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川巴州崩塌危巖發(fā)育特征

    2014-02-18 08:36:14王凌芬劉飛胡伏生王文霞
    華北地質 2014年4期
    關鍵詞:巴州區(qū)危巖卸荷

    王凌芬,劉飛,胡伏生,王文霞

    (1.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083;3.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 100048)

    四川巴州崩塌危巖發(fā)育特征

    王凌芬1,劉飛2,胡伏生2,王文霞3

    (1.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083;3.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 100048)

    本文著重介紹5.12地震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qū)崩塌地質災害特征,分析它們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地質環(huán)境背景,重點分析了崩塌類型與巖體結構的關系及崩塌發(fā)生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結合具體實例,提出了汶川地震觸發(fā)崩塌成因機制的分類體系,概括和總結了五種主要崩塌類型的基本特征及地質模式。

    崩塌;地震;巖體結構;四川巴州

    巴州區(qū)屬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達州西部,米倉山南麓,東連通江、平昌,南接儀隴,西鄰閬中、蒼溪,北與南江縣接壤。該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秋季多雨。根據5.12地震前調查資料,區(qū)內發(fā)育的兩類地質災害崩塌、滑坡均發(fā)生于每年5~9月,其中7月發(fā)生頻次最高、9月次之,地質災害發(fā)生頻次與年內月降雨量的雙峰型變化幾乎完全一致[1]。汶川地震震級高、持續(xù)時間長,因而所觸發(fā)的崩塌、滑坡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成因機制也極為復雜,具有與通常重力環(huán)境下斜坡失穩(wěn)機制迥異的特征,許多現象非常特殊并超越了人們過去的認識。為此,本文在大量現場調查資料基礎上[1],提出了一套描述這場特大地震觸發(fā)崩塌災害現象和成因機制的分類體系,總結出五種主要崩塌類型的基本特征及動力過程,初步揭示了汶川大地震觸發(fā)地質災害的成因機制、地質模式和動力特征,這些對防治地質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1 巴州概況

    巴州區(qū)氣候溫和,多年平均降雨量1120mm,降雨多集中于5~10月,占年降雨總量的83%。巴河是嘉陵江支流渠江水系的一級支流,巴河從南江縣元潭鄉(xiāng)流入區(qū)內,向南經棗林場、巴州鎮(zhèn)至三江口,再折向東南,經梁永河、曾口,在金碑鄉(xiāng)木蓮溪出境,河道全長約350 km。巴河與其支流組成樹枝狀水系分布全境,流域面積1.8萬km2。

    1.1 地形地貌

    巴州區(qū)位于川北低中山丘陵區(qū),谷嶺縱橫,地勢北高南低,從北向南由中山逐漸過渡為低山和丘陵地形,區(qū)內大部分地區(qū)標高500~800m。全區(qū)平均海拔650m左右,最高點為北部的天平梁,海拔1315m,最低點為東南部的復興場,海拔316m。中部廣大地區(qū)是由寬谷桌狀山組成的低山地形,總體上區(qū)內北部谷深坡陡,南部相對平緩。區(qū)內地貌按其成因、形態(tài)可分為河谷侵蝕堆積地形地貌、構造侵蝕中低山地形地貌、侵蝕剝蝕桌狀低山地形地貌、侵蝕剝蝕寬谷梁狀低山地形地貌和侵蝕剝蝕寬谷深丘洼地地形地貌(圖1)。

    1.2 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

    巴州區(qū)地層除少量出露上侏羅統(tǒng)蓬萊鎮(zhèn)組外,主要為下白堊統(tǒng)蒼溪組、白龍組,基巖出露面積2360 km2,占全區(qū)面積的92%。第四系松散地層分布面積約8%。白堊系和侏羅系砂巖、泥巖軟硬相間地層出露地區(qū),差異風化強烈,堅硬砂巖下伏泥巖風化后,常形成空腔或基座軟弱的陡崖狀斜坡,當砂巖內發(fā)育陡傾裂隙時,極易發(fā)生崩塌,或形成危巖體。

