn)城市、建筑、環(huán)境和人的有機和諧發(fā)展。
The Solution to Reconstruction and Revival of Building: A Creative Practice on Beijing Guoyuefu
Nowadays, with the large-scale and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reconstruction of the unfinished building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ities. Through the specific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ctivating "unfinished" complex building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in aspects of plan layout, traffic organization, elevation and landscape to make its rebirth, and seek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projects.
unfinished building, complex building, building renovation, design strategy
侯寰宇,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劉吉臣,吳黎葵,華通設計顧問工程有限公司
201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