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剛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才的起點和求知的動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中歷史;歷史教學;興趣;培養(yǎng)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導入
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愿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例如講到“夏、商、周”這一單元時,我說:“商紂王創(chuàng)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边@樣,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tǒng)治的認識。
(二)講述故事進行導入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單元導入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臥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fā)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后,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潛力,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三)表演歷史劇進行導入
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如在講“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時,先讓五名學生表演歷史劇,再現(xiàn)歷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又出示過圖示說明: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這就形成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二、開展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心智得到發(fā)展。例如學習完《夏商西周的更迭》,讓學生制作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并展開課堂討論:“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兩個課堂活動的安排既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開展評價活動可以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可以觀察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程度,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
三、合作探究,調動學生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堂沒有學生參與,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作壁上觀,學習效率也就無從談起。教師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課前巧設探究主題,引導學生課下小組合作搜集資料,課上選學生代表展示資料,是調動學生參與熱情的好途徑。課堂上展示和分享搜集的成果和快樂時,學生往往精力集中,熱情高漲。探究主題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者是比較抽象,講起來比較蒼白無力的問題。如《輝煌的隋唐文化》一課,講授雕版印刷時,教師讓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工具(橡皮、小刀等)在課堂上雕刻幾個簡單的漢字,然后將學生雕刻的漢字收集起來,讓學生代表在課堂上排版、印刷。這樣,不僅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了調動,同時也極大的活躍了課堂氣氛,“玩活”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另外,調動學生參與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專題討論、辯論會、自編自演小品、歷史知識競賽、詩歌朗誦、到附近的歷史文化遺跡參觀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使歷史課真正“活”起來。
四、結合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初中學生年齡小,知識單薄,形象思維能力強于邏輯思維能力,他們更容易接受那些生動形象的歷史表象。特別初中基礎年級的學生,其心理素質的發(fā)展還處于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電視、電影錄像剪輯、微機等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能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將產生積極影響,能達到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因此,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體現(xiàn)。只有讓學生更喜歡走進歷史課堂,讓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吳永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教研版,2013年 第8期
[2]趙果.關于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探究.考試周刊,2013年 第66期endprint