    巴州區(qū)內地質構造簡單,構造形跡以寬緩褶皺為主,斷層不發(fā)育,但局部微小錯動和構造裂隙較發(fā)育。褶皺形跡自北向南依次為:西北部北東向延伸的南陽背斜,東北部東西向伸展的巴中向斜、東南部

    北西走向的蘭草度背斜河以及在巴州區(qū)中部呈弧形伸展的恩陽向斜。區(qū)內巖層產狀平緩,除東北部的南陽背斜翼部巖層傾角大于10°外,其余地區(qū)巖層傾角均小于5°,多數地區(qū)巖層產狀近水平。巖層內裂隙平行和垂直褶曲構造線的兩個方向的陡傾裂隙較發(fā)育,傾角通常80°到近直立。陡傾裂隙與巖層層面的組合,對崩塌發(fā)育極為有利。

    圖1 巴州區(qū)地貌分區(qū)圖Fig.1 Landscape map o f the Bazhou area

    1.3 地下水

    巴州區(qū)內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潛水和基巖風化裂隙水為主。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潛水主要分布于各河流階地和河漫灘一帶以及斜坡區(qū)的崩坡積、殘坡積松散堆積層內。崩坡積、殘坡積層內的地下水,埋藏淺,徑流時間短,受大氣降雨、農田灌溉和堰塘地表水補給,常在斜坡臺階前緣或坡腳部位沿堆積層與下伏基巖接觸面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動態(tài)變化受氣候因素影響較大。該類地下水對區(qū)內堆積層滑坡的發(fā)生、發(fā)育和堆積層斜坡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基巖風化裂隙水賦存于基巖風化、卸荷裂隙帶內,受大氣降水和溝渠滲漏補給,地下水循環(huán)交替強烈,徑流、排泄條件較好,多在基巖陡坎或坡腳裂隙出露部位滲出或以泉的形式排泄。該類地下水對區(qū)內崩塌的發(fā)生發(fā)育和危巖穩(wěn)定性影響較大。

    2 地震后新增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

    “5.12”地震后,巴州區(qū)發(fā)現34處陡崖段巖體開裂,部分產生崩塌落石,但多數成為潛在崩塌危巖體。已經發(fā)生的崩塌落石規(guī)模為數百立方米,規(guī)模相對較大兩處為棗林鎮(zhèn)陰靈山風景區(qū)山體崩塌和三匯鎮(zhèn)車軸巖的山體崩塌,規(guī)模分別為5000m3和2750m3,屬小型崩塌。34處危巖體中,體積大于1萬立方米的中型危巖體3處:白廟鄉(xiāng)干溝村危巖體、巴州鎮(zhèn)南龕山西北側危巖體和羊鳳鄉(xiāng)三河村3社危巖體。其余31

    處危巖體均屬體積小于1萬立方米的小型危巖體。區(qū)內所有崩塌(危巖)發(fā)育于砂巖形成的陡崖部位,尤其白堊系黃灰色、黃綠色長石石英砂巖形成的陡崖部位。砂巖陡崖中發(fā)育的不規(guī)則、陡傾卸荷裂隙(圖2)、平行坡面和垂直坡面的陡傾構造裂隙(圖3)以及平緩的巖層層面是該區(qū)崩塌(危巖)發(fā)育的控制結構面。

    圖2 砂巖內發(fā)育的不規(guī)則、陡傾卸荷裂隙Fig.2 Irregu la r frac tu res deve loped in the sandstone

