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東
理解與鑒賞是中學文學作品學習的基本任務。理解把握作品思想內涵,感受鑒賞作品藝術魅力。學習中既要注重對作品的整體把握,也要重視作品細節(jié)的仔細品味。
不同流派的作品創(chuàng)作特點不一,決定了其解讀方式不同。現實主義文學作品最主要的特點是直指現實、反映現實、批判現實,要準確、深入理解這類作品的思想內涵,一定要結合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及創(chuàng)作動機,其基本的解讀方式是“知人論世”。從這個意義上看,《祝?!凡⒉皇侵袑W語文教材中最難理解的魯迅作品,通過對祥林嫂死因的探究,把握作品主題并非難事。并且過往的教學也主要是對《祝福》主題思想的解讀,這里不再多作闡釋。
現實主義小說表達主旨的主要方式是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一般來講,鑒賞現實主義小說作品最主要的途徑是分析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三要素。通過對三要素的品鑒,感受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進而更準確地把握作品主旨。不同的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藝術魅力各異,這就要求鑒賞小說作品時,一定要結合作品本身,抓住個性特色,仔細品味咀嚼。
魯迅先生《祝福》是《彷徨》第一篇,不僅極具代表性地體現了魯迅先生一貫的藝術風格,也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就中學階段而言,學習鑒賞這篇小說的藝術魅力,可有三點關注。
一、整體把握:雙層復式的敘事結構
敘事結構是小說情節(jié)展開的基本模式,直接制約著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蹲8!窋⑹虏捎昧穗p層復式結構。兩個不同敘事層面中,敘事的主體不同,多角度展示了祥林嫂苦難的一生。
敘事整體結構是順敘。講述“我”在舊歷年底回到魯鎮(zhèn)路遇祥林嫂,直至祝福前夕聽說祥林嫂在魯鎮(zhèn)熱鬧的祝福聲中孤獨死去。故事圍繞祥林嫂對“我的”三個追問展開——“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靈魂的?”“那么,也就有地獄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見面的?” 祥林嫂寄予厚望的“我”,在三個追問中落荒而逃,祥林嫂以及她關于生命的終極追問被扔在了瑟瑟寒風和漫天雪花之中。這一部分,敘事主體是“我”,以我的所見所聞,描述了祥林嫂臨死前的生存狀態(tài),表達了“我”的思考:“靈魂的有無,我也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都還不錯”,引出祥林嫂死因的探究。
敘事主體部分是倒敘。從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開始,講述了祥林嫂充滿不幸的一生:丈夫死后第一次到魯家做女工,被婆婆搶回并被迫改嫁,第二個丈夫死于傷寒、兒子被狼吃掉,第二次到魯家做女工,因“不潔”而實為“不節(jié)”被魯家及魯鎮(zhèn)所不容,最后孤苦死去。這一部分,敘事主體主要是祥林嫂自己及魯四老爺、四嬸、衛(wèi)老婆子、魯鎮(zhèn)上的男男女女,多元的敘事主體共同推進、完成祥林嫂的故事。這樣的結構及敘事方式,不僅使得祥林嫂的形象得以刻畫,更重要的是通過捐門檻也得不到四嬸的諒解從而贖不了罪的細節(jié),展示了祥林嫂的死因,也使得魯鎮(zhèn)形形色色的人物群像得以勾勒,展示了祥林嫂不被認同,備受歧視和嘲弄的生存環(huán)境。
二、仔細品味:貌似平淡實為醇厚的敘事語言
魯迅小說語言似乎都在不動聲色的白描中,寓以深刻的思想與濃郁的詩意,《祝?!芬膊焕狻T诿菜破降臄⑹鲋性⒂兄S喻和詩情,含蓄地表達了獨特的感受。
首先,淡然敘述寓有深刻諷喻。小說開篇:“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新黨。但我知道,這并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边@段寫“我”與四叔見面寒暄,敘事中略顯淡然,然筆意不淡,最后五個字“還是康有為”蘊涵著深刻的寓意。小說寫于1924年,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按照魯四老爺的身份和現實的邏輯,這里魯四老爺應當罵的是辛亥革命的領袖孫中山,但魯四老爺罵的卻是“康有為”,并且前面加上了“還是”二字?!斑€是”有“仍然是”的意味在其中,這里至少有兩層意味:其一,魯四老爺作為一名監(jiān)生,在魯鎮(zhèn)也算得上是有頭有臉有見識有資格議論國事的人物了,但罵的卻是已經過氣的康有為,可見其對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一無所知。魯迅先生揭示辛亥革命失敗根本原因的一貫主題,在這冷靜、客觀的敘述當中,不動聲色地展示出來。其二,康有為是改良主義者,后來成為?;庶h,辛亥革命的對立派,此等人物魯四老爺尚且要罵,揭示了魯四老爺的落后與反動。這種不動聲色冷靜敘述實則蘊含深意的語言在文中還有多處,可仔細閱讀細細品味。
其次,貌似平淡實寓詩情。魯迅小說的詩情一個典型的體現就是其語言的抒情性,這種抒情與其散文詩的抒情不同,散文詩的抒情則濃郁得似乎化不開,如《野草》中的諸多作品,小說的抒情平淡得近乎敘述。小說《祝?!窂拈_篇至結尾多次出現抒情性的段落,這些貌似平淡的抒情,越是平淡,越讓人感受到作者難以遏制的悲憤。小說最后一段“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主人公祥林嫂就是在這樣祝福的空氣中死去的,作者的悲憤之情沒有直接宣泄,而是將情感壓至最低,將自己也置于“繁響的擁抱”之中,享受祝福時節(jié)的懶散、舒適和醉意??粗梢噪S意揮灑幸福的眾圣們,享受完祝福的祭禮后在空中醉醺醺的蹣跚,看著祥林嫂在這“幸?!睍r刻帶著恐懼和不安窮困而死。這種特點在小說《藥》的多處景色描寫中也有典型體現。
三、深入探究:準確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魯迅先生曾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物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薄蹲8!纷顬榈湫?。小說共九處提到祥林嫂的眼睛,其中有三次細致的刻畫,把祥林嫂一生的命運轉折生動地呈現給讀者,不贅。
《祝?!返募毠?jié)描寫非常值得探究——抓與人物有關的小物件。如魯四老爺書房中陳設的朱拓的大“壽”字,已脫落一邊的對聯(lián),以及案頭“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近思錄集注》和《四書襯》的三部書,等等。這些小物件展示出的魯四老爺,是一位信奉宋明理學的、沒落腐朽的鄉(xiāng)村地主的形象。再如“我”見到的祥林嫂:“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破碗,說明祥林嫂已經沒有一般女性愛美的感覺了;空碗,說明討不討飯已經不重要了,或是討不著了;比她更長的竹竿,說明她已經不再愛好了;下端開了裂的,說明已經近乎愚頓了。這是一個精神、心理已經死去的女乞丐了,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魯迅幾筆就寫出了此刻祥林嫂靈魂已死,僅有軀體還尚存一絲氣息的狀態(tài),所謂靈魂有無之問,只是多余的話了。
小說《祝?!肥侵袊F代文學經典。各版語文教材選有《祝?!罚沧C明了《祝?!返奈膶W價值和不可替代的教學價值。從語文學習的角度看,值得細細品讀,深入挖掘的地方也比比皆是。字字珠璣,句句經典不為溢美。學習時注意既要整體把握也要細致品味。
(作者單位:雅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