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禮佩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南寧 530021
不同麻醉方法在糖尿病病人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的應用
舒禮佩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南寧 530021
目的研究探討不同麻醉方法在糖尿病病人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中的應用。方法選取在該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的糖尿病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手術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將其分成兩組,每組49例。觀察組患者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分別對兩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體征的情況以及手術前后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麻醉起效時間快,對照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體征的變化大;觀察組患者麻醉前后的血糖值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患者;且上述觀察指標的比較之間均有顯著差異,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中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均安全可行,各有優(yōu)缺點,但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后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顯著優(yōu)于全身麻醉的方式。
麻醉;糖尿病;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
腎結石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腎結石的臨床發(fā)病率也越來越高。臨床復雜性腎結石通常體積較大,質(zhì)地較硬,藥物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需有效的手術治療。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外科術式[2],被廣泛應用于腎結石的治療中,但是外科手術的操作的刺激可能會導致機體的代謝紊亂和正常的生理調(diào)節(jié)功能的變化。為研究探討不同麻醉方法在糖尿病病人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中的應用。該文以該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的麻醉方式對腎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腎結石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參與調(diào)查研究的患者均行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颊呔鶠锳SAⅠ期-Ⅱ期。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010版),即:空腹血糖值在7.0 mmol/L及以上或者餐后2 h的血糖值在11.1 mmol/L以上。
按照患者手術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將98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49例。
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8.2±3.5)歲;患者的結石平均直徑為(3.0±1.2)mm。
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7.5±3.1)歲;患者的結石平均直徑為(3.1±1.1)mm。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的比較無顯著差異,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確診之后進行積極的對癥治療和降糖處理,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并表現(xiàn)平穩(wěn)符合手術指征時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的血糖變化進行嚴格的監(jiān)測,以10 mmol/L到13 mmol/L為宜。
對照組患者全身麻醉,麻醉誘導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和維庫溴銨全憑靜脈誘導,給藥劑量分別是3~4 mg/ml、1.5~2 μg/kg和0.1 mg/kg,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輸注以及芬太尼靜脈注射。
觀察組患者硬膜外麻醉,穿刺點用T10-11,常規(guī)消毒后用2%的利多卡因做試驗劑量和0.5%的羅哌卡因維持麻醉。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體征的情況以及術前,術中和手術后1 h和24 h的血糖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和對照。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在實施麻醉之前,生命體征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P>0.05);完成麻醉后的1 min以及術中碎石時、手術結束時,在SBP、DBP以及HR、SpO2四方面的變化,觀察組小于對照組患者極為明顯(P<0.05)。具體情況可見表1。
表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體征的情況(±s)
表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麻醉前后生命體征的情況(±s)
組別T1T2T3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118.39±12.39 117.62±11.92 84.83±8.38 85.20±8.94 93.29±10.89 92.42±9.82 95.39±10.39 96.19±11.34 104.39±10.53 108.62±11.13 78.74±7.32 85.18±8.83 76.22±7.35 85.45±8.46 98.39±10.39 95.19±11.34 114.35±11.29 120.62±12.63 81.75±8.26 85.20±8.63 84.95±8.14 91.45±9.28 99.55±10.48 96.19±10.34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以及手術后1 h和24 h的血糖變化情況,可見觀察組患者術后的血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P<0.05,具有比較意義。統(tǒng)計結果如表2。
兩組患者術后均有惡心嘔吐、血壓改變、呼吸改變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但均無酮癥酸中毒或者電解質(zhì)紊亂等嚴重并發(fā)癥。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3%(31/49),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8%(20/49),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血糖值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血糖值的比較(±s)
組別術前(mmol/L)術中(mmol/L)術后1 h(mmol/L)術后24 h(mmol/L)觀察組(49)對照組(49)9.5±1.8 9.2±1.7 10.8±2.1 11.2±2.2 12.2±2.8 13.8±3.1 14.0±2.2 16.3±2.7
經(jīng)皮腎鏡碎石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腎結石的有效方法,具有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治療效果確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3]。即使是微創(chuàng)手術,也要考慮到手術操作刺激對患者的影響以及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尤其是對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由于其本身機體內(nèi)的代謝發(fā)生紊亂,并多伴有血管神經(jīng)病變或者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fā)癥,患者的免疫力差,對手術的耐受性也比較低,在行手術治療時風險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麻醉方式選擇不當會導致患者在麻醉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機體失代償狀態(tài),增加圍術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還可能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行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的時候,麻醉會使手術的應激反應增強,機體內(nèi)的激素分泌紊亂,糖原異生加快,組織細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進而引起患者機體內(nèi)的血糖水平升高,加大了圍手術期高滲性糖尿病昏迷、低氧血癥、肺水腫、腦梗塞等并發(fā)癥和死亡發(fā)生的幾率?;颊咴谑中g后表現(xiàn)出血糖升高與多種激素的拮抗作用有關,這些激素能拮抗胰島素的分泌,進一步加大糖原異生和分解的程度和降低糖類的攝取與利用率,而升高的血糖會促進肝糖原、蛋白質(zhì)、脂肪的分解,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而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對于合并糖尿病的腎結石患者意義重大。
在該次研究過程中,兩組患者在實施麻醉之前,生命體征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P>0.05);完成麻醉后的1 min以及術中碎石時、手術結束時,在SBP、DBP以及HR、SpO2四方面的變化,觀察組小于對照組患者極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以及手術后1 h和24 h的血糖變化情況,觀察組患者的血糖變化值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該文對比了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兩種方式在糖尿病患者的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中的應用,發(fā)現(xiàn)兩種麻醉方式均安全可行,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較高,而且麻醉效果各有優(yōu)缺點,但是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后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顯著優(yōu)于全身麻醉的方式,其對于減少手術引起的血糖波動,降低外科手術的風險,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是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廣使用。
[1]黃菲,宋平.不同麻醉方法在經(jīng)皮腎鏡取石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四川醫(yī)學,2013,34(6):793-794.
[2]李小軍.經(jīng)皮腎鏡下取石術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26):3435-3436.
[3]王仁儒,張湛英,梁秀萍,等.經(jīng)皮腎鏡取石術的麻醉處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2):555-556.
R587
A
1672-4062(2014)06(b)-0025-02
2014-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