    圖3 砂巖被陡傾構造裂隙及層面切割成的危巖體Fig.3 Rocks fo rm ed by the frac tu res and fau lts

    3 崩塌類型與巖體結構

    崩塌由于分類人員的背景、分類觀點以及應用目的不同,所產生的分類方法各異[2],汶川地震觸發(fā)的崩塌呈現一系列與通常重力環(huán)境下崩塌災害迥異的特征[3]。崩塌的突然產生是巖體長期蠕變和不穩(wěn)定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崩塌體的大小、物質組成、結構構造、活動方式、運動途徑、堆積情況、破壞能力等雖然千差萬別,但是,崩塌現象的產生都有一個孕育和發(fā)展的過程,它們的發(fā)展都遵循一定的模式[4-6]。本文搜集30余件崩塌案例,按不同崩塌機制進行分類統(tǒng)計,并對各類型崩塌的形成機理作一一探討。各類崩塌在巖性、結構面特征、地貌、崩塌體形狀、巖體受力狀態(tài)、起始運動形式、防治措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特點(表1)。

    根據切割砂巖巖體裂隙的組合形式以及危巖體基座是否為軟弱泥巖,巴州區(qū)砂巖崩塌的破壞模式以拉崩、剪斷、滑動,拋射,潰散五類為主。

    3.1 震裂-拉崩型

    強震過程中,地震波在坡體內部傳播,導致形成特定的震動破裂體系,以坡體后緣陡峻的拉裂面為典型代表,一旦拉應力大于這部分巖石的抗拉強度時,突出的巖體就會突然向下崩落。尤其是當巖體中發(fā)育有近垂直的結構面時,即使拉應力小也可產生縱向拉張裂隙。其形成機制可理解為地震波在坡體內傳播,遇到不連續(xù)界面時,產生復雜的動力響應過程,形成界面的“拉應力效應”,從而導致巖體被拉裂。此次調查中,此種類型的崩塌數量較多,共發(fā)現13處,下面重點介紹一處典型的震裂型崩塌的例子——塔子山危巖體。該危巖體位于近直立的陡崖上,坡頂海拔587m,坡腳海拔500m,相對高差87m,坡向160°。坡體由白堊系砂巖組成,巖層產狀近水平。危巖體被平行坡面和垂直坡面兩組構造節(jié)理、平行坡面卸荷裂隙和巖層層面切割成塊狀。該處巖體卸荷松動較強烈,形成厚約2m、深12m的卸荷帶(圖4、圖5)?!?.12”地震造成巖體松動、開裂進一步加劇,局部發(fā)生拉崩。該類崩塌危巖的防治建議采取工程措施,采用墩、柱、墻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或利用預應力錨桿或錨索對其進行加固處理。

    表1 崩塌分類表Table 1 Classification o f co llapse

    圖4 塔子山危巖體Fig.4 Rocks o f the Tazihill

    圖5 塔子山危巖體剖面示意圖Fig.5 Schematic diagram o f the Tazihill rocks

    3.2 剪斷-潰崩型

    坡體在強震持續(xù)作用下,首先產生振動潰裂,然后崩塌破壞,這就是潰崩,其特點是破壞過程不受特定的滑動面控制。陡坡上長柱狀的和板狀的不穩(wěn)定巖體,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或因不穩(wěn)定巖體的重量增加,或因其下部斷面減小,都可能使長柱狀或板狀不穩(wěn)定巖體的下部被剪斷,從而發(fā)生崩塌,這種崩塌在于巖體下部因自重所產生的剪應力是否超過巖石的抗剪強度,一旦超過,崩塌將迅速產生。此類崩塌主要為以強風化軟弱泥巖為基座、坡度大于70°斜坡段危巖體的主要崩塌形式,此次調查發(fā)現三處,鼎山鎮(zhèn)鼎山寨危巖體、三匯鎮(zhèn)二村一社雷神廟危巖體和棗林鎮(zhèn)陰靈山景區(qū)“天下奇石”危巖體,以錯斷式崩塌為主。1)鼎山寨危巖體,該危巖體坡頂海拔673m,坡腳海拔651m,相對高差22m,坡向為320°,坡體近直立至倒坡。坡體由白堊系(K)砂巖組成,巖層產狀近水平。陡立砂巖斜坡被卸荷裂隙、兩組陡傾構造裂隙與巖層層面切割成塊裂狀,危巖底部部分懸空,搖搖欲墜,現狀穩(wěn)定性差。2008年5月12日地震導致坐于危巖體之上的哪咤廟倒塌,危巖體自身開裂、松動加劇,容易發(fā)生剪斷式崩塌(圖6),同時危巖體開裂寬度明顯增大,目前裂縫寬約20 cm(圖7)。根據巖體結構初步判斷,潛在危巖塊體長30m,寬5m,高約10m,體積為1500m3,屬小型崩塌(危巖體)。在暴雨或余震作用下,危巖體穩(wěn)定性極差。由于危巖體下方為人口密集區(qū),搬遷困難,故建議對危巖體進行工程治理,采用人工挖除、素噴混凝土護坡方法排險除危。2)三匯鎮(zhèn)二村一社雷神廟危巖體。危巖

