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俊
摘 要:為了減少及其避免建筑物的火災情況,做好火災預防及其安全逃生體系是必要的。這需要就以往的高層建筑火災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到高層建筑物本身的火災隱患情況,從而更好的進行火災危害的控制。這就需要了解到預防火災危害的迫切性。更好的進行高層建筑火災的預防及其撲救工作,保證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的健全,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保證對突發(fā)災害情況的預防工作,走出日常火災預防及其安全逃生的誤區(qū),保證安全逃生策略的優(yōu)化,進行人員傷亡情況的避免。
關鍵詞:高層建筑;火災威脅;火災預防;逃生
中圖分類號:TU97 文獻標識碼:A
一、關于高層建筑火災特點的分析
通過試驗證明。在火災的迅猛情況下,其熱對流效應是非常強的,在高溫狀態(tài)下,其煙氣的水平擴散速度很大。特別是煙氣的樓梯間擴散速度能夠達到3m~4m/s。在一座100m的建筑物中,如果不受到阻擋的影響,只需要約25秒,煙氣就能從低端擴算到頂層。這就說明了高層建筑火災情況預防的迫切性。
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高層建筑起火過程中,需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積極的疏散,要確保其建筑物內部及其地面不受火災的影響,這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在高層建筑火災處理過程中,受到建筑物本身性質、火災性質等的影響,其人員疏散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某些建筑物的樓層高,結構非常復雜,其建筑的規(guī)模比較大,垂直疏散距離比較遠,需要做好相當復雜的疏散工作。在一般情況下,高層建筑的高度都在100m左右,人員的疏散方向一般與煙火蔓延方向相反,為了避免人們受到煙熏及其熱氣流的烘烤,必須要進行及時的疏散,這就一定程度加劇了人員疏散的危險性,這就是很多火災情況中,高層人員來不及疏散,被煙火熏死或者燒死。
在高層建筑中,民用建筑是比較常見的規(guī)模建筑,民用建筑的人員一般都過千。為了保證人們的安全性,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將人員進行危險區(qū)的撤離疏散。但這需要考慮到疏散過程中的人群慌亂心理,因為是集體疏散,人員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很可能就會出現(xiàn)擠傷或者摔死人等的情況。一般來說,樓房內起火,四分鐘內逃離現(xiàn)場的可能性很少,如果火勢繼續(xù)蔓延,就會影響人們的可視距離,更會遮住人們的逃跑視線,從而不利于人們逃出困境。這里面也要考慮到受難者的心理情況,這種緊張心理下,人們常常會做出不理智的行動。這也與高層建筑的鋼結構情況有關,如果耐火性不夠,其滅火救援難度就會加大。
二、關于高層建筑火災產(chǎn)生原因及其消防問題的分析
1 為了解決高層建筑的火災隱患情況,進行結構防火設計是必要的。這需要參考我國的建筑設計相關規(guī)范,比如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及其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guī)范性,做好相關的規(guī)范性的要求,針對建筑物的等級進行耐火等級的劃分,從而測定結構構件的耐火極限。一般來說,新型的高層建筑結構并沒有涵蓋在一般規(guī)范中,這也就說明沒有明確性的規(guī)范進行新結構的防火性規(guī)范。
在高層建筑預防環(huán)節(jié)中,也要考慮到建筑設計審批的問題。有些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沒有按照高層建筑的民用建筑設計進行防火規(guī)范,比如沒有進行火災自動系統(tǒng)的設置,沒有進行火災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應用。正是在這種不嚴格的審批條件下,一系列的消防隱患不斷出現(xiàn)。如果消防設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及其保養(yǎng),就會出現(xiàn)火災發(fā)生時的,非有效撲救情況。在實際問題應用中,這類問題還是比較多的,這就需要做好消防檢查的相關工作。針對各種施工因素進行分析,比如施工過程中的偷工減料因素、圖紙亂改情況。
2 一般來說,建筑物的層數(shù)越高,其裝修起來也越復雜,這就需要針對其中的消防隱患進行分析。比如進行裝修材料的分析,保證建筑物的火災情況控制。在很多情況下,建筑物的火災都是由于裝修材料引起的。這一系列的裝修材料一般是易燃物,其火災危險性大。這就需要進行高層建筑阻燃材料的應用。做好這個方面的工作,也要做好裝修施工的工作。在裝修過程中,需要保證其建筑物的美觀性,從而提升其消防安全性。有的建筑物裝修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設施,比如很多建筑物都沒有進行疏散通道的建立。其建筑物的火災預防意識太低,一切本著利益至上,這就需要進行建筑物的耐火抗災能力的分析,保證相關消防工作的開展。
三、關于高層建筑火災預防控制及其火場逃生策略的分析
1 為了控制好高層建筑的火災情況,進行火災的預防控制及其火場逃生策略的制定是必要的。所謂的高層建筑防火就是進行火災的預測工作,通過對工程學方法的應用,提升防火設計的效益,這也需要做好防火管理的工作,保證消防工作體系的健全。這也需要進行民眾火災逃難常識的宣傳教育。保證民眾能夠在火災情況下理智逃生。這是高層建筑火災預防工作的重要部分。在高層建筑的整體設計過程中,進行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是必要的。這需要針對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進行分析,做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規(guī)范等工作,按照不同的當?shù)丨h(huán)境,進行不同高層樓房的合理布局,總之要滿足我國消防技術的規(guī)范要求。