    體頂部海拔407m,底部海拔357m,坡向為320°,危巖所在斜坡為近直立陡崖。坡體由白堊系蒼溪組砂巖夾泥巖組成,巖層產狀近水平。砂巖、泥巖互層巖體中,泥巖風化嚴重,形成空腔,上部砂巖卸荷裂隙發(fā)育(圖8、圖9)。危巖體被卸荷裂隙及層理面切割成塊裂狀,層理面略傾向坡外。2008年5月12日地震致使危巖體開裂、松動加劇,沿軟巖基座產生部分剪斷式崩塌,直接威脅三(匯)玉(井)公路運行安全,該公路為三匯、玉井兩鄉(xiāng)鎮(zhèn)的必經之道,車流、人流量大,其危害嚴重。建議在公路東西兩頭設置明顯的預警標志,加強對上方危巖的監(jiān)測、巡查。采取錨固技術,同時配合掛網、表面噴砼護坡、排水、小規(guī)模清方等綜合工程措施除險排危。

    3.3 滑動-崩移型

    在某些陡坡上,不穩(wěn)定的巖體下部有向坡下傾斜的光滑結構面或軟弱面,這種崩塌能否產生,關鍵在于開始時的滑移,巖體重心一經滑出陡坡,突然崩塌就會產生。滑動面通常有平面、弧形面、楔形雙滑面三種。這類崩塌產生的原因,除重力之外,連續(xù)大雨滲入巖體的裂縫中,所產生的靜水壓力和動力壓力,以及雨水軟化軟弱面,都是巖體滑移的主要誘因,地震也可引起這類崩塌[7]。此類崩塌為臨空高度、坡度大于40°的砂巖卸荷帶內危巖體崩塌的主要形式,此次調查中,只發(fā)現一處此種類型的崩塌,羊鳳鄉(xiāng)三河村三社危巖體,位于羊鳳鄉(xiāng)三河村3社,地理坐標:東經106°52′54″,北緯31°38′55.3″。危巖所在斜坡為一突出山嘴,坡頂海拔568m,坡腳海拔460m,相對高差108m,坡向為65°,平均坡度62°。坡體為白堊系(K)砂巖,上覆為厚度不足1m的崩積塊石土?;鶐r產狀近水平,基巖表層卸荷裂隙發(fā)育,形成厚約20m卸荷帶。陡坡上砂巖巖體被平行坡面卸荷裂隙和垂直坡面構造裂隙和層理面切割成塊狀。“5.12”地震導

    致危巖體開裂、松動加劇,坡頂出現寬大的拉張裂縫,并且山體已明顯下錯30~50 cm?,F場實測,坡頂拉裂縫長約10m,寬約30 cm~50 cm,深度大于5m。危巖所在山嘴一側可見拉張裂縫已經基本在砂巖巖體卸荷帶內貫通(圖10)。根據拉張裂縫伸展情況初步判斷,危巖體長平均200m,高20m,厚約10m,體積為10 500m3,屬中型潛在崩塌危巖體,崩塌模式以沿著巖體卸荷帶底端層面的滑動崩塌為主。危巖體所在斜坡山腳下有三河村村辦小學一所(學生23人、教師1),居民住戶24戶103人,由于危巖體后緣及側緣裂縫已經基本貫通,所以其現狀穩(wěn)定性差。由于小學及村民住地前方為平坦開闊地形,建議將小學及受威脅村民搬遷至原住地前方至少50m外的平坦場地上。該類型崩塌危巖可采用的工程防治措施包括錨固、排水和軟基加固。

    圖6 鼎山寨危巖及局部垮落巖體Fig.6 Rocks o f the Dingshanzhai

    圖8 雷神廟崩塌(危巖)Fig.8 Rocks o f the Leishen tem p le

    圖7 鼎山寨危巖體剖面示意圖Fig.7 Schematic diagram o f the DingshanzhaiRocks

    圖9 雷神廟崩塌(危巖)危及公路Fig.9 Rocks o f the Leishen tem p le thatendanger road

    3.4 塊體拋射型

    靠近發(fā)震斷裂或震中區(qū)的坡體,由于地震波的地形放大效應,在坡體頂部或上部產生很高的水平加速度響應,從而導致局部巖體被臨空拋射的現象。當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均很高時,還會導致這部分坡體被“連根拔起”,并向坡外拋出。單個巖塊在強震作用下,以平拋運動的方式被拋射出來,拋射距離可達數十至百米。大量的實際調查表明,在汶川地震的強震區(qū),坡體物質被從高位拋出現象極為普遍。局部塊體的拋射在沿岷江、綿遠河等河流兩岸公路和河床上普遍可見,被拋射出來的巨石規(guī)模大者可達百余噸。蘆山村小學后山崩塌位于曾口鎮(zhèn)蘆山村四社,經度106°54′46.1″、緯度31°45′40.1″,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之后發(fā)生巖體崩塌,屬典型的地震誘發(fā)災害。崩塌所在斜坡坡向310°,坡度65°、坡高40m。坡體上部為白堊系白龍組(K1b)中層砂巖夾泥巖,產狀170°∠3~5°,緩傾坡內?;鶐r斜坡中泥巖強風化、并被剝蝕掏空,形成空腔陡崖。砂巖內陡傾卸荷裂隙和拉張裂隙發(fā)育,其與層面組合將巖體切割成多個分離塊體,塊體平均體積3m×2m×1m(圖11)。在突然的地震作用下形成拋射型崩塌。汶川地震之后,坡體上部的破裂巖體發(fā)生崩落(圖12),損壞校舍和教室4間,由于崩塌當時,正值午休時間,幸未造成人員傷亡。巨大的崩落巨石散落于蘆山村小學院內、校舍內以及學校后面的平臺之上。目前危巖體開裂明顯,穩(wěn)定性較差。在較強余震和降雨作用下,極可能再次崩塌。受當地地形條件限制,選址重建小學困難。因此建議對該崩塌(危巖體)進行工程治理,工程措施建議以人工清除與噴錨支護相結合。

    圖10 三河村危巖體剖面示意圖Fig.10 Schematic diagram o f Sanhe rocks

    圖11 蘆山村小學后山崩塌(危巖)剖面示意圖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 f Lushan rocks

    圖12 崩落巨石損壞的校舍及散落在校園中的巨石Fig.12 Scene o f the damage formed by rocks

    3.5 碎裂狀多級連鎖型

    結構破碎的山體或者是厚度相對較大的松散層

    坡體,完整性不好,整體強度較低,并受斷裂等軟弱結構面控制,穩(wěn)定性差,在強震作用下,整體破裂、解體、潰散、垮塌。如三匯鎮(zhèn)車軸巖危巖體,該危巖體位于三匯鎮(zhèn)長灘河村,地理坐標:東經106°31′17.3″,北緯31°55′59.1″。危巖體部位為陡崖斜坡,陡崖頂部標高833m,底部標高633m,相對高差200m,坡向為220°,陡崖下部斜坡平均坡度65°。坡體由白堊系蒼溪組砂巖夾泥巖構成,產狀近水平。砂巖、泥巖互層巖體,泥巖風化嚴重,形成空腔,上部砂巖卸荷裂隙發(fā)育。巖體被卸荷裂隙、層理面切割成碎裂狀?!?.12”地震造成巖體松動、開裂加劇,崩落塊體在坡頂陡坎上呈疊瓦狀排列形成11個單體體積約250m3的危石(圖13、圖14)。調查期間,仍有小塊松動塊石不停塌落。