在高層建筑預防火災環(huán)節(jié)中,進行防煙分區(qū)的規(guī)劃是必要的,這就需要進行防火分隔的合理布置。通過對防火分區(qū)的規(guī)劃,可以更好的針對區(qū)域起火情況,通過對防火分隔物的應用,保證火災的局部區(qū)域控制。為了避免火災在水平及其垂直方法的蔓延,進行高層建筑的防煙設置是必要的,這需要進行防火防煙分區(qū)的規(guī)劃,將煙氣進行一定范圍的控制,保證相關人員的安全疏散工作,保證消防撲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實踐過程中,也可以進行安全疏散工作,進行安全出口數(shù)量、寬度等的規(guī)范,進行一定避難層的設置,要符合當下消防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
2在室內裝修防火過程中,需要針對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建筑物的相關裝修部位進行工作,需要保證相關難燃燒材料的應用,保證其安全性,保證其技術先進性,從而提升其整體應用效益。在高層建筑應用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定材料的應用,比如室內頂棚裝修過程中,可以進行A級材料的應用,地面也需要進行這種材料的裝修。在建筑物的防火控制中,保證通風環(huán)節(jié)、空調系統(tǒng)防火環(huán)節(jié)、防排煙環(huán)節(jié)的呢過的協(xié)調是必要的。為了提升消防效益,做好防排煙設施及其安全疏散工作是必要的,從而更有效的進行消防撲救工作,這樣也有利于進行火勢情況的控制。在高層建筑設計模塊中,進行防排煙設施體系的健全是必要的,更好的進行安全疏散。在防煙樓梯之間可以進行機械排煙方式的確立,保證煙氣的侵入預防。
這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消防設施體系的健全,保證消防自動化工作的開展。這需要按照我國建筑工程的消防技術需要進行施工。在高層民用建筑應用中,需要針對建筑的使用性質及其防護區(qū)的相關條件進行施工,針對建筑物的規(guī)模、建筑高度、火災危險等級等進行消火栓滅火系統(tǒng)的建立。做好及時撲滅及其自防自救的工作。在火災預防前期,進行軟件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審核環(huán)節(jié)、執(zhí)法環(huán)節(jié)等的協(xié)調是必要的。這就需要引起相關設計人員的重視,保證設計工程終身責任制的落實。這也需要進行建審員的業(yè)務水平的提升,保證其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保證其良好的職業(yè)能力。在消防施工圖紙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做好設計的監(jiān)理及其審批工作。
3在高層建筑逃生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理智逃生。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就是理性、清醒,要理智的觀察周圍火勢,更好的判斷逃生標志,明確好正確的逃生方式及其方向,避免盲目的行動。在建筑模塊中,要進行周圍建筑環(huán)境及其疏散通道的觀察,這樣即使發(fā)生了火災,也能避免其驚慌失措性,更有效的組織民眾進行安全出口及其疏散通道的逃生,這就要避免錯誤逃生方法的應用。
4在火場逃生中,進行室內防煙樓梯的利用是必要的,甚至是普通樓梯都可以幫助逃生。又如利用建筑物的陽臺、通廊等進行逃生。通過對觀光樓梯的利用來進行逃生。也可以利用墻邊的落水管進行逃生。并且針對火勢的蔓延情況,可以利用被褥、窗簾等沾水預防。在自求模式中,也可以利用繩索、床單等進行自救。在一些危機火災逃生情境中,如果無路可走,需要注重幾個關鍵點。首先要保持冷靜的心理,其次要利用周邊可以利用的物品。要盡量靠近當街窗口或陽臺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積極尋找避難處所,如陽臺、樓層平頂?shù)龋?同時向救援人員發(fā)出求救信號,如呼喚、向樓下拋擲一些小物品、黑暗中用手電筒往下照等,以便讓救援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采取救援措施。五是是在逃生過程中要防止裝修材料燃燒形成的氣體中毒,在逃生過程中應用水澆濕毛巾或用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最好彎腰使頭部盡量接近地板,必要時匍匐前進,以減小煙氣的傷害。
結語
目前來說,我國高層建筑的火災預防體系是不健全的,高層建筑出現(xiàn)火災是某種意義上的必然,因為城市建筑高層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火災的出現(xiàn)也是其中的必然。火災已經(jīng)成為高層建筑的致命殺手。為了盡可能的降低高層建筑火災的危害,需要做好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工作,并且要及時的制定相關的安全逃生策略,從而更好的針對高層建筑火災情況進行預防及其危險逃生。高層建筑不同于其他火災的突出特點是火勢迅猛、蔓延速度快、疏散難、傷亡重、鋼結構耐火性差、滅火救援難度大等,導致一旦發(fā)生火災就難控制,高層建筑的防火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參考文獻
[1]王曉萍.美國如何預防高層建筑火災[J].防災博覽,2010(06) .
[2]方加軍,熊超.淺談高層建筑火災煙氣的運動特征和控制措施[J].中國應急救援,2011(03) .
[3]王元蓀.高層建筑火災智能監(jiān)測預警預報裝置[J].消防技術與產(chǎn)品信息, 2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