    目前,已崩落塊的最前方一塊危石僅靠底部粘土阻滑,一旦遇到暴雨或較大的余震,隨時可能再次崩塌,并且引發(fā)后續(xù)危石不斷崩塌,從而形成多級連鎖崩塌。陡崖上未崩落巖體開裂、松動強烈,在降雨和余震作用下,極有可能再次崩塌。該危巖體嚴重威脅崖下5戶居民,共計27人生命安全,威脅房屋35間,危及下部人流量較大的鄉(xiāng)村公路一條,危險性較小。建議搬遷崖下居民,并在簡易道路東西兩頭設置明顯的預警標志,繞道通行,加強巡查。盡早實施永久的居民搬遷避讓工程。

    圖13 三匯鎮(zhèn)危巖體剖面示意圖Fig.13 Schem a tic d iag ram o f Sanhui tow n rocks

    圖14 三匯鎮(zhèn)危巖已崩落塊石Fig.14 Rocks o f Sanhui town

    4 結論

    (1)由于地層產狀平緩、地質構造簡單、堆積層厚度小,所以巴州區(qū)內發(fā)育的崩塌均以小型為主,在巴州區(qū)發(fā)育的崩塌、滑坡、不穩(wěn)定斜坡三類地質災害中,崩塌(危巖)對巴州區(qū)威脅最大,所以巴州區(qū)地質災害防治應該以崩塌(危巖)為重點。

    (2)在地貌上,10°~25°斜坡地質災害有161處,分布于25°~40°的斜坡上的地質災害有80處,分布于>40°陡坡上的有11處。因此,坡度小于40°的斜坡為多發(fā)災害地段。但是對于崩塌來說,坡度越陡,尤其是大于60°的陡坡,并且高度較大(通常大于30m),坡面凹凸不平,上陡下緩,越易發(fā)生崩塌。懸崖臨空高聳的斜坡地段、峽谷或山區(qū)河流凹岸陡峻斜坡地段、孤立山嘴、山峰地段均是容易發(fā)生崩塌的地貌。

    (3)易發(fā)崩塌的地層組合:1)由堅硬、脆性巖石構成的較陡斜坡,如灰?guī)r、花崗巖、玄武巖等;厚層堅硬巖層中,當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時,易產生大型崩塌。2)軟硬巖互層構成的陡峻斜坡,如砂巖與頁巖互層、灰?guī)r與泥灰?guī)r互層、由于抗風化能力的差異,常形成軟巖凹、硬巖凸的斜坡,凸巖部位易發(fā)崩塌、落石,當巨厚層堅硬巖層夾薄層軟弱巖層時,可能發(fā)生大型崩塌。3)黃土內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形成的陡坡;4)陡坡上部為堅硬巖石,下部為易溶巖或軟巖石,受河水沖刷破壞,或受人為活動影響,堅硬巖體受張力作用,裂隙進一步向深部發(fā)展,當形成貫通的分離面時,易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崩塌。

    (4)崩塌危巖的防治多數情況下需考慮主動-被動聯(lián)合防治技術,僅僅憑借一種治理措施完全消

    除崩塌危巖的危險是很難做到的,被動防護措施并不試圖阻止巖石崩落,但必須避免崩落的巖塊威脅被保護的對象。

    [1]萬力,劉飛,殷昊,等.四川省“5.12”地震災區(qū)巴中市巴州區(qū)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總結報告[R].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

    [2]李錦育.臺灣崩塌地的分類與防治工法.山地學報,2001, 19(5):425-429.

    [3]黃潤秋.汶川8.0級地震觸發(fā)崩滑災害機制及其地質力學模式[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9(6).1239-1249.

    [4]胡厚田.崩塌與落石[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9.

    [5]曾廉.崩塌與防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0.

    [6]陳信雄.崩塌地調查與分析[R].臺北市政府建設局主辦水土保持研討會論文集.渤海堂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印行. 1995.19-57.

    [7]董家鈞,楊賢德.崩積層之分類與工程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1(1):39-41.

    Abstract:Yongfeng County Changtiankeng talc depositis tried to evaluatew ith industrial index of the talcm ineral content,obtaining better prospecting resul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method for the determ ination of Changtiankeng talcm ineral content.We test the talc chem ical contentby electronic probe,and calculate conversion factor,and then calculate the contentof talcm inerals,at lastoutline the talc ore bodies.We also study the correlation values of chem icalanalysisand 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and verified the valueof the chem icalanalysis conversion values by differential thermalanalysis,showing they arealmost the same.Thismethod reflects agood operability in evaluating the sim ilar talc deposit.

    Key words:Changtiankeng;talc ore;evaluationmethod;conversion factor;Xiaojiangbian group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of Landslides in Bazhou of Sichuan Province

    WANG Ling-fen1,LIU Fei2,HU Fu-sheng2,WANGWen-xia3

    (1.BgiEngineering Consultants ltd;Beijing 100083 China;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 China; 3.Beijing InstituteofGeological Engineering;Beijing 100048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s in Bazhou District,Bazho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after 5.12 earthquakes.The geologicalenvironmentbackground connecting to their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are analyzed.Mainly attention is pu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lides and rock structure,also the basic rule of landslides development.W ith special examples,we proposed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landslides formation mechanism that earthquake triggered.Finally,we summarized five main typesof landslidesand generalized theirbasic characteristicsand geologicalmodels.

    landslide;earthquake;rock structure;Bazhou;Sichuan provice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Changtiankeng Talc Deposit in Yongfeng County,JiangxiProvince

    LI Yong-ming,LI Ji-ming,SHAM in,YANG Xi-hao

    (Jiangxiinstituteof Geological Survey,Nanchang,330030,China)

    P694

    :A

    :1672-4135(2014)04-0300-08

    2014-07-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震導致的含水層參數變化特征與機理(4093063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采礦擾動下含水層參數多尺度變化特征及尺度效應研究(41272269)

    王凌芬(1983-),女,博士,主要從事水文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Email:w5203205@163.com。

    猜你喜歡
    巴州區(qū)危巖卸荷
    何龍
    現代藝術(2023年12期)2023-12-03 17:54:39
    無人機攝影測量技術在危巖勘查中的應用
    西北某水電站高邊坡危巖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地下水(2021年4期)2021-08-27 02:19:58
    巴州區(qū):強化服務保障 讓退捕漁民端上“新飯碗”
    再論巴州區(qū)二季玉米開發(fā)前景
    安全卸荷減速頂的研制
    激振作用下墜落式危巖振動特性試驗研究
    巴中市巴州區(qū)第11中(?。W校
    岸坡應力場及卸荷帶劃分量化指標研究
    二次卸荷中邊坡應力變化規(guī)律的相似試驗研究
    金屬礦山(2013年7期)2013-03-11 16:54:11
    内江市| 溧水县| 台江县| 澎湖县| 宁武县| 米易县| 藁城市| 东台市| 冷水江市| 华安县| 旌德县| 定南县| 确山县| 即墨市| 仪陇县| 青海省| 彰化县| 佳木斯市| 邳州市| 开化县| 余姚市| 云梦县| 饶阳县| 祁连县| 定日县| 麦盖提县| 河东区| 华容县| 贵州省| 黑龙江省| 天气| 龙川县| 平利县| 武陟县| 新郑市| 阿城市| 麻城市| 襄汾县| 乐山市| 涿州市|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